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愛聰
(山西省汾西縣人民醫院內科,山西汾西 031500)
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擴張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美托洛爾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25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均為我科住院患者,均經病史、體檢、胸片、超聲心動圖確診,心功能按NYHA分級,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齡40~70歲,平均51歲;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3年。對照組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齡42~71歲,平均52歲;病程0.5~9年,平均病程3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例)
所有患者在心衰急性期首先給予常規的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基礎治療,待患者胸悶、氣急、體液潴留等心衰癥狀減輕后,開始服用具有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滯劑酒石酸美托洛爾,開始服用劑量為6.25 mg,2次/d。若患者在2周內無不良反應,服用劑量翻倍,力爭達到目標劑量50~100 mg,2次/d;若患者不能達到目標劑量,則堅持服用能耐受的最大劑量。部分患者如果同時服用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爾劑量要根據患者心率、血壓等指標適當減量。
患者在住院期間按護理級別進行觀察,出院患者指定專人負責隨訪,要求半個月進行1次隨訪,每次詳細檢查患者心率、血壓、體重等重要指標,并按NYHA對心功能進行分級,兩組均于治療前后分別以超聲心動檢查左室射血分數,Holter記錄室性心律失常。
按NYHA分極,顯效:癥狀明顯緩解,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或心功能恢復至Ⅰ級;有效:癥狀體癥減輕,心功能改善Ⅰ級;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心功能不變。
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和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本組患者通過半年時間進行追蹤觀察,治療組顯效10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86%;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63%。治療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及心律變化比較(x±s)
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病因未明、病死率很高的心肌病,可能與病毒感染、家族遺傳、免疫等因素有關,主要病理改變為心肌肥大、變性、壞死、心肌細胞凋亡及間質纖維化[1],主要特征是心臟擴大和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廣泛的心肌病變累及心臟起搏及傳導系統,故易出現各種心律失常[2]。近年來擴張型心肌病發病率有升高趨勢,且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臨床報道日見增多[3-6]。本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檢出率為44%。
本組病例心律失常特點: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見,共11例(44.00%),其中室性早搏 10例(40.00%),室速 1例(9.10%),而室早中頻發、多源性室早4例。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及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常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同時可能轉變為室顫,危及生命,亦可發生猝死。研究發現,動態心電圖等檢出的惡性心律失常與猝死發生有一定相關性,心律失常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7]。本組1例患者因未能及時發現室性心動過速引起的室顫,雖然使用利多卡因等藥物及電除顫搶救治療,但仍無效而死亡。因而建議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有條件的醫院應進行24 h Holter監測,盡早發現有臨床意義的心律失常,對發現有惡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應及時進行處理,同時做好藥物及電擊除顫的搶救準備,以改善預后,減少病死率。
酒石酸美托洛爾抗心律失常作用:此類藥物具有心臟直接電生理作用,可減慢心率,抑制異位起搏點自律性,減慢傳導和增加房室結不應期,還通過下調交感活性和抗心肌缺血,提高心室顫動閾值,改善壓力反射以及防止兒茶酚胺誘導的低鉀血癥等發揮作用。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時腎上腺素能受體通路的持續、過度激活對心臟有害。人體衰竭心臟去甲腎上腺的濃度足以產生心肌細胞的損傷,且慢性腎上腺素能系統的激活介導心肌重構,而心肌重構是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β1受體阻滯劑是一種具有很強的負性肌力作用的藥物,以往一直禁用于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臨床試驗表明,該藥治療初期對心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LVEF降低,但如從很小劑量起用,此作用不明顯,且長期治療(>3個月)則均能改善心功能,LVEF增加;治療4~12個月,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狀,提示心肌重構延緩或逆轉。該藥可以有效拮抗交感神經系統,RAAS及過度激活的神經體液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惡性循環中起到重要的阻斷作用。這種急性藥理作用和長期治療作用截然不同的效應被認為是β1受體阻滯劑具有改善內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學效應”;擴張性心肌病早期階段,僅有心臟結構的改變,超聲心動圖顯示心臟擴大、收縮功能損害但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此階段應積極進行藥物干預,包括應用β1阻滯劑,可減少心肌損傷和延緩病變發展,尤其適用心率快伴室性心律失常。在擴張型心肌病的中晚期已出現心功能障礙癥狀和體征者,也應使用β1受體阻滯劑。長期治療可以預防病情惡化、改善臨床狀況和左心室功能,與安慰劑比較,死亡或心臟移植相對風險減低。
[1]劉唐威,任偉鋒,馮震博,等.擴張型心肌病的心肌組織細胞死亡的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9):602.
[2]游勇,張慶華.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結構改變與心律失常關系[J].現代診斷與治療,1999,10(2):80.
[3]張修偉,揚英珍,王齊冰,等.擴張型心肌病102例臨床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56-57.
[4]潘曉娟.159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分析[J].華西醫學,2001,16(2):207.
[5]王文娟,仇嘉玲,張風如.390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與心功能及預后的關系[J].上海醫學,2003,26(3):208.
[6]謝鳳霞.40例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心電圖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2004,5(3):124.
[7]陳湛.現代心臟病治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