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家》9月20日
安迪·斯特恩是美國服務業雇員聯合會的前主席,自2002年以來多次前往中國訪問。在離白宮不遠的一家咖啡館里,他說:“我們不得不意識到中國是美國真正的競爭者,甚至可能危及美國的經濟超級大國地位。”
沒有人懷疑中國崛起會帶來國際秩序的改變,但要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社會的分歧非常嚴重。中國未來是更好還是更壞?人們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而在很多美國勞工界人士看來,中國的出口企業搶奪了本應屬于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中國經濟繁榮靠廉價勞動力支撐,這是不道德的;中國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會加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中國奉行國家主導的市場經濟并取得了成功,這對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理念是一個重大打擊。
不僅如此,中國在經濟上的成功還帶來了政治和軍事實力的擴展,從東亞到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中東和非洲,中國的影響力似乎已經無遠弗屆。
某種程度上,美國的對華政策似乎是由兩種力量推動的:跨國公司和軍工復合體。前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對中國崛起普遍持肯定態度;后者則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敵人。因此,美國就面臨抉擇:是遏制中國還是積極適應中國崛起帶來的變化?是用關稅和制裁來打擊中國還是歡迎中國的國企巨無霸收購美國企業甚至來美國設廠?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廣泛采訪了政策分析師、經濟學家、環保人士、勞工和人權專家以及政府官員,他們的一致看法是:未來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工業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促進就業、教育、培訓、高端制造業和研發,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
拉美不再是“后院”
[英]《經濟學人》9月11日
一直以來,拉美被視為美國的“后院”,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從經濟上看,過去幾年間,拉美經濟平均年增長率達5.5%,通貨膨脹下降到個位數。數百萬拉美人已經擺脫貧困,進入低中產階級行列。盡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但比大多數國家好。但是,拉美的缺陷在于除了農業外,其它領域的增長都比較緩慢;不熱衷投資與儲蓄,教育和創新也不夠。要修補這些問題,拉美政治領袖須重新發掘改革的動力,尤其是提升教育與健保制度。同時,拉美若能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將有助降低改革的難度。
富士康如何度過危機?
[美]《商業周刊》9月20日
頻繁的員工自殺事件大大損害了富士康的形象。在接受采訪時,郭臺銘承認,公司對此的反應緩慢而笨拙,他本人也沒有充分意識到自殺事件帶來的嚴重后果。直到5月份,富士康才出臺了完整的危機處理準則,在建筑物周圍布置300萬平方米的安全網,設置24小時咨詢中心,大幅上調員132資,甚至雇請紐約博雅公關公司幫助制定公關策略。富士康新一波發展浪潮已經展開。富士康認為,如果離家鄉較近,員工出現心理問題后可以方便地向親友求助。因此,富士康目前正在鄭州建廠。
巴基斯坦之劫
[美]《時代》9月20日
7月下旬以來,巴基斯坦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洪水淹沒了該國1/5的土地,使得1760人喪命,受災人口多達2100萬人。洪水來臨之際,總統扎爾達里按照原定計劃訪問了英國、法國和阿聯酋,這引起了國內各界的不滿。反對陣營指責說,災民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時候,總統卻在歐洲花國家的錢住豪華飯店、喝雞尾酒。災民們對巴基斯坦政府的應對也表示了強烈不滿。8月份,大約300多名災民在西北邊境省首府白沙瓦舉行示威,批評政府沒有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棲身之所。后來,扎爾達里終于走訪了災區,慰問災民,但只有國營媒體獲準采訪,可能是擔心災民的怨言會折損總統的形象。
臺灣的少子化
(臺灣)《商業周刊》9月19日
50年前,臺灣是世界上最會生小孩的地區,平均每個婦女生育子女數高達7人,如今,臺灣卻成為最不愛生小孩的地區,生育率比日本還要低,僅0.94人。若此狀況無法逆轉,再過17年,每兩個勞動人口就要撫養一個幼年或高齡的依賴人口。經濟因素是多數臺灣人不敢生的主因,符合生育年齡的年輕夫妻,半數受限于所得不成長,因此就算內心想擁有小孩,卻不敢生;至于所得高的白領夫妻,則將最適合生育的歲月奉獻給了工作。另外,人們懷疑生育的價值。甚至質疑家庭的價值,許多人認為不需要成家、養孩子,這輩子也可以活得很好。不幸的是,一個地區的少子化和高齡化一旦同時降臨。將會給該地區的經濟和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