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如
國家發改委與亞洲開發銀行1月19日在北京聯合召開“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方向和政策國際研討會”。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羅倫斯·格林伍德給中國提出的建議是三大“再調整”:經濟再調整、環境再調整和社會再調整。
其實,未來的5年是留給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后的“歷史機遇窗口”了,經濟再調整應該以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為目標,推動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全方位調整,降低對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要轉而更加依賴服務業等非貿易部門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增長造成的一個副效應是以權力為核心占有分配資源的畸形社會,沿海和內陸之間、城鄉之間,以及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在日益擴大。壟斷門檻的人為設置,使得大量資金過度集中在效率不高的國有企業,形成大量的企業儲蓄,這是中國巨額儲蓄的因由之一。
國家決策者應該樹立經濟、社會、生態三者均衡原則,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完善以此為依據的干部考核體系。中國要想在2030年轉型為“綠色經濟體”,預計每年需要投入1.5—2萬億,相當于中國GDP的1.5%~2.5%,這是中國必須補上的“歷史欠賬”。
毋庸諱言,在中國官員隊伍中、在中國的社會思潮中,眼下存在明顯的“重經濟、輕環?!钡挠^念,中國目前的經濟政策體系,也傾向于經濟優先,生態、社會維持在穩定的底線。經歷了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目前許多官員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的認識仍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為了GDP數字的亮麗,為了政績目標的快速完成,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無視民眾的健康生存??纯促囈陨娴淖匀画h境,大氣質量下降、水質變差、生物種類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的癌癥村數量急劇增加。
研究中國當代環境保護史可以發現,中國早在1970年代就已提出環境保護,但實際上中國完全走上了工業化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片面追求經濟高增長這種極其短視的錯誤觀念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絆腳石。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之間能否實現共贏,這將考驗中國決策者的智慧與勇氣。
當事人
福建省委原常委陳少勇獲刑
1月22日晚,《新聞聯播》播發了原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陳少勇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消息。此前。南京中院一審判其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陳少勇,福建龍海人,1955年生,曾在福建師大學習及在龍海縣一中任教。其發跡始于共青團系統,曾任團龍溪地委書記、團省委書記;其后在莆田為官十載,1997年獲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2年任寧德市委書記,2005年任省委常委、秘書長。
據報道,陳少勇擁有多名情婦。2008年7月。其港商情婦鄭少清因走私過于猖狂被舉報到中央,陳少勇也在隨后被帶走協助調查,并被查出受賄819萬多元的事實。
足協副主席南勇被帶走調查
1月15日,中國足協副主席南勇被公安部8·25反賭專案組帶走協助調查,至今未露面。
南勇,吉林延邊人,1962年生,畢業于沈陽體育學院,1997年調入中國足協工作,先后擔任專職副主席、司庫等職,曾率團參加2002韓日世界杯。2005年起任政協黨委書記。
去年有舉報稱,2002年國足選帥,南勇授意天津泰達和內定的國家隊主帥荷蘭人阿里漢簽約。《足球》報則稱,南勇失足在和愛??怂购炗喌闹谐澲贤希摵贤屪銋f損失了5000多萬元。近半年來,足壇“賭球”丑聞陸續曝光,據說警方早就對南勇布網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