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
(黑龍江省海員總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腸易激綜合征是消化科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可分為便秘型、腹瀉型以及便秘腹瀉交替型腸易激綜合征[1],可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脹、腹痛、大便性狀異常和排便習慣改變等[2],目前其發病因素及機制尚不清楚,近年來,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率逐漸增高。我院于近年收治腸易激綜合征患者58例,現將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腸易激綜合征患者58例,其中,男 32例,女 26例;患者年齡 18~75歲,平均32.5歲。5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52例患者伴有腹脹,46例患者伴有排便不盡,37例患者伴有失眠多夢;58例患者中,35例伴有腹瀉,10例患者伴有便秘,13例患者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體格檢查: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發熱及明顯消瘦,左下腹壓痛患者53例,聽診腸鳴音增強48例。將5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奧替溴銨治療組29例,對照組2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58例患者中精神因素及工作壓力增加32例,飲食不規律18例,原因不明患者8例。
患者經多次便常規檢查及糞便標本菌培養均為陰性,48例患者行下消化道造影檢查提示:腸痙攣4例,腸蠕動過速9例,結腸交替性擴張2例,未見異常33例。53例患者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提示:結腸蠕動增快、節段性痙攣49例,腸腔寬大松弛4例,部分患者可有腸黏膜輕度充血,腸腔內較多黏液。
所有患者均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羅馬Ⅱ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2周停服其他藥物。停藥2周后,奧替溴銨治療組患者口服奧替溴銨40 mg,每日3次,對照組口服谷維素10 mg,每日3次。兩組患者均4周為1個療程,記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
患者腹痛、腹脹癥狀完全消失判定為痊愈;患者腹痛明顯減輕,發作頻率明顯減少,腹瀉、便秘癥狀較前明顯減輕判定為有效;患者腹痛無減輕,發作頻率無減少,腹瀉、便秘癥狀無減輕判定為無效;癥狀較前加重判定為加重。治愈及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采用SPSS 11.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個療程后,奧替溴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0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1.72%,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目前尚未闡明,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病可與精神因素、環境刺激、飲食習慣、腸道菌群失調以及腸道能改變等有關[3]。本病在診斷中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明確誘因以及臨床癥狀。②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檢,除外器質性疾病,電子結腸鏡檢查可在直視下觀察腸腔以及結腸黏膜情況,腸袋變形、腸痙攣、腸蠕動增強及腸腔內較多黏液可作為診斷參考[4]。③為盡早發現繼發炎性結腸病變或結腸癌,明確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仍需定期復查。
腸易激綜合征病因復雜,其治療措施應為綜合性,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5-7]。①一般治療:詳細了解患者病史,明確病因,使患者正確認識,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囑患者注意規律生活,勞逸結合,合理飲食結構,避免生冷、辛辣等食物刺激。②藥物治療:谷維素、硝苯比啶、芬必得、匹維溴銨等藥物均可用于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我院近年以奧替溴銨治療,療效滿意。奧替溴銨可有選擇地對消化道平滑肌起強烈解痙作用,故可用于治療腹痛,并可抑制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結腸的異常收縮,延緩食糜在結腸內的通過時間,使其被充分吸收,減輕降結腸、乙狀結腸以及直腸的容量負荷,緩解腹瀉[8-9]。
[1]龍培濱,劉中宏,范宏葉.腸易激綜合征1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03,10(7):636-637.
[2]曹佳懿,侯曉華.精神心理因素在腸易激綜合征中的作用[J].胃腸病學,2008,13(2):17.
[3]王東芳,金建軍.腸易激綜合征發病因素的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6(1):45.
[4]尚軍,楊云生.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理生理學與診治進展[J].臨床軍醫雜志,2008,36(1):82.
[5]焦玉萍.腸易激綜合征的綜合治療[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0):157.
[6]張丹,夏至偉.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治新進展[J].山東醫藥,2007,47(27):110.
[7]丁順斌,江曉云,鄧家征,等.聯用鹽酸氟西汀與匹維溴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對照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8):19-20.
[8]張艷萍,楊成玲,谷瀟.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的辨證論治[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26(2):246-247.
[9]郭才華.腸易激綜合征的藥物治療[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8):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