文 · 本刊記者 闞世華

距離原定劉漢元的記者見面會時間已過去十多分鐘,劉漢元姍姍來遲,一坐下來他便直奔主題。
身為農業企業家的劉漢元帶來《關于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新能源建設》等提案,新能源方面的提案是劉漢元此次提出的重點議題。記者好不容易才搶到話筒,因劉漢元旗下的產業擁有地產業務,所以問題直指本屆兩會第二熱點話題——房地產。
劉漢元一邊聽一邊笑。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此問題不屬于提案中的問題,但劉漢元還是爽快地接過了話題說:“這個問題很熱,我在想怎樣用5分鐘時間來回答問題”。
通威集團是一家以農業、新能源雙主業發展,在化工、寵物食品、IT、建筑與房地產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企業。集團現擁有遍布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的100余家公司,其中通威股份上市公司年飼料生產能力逾6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水產飼料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5%,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一,2009年銷售收入達262億元。
此次兩會上,劉漢元遞交的5份提案,有3份是和新能源有關的,可見劉漢元非常重視對于能源產業的重視。“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的路。我們現在發展低碳經濟,就是要掀起一場能源升級換代的革命,用不帶碳的光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來釋放能量、發展工業,這樣就能做到零碳經濟,這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眲h元說。
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真正把新能源產業發展起來、動力釋放出來,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將有著光明的前景,這就需要中國在新能源發展問題上敢于打破舊觀念,實現政策制度的大膽革新,超常規大步前進,尤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擁有廣闊的沙漠、草地、戈壁,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可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新能源基地,從而支撐中國經濟未來30年的快速發展。
在劉漢元看來,中國中、西部地區雖面臨諸多發展瓶頸,但其具備東部和沿海地區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每平米太陽能年輻射總量達3350-8400兆焦,平均為5860兆焦(相當于199kg標準煤)。每年我國陸地地表吸收的太陽能,大約相當于約2.4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相當于2009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31億噸標準煤的近800倍。
2007年5月24日,通威集團與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通威集團斥資50億元與四川巨星集團聯合在樂山建立世界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規模為年產多晶硅1萬噸,正式進軍光伏產業。
劉漢元表示,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一個市場規模大、產業輻射面廣、拉動效應明顯的朝陽產業,充分利用我國中西部地區大量沙漠、草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將中、西部地區建設成為我國未來的清潔能源基地,既是四川、青海、甘肅、內蒙、新疆等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東、中、西部能源平衡自身的需要。

從目前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公布,特別是實施細則的出臺,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尤其是政府出臺“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對前期市場的啟動產生了積極效果,一定程度促進了光伏產業的發展。但這些政策補貼集中在太陽能發電設施方面,并沒回答光伏電站所發電的出路,尤其是上網電價這一核心問題。而且現有政策在操作上也存在困難,各地方補貼多少,補貼之后究竟生產了多少電,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很難評估監督到位,而且中間需要大量行政審批,不僅增加運作成本,也易導致腐敗等其他社會問題。
“光伏產業要加快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上網電價問題。發出來的電,電網公司有積極性去購買、終端用戶樂意去用,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制訂和實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顯得尤為迫切。”劉漢元說。
中國新時代 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