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莉丹


7月8日,唐駿的秘書李欣女士對《新民周刊》記者稱,“等過了這段時間以后,我們會跟大家說說這個事情”。而唐駿的具體釋疑時間,她表示,暫無時間表。針對唐駿拿到博士學位的西太平洋大學,李欣只簡短表示,“15年前這個大學是什么樣子的,我相信大家不能聽一面之辭,可以這樣講,這個大學還是不錯的大學”。
《我的成功可以復制》,躋身中國各大書店暢銷書行列,封面使用的是最鮮亮的明黃色。男主角唐駿,白色襯衣,閃亮登場,笑容真誠,連眼角依稀可見的魚尾紋,亦是“成功人士”的標志。
在各個大學校園激情洋溢的演講中,從來都是以商業驕子面貌示人的唐駿,演講的主題依然是——“我的成功可以復制”。
曾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的唐駿,在2004年以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身份退休,并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出任盛大集團總裁,4年之后,唐駿以10億元的身價跳槽至新華都集團,成為國人艷羨的商業領袖。
如果沒有微博世界中突然殺出來的方舟子,“青年導師”唐駿的這種勵志型的奮斗傳奇,依然會受到無數年輕人的追捧與效仿。
早在5年以前,由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聯合《人物周刊》雜志社共同推出的“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人”揭曉,排在第54位的是“唐駿”,名字后,注解是“打工的皇帝”;排在第63位的是“方舟子”,注解為“告訴皇帝沒穿衣”。
5年以后,這個微妙的預言應證了。
唐駿爆“冷門”
“回顧過去的日子,我吃驚地發現——令我成長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時刻,反而是在奔向那些時刻中經歷的風雨和體驗的甘苦”,在自傳中,唐駿這么感嘆。
根據唐駿自傳的記載,他出生于江蘇常州城中的一個普通家庭,1980年考入北京郵電學院,1984年獲公派赴日留學,于1985至1990年間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深造,就讀于電氣電子專業,跟隨導師板倉文忠,主攻方向是語音信號處理。
唐駿的5年留日生涯,幾經波折,刷過盤子,教過私塾。1990年9月,唐駿因故放棄博士論文開題,趁著美國一個專業學會召開的機會,暑假時,作別妻子,離日赴美。
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中,唐駿描述他從日本轉戰美國的這個人生抉擇為,“(1990年)7月份時,我拿到了以博士后名義赴美留學的簽證。此時我已經結束了名古屋大學的所有博士課程,第二年3月通過論文答辯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但這些我已經不在意了”。
赴美以后的那段經歷,是唐駿履歷上的閃光點。
在自傳中,唐駿聲稱當時在美國創辦了3家公司,并于1994年10月,通過微軟的面試,成為其高端產品WindowsNT的開發人員。因為同時通曉中、日、英三種語言,唐駿在WindowsNT的多語言開發部門工作。一年之后,升職為高級經理。1997年,微軟決定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五個技術支持中心,作為微軟專門從事客戶服務的公司,唐駿競爭到了總經理職位。1997年底,唐駿回到上海,首批員工招聘到了25人,4年后,這個數字增加至400人。1999年7月,該中心升格為亞洲技術支持中心;2001年,再次升格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
直至2002年接任微軟中國總裁,唐駿已經到達其在微軟職業生涯的顛峰。
從微軟的中國區總裁跳任盛大總裁,再搖身成為新華都的總裁兼CEO,并以10億的天價轉會費亮相,唐駿此前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幾乎都是光環圍繞。至少,不少采訪過唐駿的記者都認為他聰明,有親和力,懂得怎么跟媒體打交道。
可是,從今年7月初以來,向來毫不留情的方舟子,言之鑿鑿地指出,唐駿的加州理工大學博士文憑是造假,“唐駿造假的證據體現在:加州理工的計算機科學校友名單中無此人,也無人姓唐;美國大學博士論文數據庫無此人論文”。
“教‘成功學的人是靠蒙你來獲得自己的‘成功”,方舟子在他的一條微博中,冷冷地說。
輿論嘩然。就像本屆世界杯爆出的此起彼伏的“冷門”一樣,唐駿也爆出了他迄今為止的個人生涯中,最大的一個“冷門”。
一向對媒體頗具親和力的唐駿,連日來,反常地沉默。盡管這些天來,找他的電話,從未間斷過。
7月8日,唐駿的秘書李欣女士對《新民周刊》記者稱,“等過了這段時間以后,我們會跟大家說說這個事情”。而唐駿的具體釋疑時間,她表示,暫無時間表。
針對唐駿拿到博士學位的西太平洋大學,李欣只簡短表示,“15年前這個大學是什么樣子的,我相信大家不能聽一面之辭,可以這樣講,這個大學還是不錯的大學”。
7月6日,唐駿接受某國家級媒體采訪時強調,“我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包括我的書上,我的書的首頁介紹的時候,從來沒有說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學拿到過博士”。
他于是將自己的博士學位文憑掃描件公之于世,以佐證他的博士學位并非子虛烏有,他的這個博士學位是從西太平洋大學(PacificWesternUniversity)獲得的,只是所學專業不是計算機科學,而是電子工程學。
做完這些,唐駿似乎松了一口氣,他在他的微博上說,今后,他的名片上,“會加印一個博士在名字后”;他也毫不客氣地說,“法律會讓現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實污陷他人者付出代價”。
不巧的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第一版被“扒”了出來,書中寫道,“辦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棄了學業。但憑借語音識別方面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還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乘‘灰狗我又回到芝加哥玩了一圈。接下來依次去了底特律、波士頓、紐約、華盛頓、邁阿密、休斯敦、丹佛等,然后又回到洛杉磯。這趟環美長途旅行花了我一個月的時間,最后確定在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繼續我的博士后研究”。
而在中信出版社的第二版中,上述語句,奇跡般地消失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駿日記》的合著者沈威風則在7月8日分別發表“勘誤聲明”,聲稱在“印刷中出現失實錯誤”、“作者介紹有失誤”,是“引用互聯網資料時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釋中提及,關于唐駿學歷的提法已經得到修正,出現失誤的第一版書籍也將“停止銷售”。
但是,這并未緩解唐駿的“信任危機”。
是或不是?
盡管挺唐者曰,在中國,學歷造假過于普遍,人無完人,何況唐駿還是“干貨較多”的一位。但是,這場對于“打工皇帝”的質疑,現在正陷入墻倒眾人推的境地。
不管如何,面對愈演愈烈的唐駿“學歷門”,公眾只需要唐駿的一個簡單回答:是或不是?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在唐駿說自己的學位由西太平洋大學授予之后,方舟子次日犀利回擊,唐駿的此文憑“不僅野雞,而且非法”。
在之前的受訪中,方舟子被唐駿的秘書稱之為“偏執狂”,“他寫這些是為了炒作自己”。
方舟子則不為所動,他指出,唐駿買的加州“西太平洋大學博士”文憑頒發日期為1995年4月13日,“是去微軟工作之后買的,西太平洋大學在1994年被加州政府吊銷營業執照,1996年才續了執照,唐駿剛好在該學校沒有營業執照期間買了文憑”。
這位擁有十年學術、學歷打假經驗的人士,輕車熟路地尋找到所需要的證據“證偽”,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他用筆記本電腦演示了查找證據鏈的部分過程,“這些信息都是權威的,公開的”,方舟子強調。
方舟子認定,無論是位于加州的還是夏威夷的西太平洋大學,均是沒有獲得認證的賣文憑的學校,被稱為“文憑工廠”;而美國總審計局(GAO)在2004年對“文憑工場”進行調查,其中就包括加州的西太平洋大學;隨后,西太平洋大學的加州分校在當年被轉手,改名為CaliforniaMiramarUniversity,并在2009年6月6日獲得了遠程教育認證,但不提供博士學位;而夏威夷分校因多項欺詐行為在2006年被政府關閉。
方舟子出示了他查到美國總審計局2004年的統計資料,該資料清晰顯示,西太平洋大學博士學位文憑的買賣價格為2595美元。
學歷門波及的還有唐駿當年加盟的盛大。2004年2月唐駿加盟盛大,同年5月,盛大登陸納斯達克。
方舟子指出,那份現在流傳甚廣的盛大的招股說明書里明確寫到唐駿是西太平洋大學電子工程和日本名古屋大學電子學的雙料博士,他認為,這是向美國證監會提供了虛假信息。
“職業經理人首要的是要誠信,人家把公司交給你管,就是因為信得過你,如果一個人連你的履歷、學歷都可以造假,而且造得那么低級,那么你給公司制定的發展規劃、你出示的財務報告、公司的業績,我們為什么要相信你?”方舟子反問。
在7月6日的采訪中,唐駿表示,他在日本攻讀了5年的博士,“最后一刻我在日本放棄了博士論文答辯去了美國,到了美國以后我也試圖在各個學校尋找一些繼續通過論文轉成博士的形式,最后我在美國的叫Pacificwestern的私立大學進行了他們的輔導做了一些研究,最后拿到了Pacificwestern大學的博士學位”。
唐駿的“學歷門”之后,唐駿之前廣為人知在海外的創業經歷、杰出成就,均成為方舟子的質疑靶點。
唐駿在其傳里說到他在美國的時候開過三家公司:第一家是他在1992年創辦的IntertexCompany(美國雙鷹軟件公司),然后他又創辦了HollywoodEntertainment(好萊塢娛樂公司)和FirstImmigration(第一移民律師事務所)。
但是,方舟子從洛杉磯郡的商業假名數據庫中查到,1992年唐駿創辦的“IntertexCompany”直到半年之后,才有人注冊此商業假名;“HollywoodEntertainment”的假名曾被一些人注冊,但是沒有一個時間與唐駿相符;而“FirstImmigration”,則至今尚無人注冊。
人先牛了,機會才會更多么?
《圍城》中,方鴻漸學無所成,為了回鄉有所交代,只好買了張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錢鐘書先生于是有了一段經典的調侃,“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小說中某些經驗,仿佛重現了。神秘的“西太平洋大學”,成為搜索熱點,不少人將其比作克萊登大學。
近日,方舟子在接受《新民記者》采訪時說,“野雞大學”的洋文憑在國內,也很有市場,一連串唐駿西太平洋大學的校友被搜出來,他并不感覺奇怪。
網友甚至翻出了一份名為《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三班學員通訊錄》的名單,名單上有數十人,大多在國內的企業、研究機構、媒介等領域擔任董事長、總裁等要職。
唐駿引起的“學歷造假門”事件,也讓各路名人感覺到“壓力”。
名人們聞風而動。據百度百科和互動百科的相關負責人證實,從唐駿的“學歷造假門”東窗事發之后,至少上百位名人的詞條都在近日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更新,其中很多涉及的正是學歷、履歷信息。這些名人,來自娛樂圈、商界、學術機構等多個領域。
比如今的唐駿還緘默的,是知名學者汪暉。今年3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暉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反抗絕望》,被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指出存在多處抄襲,震動學術界。
7月7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汪丁丁、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等63位國內外學者發表公開信,呼吁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組織調查委員會調查。隨后,“挺汪派”亦發表公開信。
“唐駿和汪暉都擁有大批的年輕擁躉,倘若造假屬實,將產生極為惡劣的影響,甚至動搖整個社會的價值判斷”,學者張鳴如是說。
在7月12日的一次受訪中,唐駿說,“有的人說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靠花言巧語,你可以蒙一個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誠蒙到了別人,你欺騙一個人沒問題,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志”。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或許,我們更應該追問的是:成功,是不是就是道德的遮羞布?唐駿是如何被制造成為“青年導師”的?在這個社會中,牛人都需要準備一套皇帝的新裝嗎?難道是,不管怎樣,人先牛了,機會才會更多么?
回到上述引發爭議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唐駿在他的這本自傳中,由他當年在北京郵電學院就讀期間寫求愛信成功追到喜歡女孩的經歷,引申出唐氏人生哲理,“怎樣才能更好地推銷自己,我對年輕朋友的第一項建議是:改寫你的簡歷”。
雖然那次,唐駿本來要強調的是,“無論你做過什么,簡歷應該體現出你的人生經歷中每一項與眾不同的東西”。
但是,這一次,卻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