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心

很多人認為,沒有假學歷,就沒有今天的唐駿。此言差矣。方舟子說了幾句公道話:“沒有發現他編造的那些履歷對其‘成功起過什么作用,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編造出來神化自己當青年偶像的(說不定有的還是公關公司的策劃)。”
“去微軟找人了解一下唐駿,尤其是假學歷,讓方舟子出面打假定能搞得很熱鬧。”這是去年9月和友人網聊時所言,不幸成讖。一年后的今天,“打假斗士”正死掐“打工皇帝”,仿佛應了某媒體6年前給方舟子的一語點評:“告訴皇帝沒穿衣”。唐駿要怨,就怨自己的“江湖諢號”沒起好。
友人并非媒體同行,否則連我自己都難理清,是否一句戲言引發了“蝴蝶效應”。我們之間如此交談,源自當時論壇上悄然出現的一個帖子《前微軟員工披露唐駿鮮為人知的內幕》,除了將工作上的厚黑表現、“微軟中國名譽總裁”的真實含金量連底兜出,更指出:“唐駿聲稱他‘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但這完全是造假,加州理工學院非常小,其計算機科學校友的全部名單,里面根本就沒有唐駿的名字。”
該帖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也許是唐駿近些年“無限風光在險峰”。作為一名多次采訪唐駿的記者,完全清楚該爆料的新聞價值。為何當時并未“順藤摸瓜”,痛失獨家?
朋友妙論:“唐駿的月餅還是很有用的……”
人際關系就是生產力
對唐駿而言,最大的財富就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廣泛的人脈資源。正如微軟公司負責全球移動技術的總監邁克·威爾斯說:“唐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家伙……他能讓你在跟他吃完一頓飯后就立刻喜歡上他,我就是這樣。”
每年中秋,記者朋友總會收到一盒月餅,上面有唐駿親筆簽名并書寫的一句話,大意為“有人惦記不是最幸福的,最幸福的是有惦記的人”。誰都知道這是“群發”,盡管過于煽情,但至少像他這般肯花心思敷衍者鮮矣。有時候記者們碰到一些跟他不相干的IT事件,也會來找他:你怎么評價,給我一些背后的故事,能不能給我某個人的電話?唐駿一般都會給。
他轉會新華都的“履新儀式”,被稱為“最有人情味的新聞發布會”。以自己而不是新華都的名義給全國各地近300家媒體發去了親筆簽名的邀請函,內容是“親愛的朋友,希望與您一起見證我職業生涯的新里程碑”;笑容滿面地站在紅地毯的一端與每一位來賓擁抱、握手,無限感性地訴說自己心潮澎湃、一夜未眠。翌日他對我說:“昨天,很多媒體記者跟我見了面后,基本上都成了我的朋友。”他總是說:“我們成為朋友了,我有什么事你可以幫我,你有什么事我也可以幫你。”
唐駿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如此能說會道又富有親和力。在他上學的時候,自私、自傲、冷漠、情緒不穩定,還老愛挑剔別人。自言“班上有30人,17個男生,13個女生。沒有一個男同學喜歡我,更沒有一個女同學喜歡我。”
但就像那些極個別修煉“成功學”走火入魔的商學院學生,一出招就能聞出MBA味,唐駿也是此類學說的“中毒者”。在屢吃苦頭后,他開始痛下決心,修正自我,讓身上沖動的人性部分不斷納入精準的職業軌道。他對自己異常苛刻。曾經有人認為唐駿走路有點顛,他都刻意改掉了,更何況是對于“職業經理人獲得成功的核心因素”的性格。
他找到了一些改變性格的方式,最簡單的莫過于努力去喜歡周圍的人。再討厭的人,他身上也可以找到優點,哪怕只有一點點,唐駿就會把它放大。據他所言:“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很痛苦,等到變成了習慣以后,就很容易做到發自內心地去喜歡、包容別人。到后來就不需要刻意去編織、經營人際關系,太目的化了反而達不到效果。你能喜歡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也會開始喜歡你。”
成功學畢竟有違人性,即使做到了“滴水不漏”,依然難掩“空”的實質。
但當記者對一位IT企業人力資源總監提及唐駿的個人經歷時,他聽后頗受觸動,陷入久久沉思。也許這就是“成功學”暢行不衰的奧秘。你可以不屑、口誅筆伐,但當你想迅速搏得上位時,總有人會受其魅惑,自行“歸隊”。
運營自我
初識唐駿,他還在盛大。都說唐駿一向堅持不買房,全家常年住酒店,果不其然。衣櫥里掛滿了黑色、深色的西裝,數數共有20來套,襯衫只穿Excutive,一水兒的純白、純藍。那時候的他,雖然長袖善舞,但顯然還遠沒有走向“星光大道”的潛質。再見唐駿,他已加盟新華都。這位昔日的保守男曾批評“日本的襯衫太保守,意大利的太時尚”,如今卻穿得越來越花哨。
當一個男人十幾年來第一次改變著裝風格,開始展示個性,走時尚路線,總有一個理由。他給我的說法是:“以前太有職業感,現在越來越融入投資人的角色,心態變得從容了。”
在和唐駿的接觸中,我印象最深刻,莫過于他說:“我的能力、經驗包括我的品牌都是我自己的東西。”對企業,他是職業經理人;對自己,他是絕對的老板。無論是跳槽、捐贈、演講、上電視、出書、拍電影,還是造假,無不是在為他運作個人品牌而添磚加瓦。經過十數年如一日的辛苦經營,終于實現了個人品牌的“上市”與“套現”。
唐駿在微軟的時候,雖然有股份,小得可以忽略不計,盛大顯然是他初嘗“品牌運作”的甜頭。
據微軟的人士透露,當時微軟中國總裁之上還有大中華區總裁,這個位置頗有些尷尬,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但對當時急于將家族企業國際化的陳天橋來說,他是不太可能會清楚這家大名鼎鼎的跨國企業內部那些錯綜復雜的“辦公室政治”。正如國內一家著名企業,有感于自己長年累月的“土”,近些年“娶洋媳婦”的心態也是異常迫切,從微軟、google重金挖來不少高管。雖然公司內部對“空降”究竟能帶來多大價值尚在觀察,也有員工不無腹誹,認為老板雖然精通技術,卻對跨國大公司知之甚少。然而這些管理者畢竟技術出身,接觸過核心系統,唐駿卻是一位純管理者,微軟亞洲技術中心(后升級為全球中心)的業務偏重于售后服務。
于是唐駿在帶領盛大上市之后“遇冷”的傳言,便更似“空穴來風”。當然,不能排除家族企業安居大不易的“老問題”。但唐駿卻沒有遭遇其他職業經理人一樣的結局,依靠個人品牌,再次更為華麗的轉身。
可以說,加盟新華都的發布會,完全是唐駿一個人的“秀場”,引發了大規模轟動。人們前呼后擁,爭相上臺與唐先生合影,架勢堪比娛樂巨星。唐駿坐在國內最頂尖的財經以及IT媒體的資深記者中間,集萬千閃光燈于一身,那一刻,他的老板陳發樹是寂寞的。
而號稱永不創業的唐駿,其實早已擁有了自己的投資團隊。他曾告訴記者:“在中國做投資,其實就是靠人脈關系。”比如2006年底,唐駿偶然聽朋友說起高盛花了3億美元戰略投資了國內造船廠三強之一的熔盛重工。有心的唐駿上網一查,該廠的訂單在那時就已排到了2012年。面對不差錢的船廠,唐駿打動對方的正是他自己這個品牌。最終雙方談成了一筆保底15%、上不封頂的投資。
這條路太成功,以至于某行業經理人聯盟特意委托我邀請這位“金牌經理人”,來教教他們如何修煉。
很多人認為,沒有假學歷,就沒有今天的唐駿。此言差矣。方舟子說了幾句公道話:“沒有發現他編造的那些履歷對其‘成功起過什么作用,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編造出來神化自己當青年偶像的(說不定有的還是公關公司的策劃)。”
唐駿“西太平洋大學博士”文憑頒發日期為1995年4月13日,確實是在去微軟工作之后。微軟牛人太多,也許正是在無形的壓力下,自慚出身的唐駿,才需要一個至少可以勉強拉平木桶上的短板的“假學歷”,避免被人不經意問起的尷尬。
而他的常州高級中學校友,給了記者一個“另類解讀”:“我從小就對一句俗語感觸很深:‘身上穿的是絲綢,家里沒有夜飯米。我們江浙一帶的人,雖然勤勞做事,但特別在意面子,好攀比,唐駿非要去弄一個博士學歷,會不會也是這種風俗使然?”
成功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做了如此多鋪墊,如今終于到了豐收的季節,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卻被推倒。雖然看似是個小bug,破壞力卻猶如“阿克琉斯之踵”。
“一世英名,毀于一旦”,終究是件讓人感慨的事情。以至于原本“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方舟子,這兩天都語義緩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