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要不是沈陽野生動物園發生餓死老虎事件,恐怕很少有人想到,百獸之王的老虎竟然脆弱得像“病貓”。中國圈養的老虎有6000只以上,其中大部分,被飼養者作為謀財的工具。一位動物保護者說,如果作家雨果在世,他筆下的“悲慘世界”,應該描述的是籠中的老虎。
圈養虎的悲慘世界
山中無老虎,都在動物園——這句話可以簡單概括老虎在中國的生存現狀。
2007年,“周老虎”事件轟動全國,一個農民的彌天大謊之所以引起全世界關注,是因為華南虎特殊的境遇:華南虎是中國獨有的老虎亞種,但人類已經有20年的時間,未曾見過野生華南虎的身影,華南虎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也就是“野外滅絕”,如果能夠在野外發現華南虎,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聞。
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4000只野生虎分布在僅占其歷史棲息地7%的地區,所以,野生虎與熊貓一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中國是野生虎的棲息地,但目前野外存活的野生虎,只有不到50只。
與這個卑微的數字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國圈養虎的數量,在過去的十多年間迅速增加,目前大約有6000只以上的老虎,被飼養在各種城市動物園、野生動物園,以及被命名為“山莊”、“農莊”、“林園”的野生動物養殖場里。
沈陽野生動物園11只老虎被餓死事件曝光以后,媒體再次聚焦這些被圈養的老虎,記者采訪參與虎保護的相關人士時,采訪對象對于沈陽野生動物園事件,都并未感到震驚。“老虎自相殘殺、被餓死、被虐待致死的事情,這些年一直在發生,如果不徹底地整治這些飼養機構,如果不切斷養虎發財的商業誘惑,這樣的事件將來還會發生。”莽萍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2004年,她和幾名關心動物的志愿者一起,對全國21家野生動物園進行調查,完成和發布了《中國野生動物園調查報告》。
“我們事先并不清楚動物園動物的情況,只不過因為那幾年野生動物園開辦的速度非常快、數量太多,我們猜測這里面對動物一定照顧得不是很好,所以決定實地地做一個調查。”通過近2年的調查,調查小組得到一個最鮮明的結論:很多動物園里的動物,完全是老板用來賺錢的工具,沒有人關心它們的生存狀況、生活條件,很多動物甚至被虐待。
雖然這份報告并非專門針對動物園老虎的調查,但因為老虎這種猛獸受到動物園的“青睞”,它們也成為了受到虐待最為嚴重的動物之一。
一張照片,記錄了武漢動物園里,一只老虎等待與一位小觀眾合影的場景:老虎的左前爪被鎖鏈捆綁在地面上,尾巴被馴獸員緊緊拉住,老虎雙眼緊閉,看上去精神萎靡。與猛獸合影是目前很多野生動物園都開展的旅游項目,為了保證觀眾安全,動物園必須強制老虎變成“病貓”,比如拔掉老虎的牙齒,而被拔掉牙齒的老虎無法正常進食肉類,很多瘦骨嶙峋,患有多種疾病。
除了拍照,更加殘忍的是猛獸表演。在莽萍小組的調查中,21家野生動物園內,絕大多數都開展動物表演活動,而老虎的表演是動物表演的重頭戲。表演中,老虎們不僅要違背天性,闖過熊熊燃燒的火圈,而且要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環境中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在訓練過程中,馴獸人打罵動物是基本訓練,有些動物演員有明顯外傷。為了保證訓練效果,部分馴獸員向調查者透露,饑餓是主要的手段。”
亞洲動物基金會在2009年9月對深圳野生動物園進行了調查,在這家動物園的動物表演中,調查人員也發現,參與表演的獅和虎的犬牙,要么被拔掉,要么被鋸斷,爪尖也被鋸掉。所有的表演獅和虎都有營養不良的癥狀。動物園為了追求驚險刺激的表演效果,必須強迫老虎做各種危險動作,而逼迫猛獸做這些動作唯一的方法,就是鞭打。“我們看到,一只老虎已經表演結束了,馴獸員還向它屁股上抽了一鞭子。”亞洲動物基金會中國教育公關經理朱柯說。
“我去看過新加坡一家動物園的動物表演,當時真的有‘上當的感覺。”朱柯告訴記者,新加坡動物園的動物表演,不過是讓幾種動物在表演場上走一圈,讓一匹狼吼了兩聲,讓小松鼠收拾垃圾之類。殘忍的動物表演,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但國內的表演活動,幾乎不受任何約束。所以,只要能夠吸引觀眾,動物園就會積極地訓練動物做各種表演,為了訓練而虐待動物,已經在行業中習以為常而不被看作是什么問題。
動物演員臺下的生活環境,也非常糟糕,老虎、獅子等大型猛獸,被關在僅能容身的鐵籠里,鐵籠就放在陰暗的后臺。除了動物演員,一般用于展示的動物,境遇也好不了多少。亞洲動物基金會調查了廣州香江野生動物園,動物園中有一個“動物幼兒園”區域,其中有9只幼虎被放在玻璃屋子里供游人參觀,這些幼虎被迫與母親分開生活。許多幼虎試著去吮吸其他幼虎,表明它們渴望的是母親的懷抱,而不是游客的目光。
像養豬一樣養虎
中國的圈養老虎中,還有龐大的數量生活在養殖場里,粗略估計占圈養虎數量的一半。這樣的養殖場常常被冠以山莊、農莊、林園的名稱。其中,黑龍江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擁有東北虎近900只,廣西桂林雄森熊虎山莊擁有各種老虎1500多只,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兩家養殖場。除此之外,規模稍小的老虎養殖場,遍布全國各地。
199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從此以后,公開出售虎制品被認定為是違法行為,市場上公開的虎制品交易幾乎消失。但奇怪的是,虎制品禁令不但沒有導致人工虎養殖業的消失,相反,全國范圍內,人工養殖虎的數量在1993年以后迅速上升。
像雄森熊虎山莊這樣的養殖機構,在1993年以后養殖規模迅速擴張,記者看到一部桂林雄森熊虎山莊的電視宣傳片,拍攝于幾年前,其中介紹,這家山莊養育了1300多只老虎,以及幾百只大黑熊、非洲獅等大型野生動物。宣傳片中稱,由于繁殖速度太快,山莊老虎太多,每天供應老虎食物,給山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他們已經面臨“養虎為患”的問題。
既然虎制品不能買賣,而養虎又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為何老虎養殖業依舊紅紅火火?從宣傳片中,我們能夠探究一些答案。
在30分鐘左右的宣傳片中,介紹黑熊和老虎時,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兩種動物在傳統中醫中的藥用作用,渲染老虎全身都是寶。宣傳片中還收錄了一段2003年錄制的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山莊的老板周偉森,在節目中大談自己用過“虎骨酒”以及“虎骨膏”后獲得的神奇療效。宣傳片的后半部分,重點介紹雄森酒業公司,這家公司生產的“補骨酒”,用老虎形狀的酒瓶盛裝,廣告詞是:采百獸之王的精華,釀人間酒中之珍品。
盡管電視片中始終沒有明確表示“補骨酒”與老虎之間的關系,但無處不在的暗示很容易讓人們將“補骨酒”與“虎骨酒”聯系起來。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何勇認為,地下虎制品交易沒有完全被消除,商家正在努力勸誘消費者購買虎制品,虎制品貿易存在巨大的利潤,因此,養虎者就有了無窮的養虎動力。
事實上,除了老虎養殖場,國內一些野生動物園,也曾被爆偷偷出售虎骨制品,在尚未塵埃落定的沈陽野生動物園事件中,目前也有報道指出,這家動物園用虎骨酒贈送和賄賂官員。
虎制品黑市的出現,很大原因來自法規的漏洞。在1993年虎制品禁令中,對于庫存虎骨的要求,是“封存、妥善保管”,所以,很多野生動物園和養殖場,將死虎冷凍在冰庫內。但在缺少監管的背景下,養殖場如何處理這些封存的虎骨,就變得詭異模糊。
“如果一只死虎比一只活虎更值錢,你覺得養虎的人會好好對待活虎嗎?”莽萍說。在虎骨制品黑市存在的條件下,養殖場里養殖老虎的標準,就變得與養豬類似——只要繁殖的數量多、活著,就只需坐等老虎變錢的那一天。
“為了讓老虎盡快繁殖,有的養殖場,不等幼虎的哺乳期結束,就強迫幼虎離開母虎,讓母虎盡快發情,進入新一輪的繁殖。”何勇說。另外,近親繁殖的現象在養殖場內非常嚴重,很多老虎從一出生就體質虛弱,或者患有殘疾。
老虎是自然界中處于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在自然環境中,一只虎一天的活動空間,可以達到幾十平方公里。但養殖場里的老虎,被圈養在固定的一片區域中,是一種極不自然的狀態,它們的健康狀況可想而知。
亞洲動物基金會對雄森熊虎山莊也進行過調查,報告中描述:因缺乏趣味性物品和寬敞的園區,大量的繁殖的虎身上有患病的跡象,以及嚴重的刻板踱步行為;幼虎被安置在10米長5米寬的籠子里,幼虎園區的建筑都是水泥結構,鐵網已銹跡斑斑,園區內有大量的動物排泄物,環境惡劣。
朱柯解釋說,動物也會患上精神疾病,老虎來回踱步,表明它的精神處于非常不健康的狀況,是長期關閉在狹小空間里形成的。
謊言:養虎為保護野生虎
“以虎養虎”,是鼓吹老虎養殖事業的人最常用的口號。具體的意思是,既然消費市場存在對虎制品的需求,那么,何不用人工養殖的老虎來生產虎制品,這樣,大家就不會再去傷害野生虎,從而達到保護野生虎的目的。但是,這個看起來很有“邏輯”的理由,不可能變成現實。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何勇告訴記者,現在虎養殖業老板之所以不斷擴大規模,就是希望借此向政府施加壓力,以獲得重新開放虎制品市場的機會。但是,“以虎養虎”是一個荒謬的理論,因為現實中,只要虎制品貿易開禁,人們會偏信野生老虎的藥用價值更高,野生虎藥的巨大利益誘惑,會讓捕獵野生虎死灰復燃。
另一個常見的說辭是,養殖場內繁育老虎,是為了保護珍稀野生動物資源。莽萍告訴記者,這又是一個謊言。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貓科動物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的,老虎在養殖場里大量繁育并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條件和技術。但是,人工繁殖的老虎數量再多,對野生虎資源的恢復也毫無意義,因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也沒有人工飼養老虎放歸自然環境的成功案例。
盡管養虎為保護野生虎的說法,經不起任何推敲,但老虎養殖者就是在這樣的幌子下,開設了各種“野化訓練”項目。
在莽萍2004年完成的野生動物園調查中,被調查的20家野生動物園里有15家存在各種形式的活體投食項目,很多動物園在這個項目的說明上稱,開設活體投食,是為了恢復動物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是,杭州野生動物園當時的活體投食區域,只是一個直徑40-50米的場所,由于面積狹小,猛獸在撲食游客扔進來的活物時,幾乎不需要作任何奔跑,而且,很多被投食的動物,本來就已經受傷。
莽萍說,這樣的環境,與自然界老虎的捕食環境,截然不同,如此的“野化訓練”,除了滿足一些人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以外,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在調查中還了解到,有動物園的飼養員承認,為了保證活體投食的“驚險”、“刺激”,動物園會讓猛獸在表演這一天處于饑餓狀態。
活體投食在動物園中是一項收費昂貴的項目,2004年調查中,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活喂一匹馬的價格是8888元,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活喂一頭牛的價格是一千多元。這樣的項目,給動物園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至于它的“科研價值”,卻無從說起。
老虎瀕臨滅絕,并不是因為它們像熊貓一樣在繁殖能力上出現了問題,而是喪失了棲息地和食物,再加上歷史上人類的狩獵。所以,老虎在養殖場里數量快速地增加,完全不能代表它們的生存能力增強,就算人工繁殖的虎能夠“野化”,如果老虎的自然棲息地已經消失,那么人工繁育虎“野化”后,對于野生虎種群的恢復,也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何勇表示,中國的圈養虎數量,遠遠超過了科學研究和保護野生虎資源的需要,應該壓縮老虎養殖場的規模,直到關閉所有養殖場,把花費在圈養虎上的資源,用于野生虎自然棲息地的保護和真正的野生動物保護研究。
誰來保護動物園老虎?
既然動物園內的動物,在經營者看來只是賺錢的工具,那么,在市場風險中,一旦動物園遭遇資金上的困難,沒有人會想起動物們的溫飽和死活。這一點,除了剛剛發生的沈陽野生動物園餓死老虎事件,早在2004年,類似的事件也曾經發生過。
2004年,湖北省仙桃市太子湖野生動物園里,包括獅子在內的100多只動物相繼死亡,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有省級保護動物。雖然死亡名單中未見老虎,但當時媒體采訪到的飼養員說,動物園內老虎唯一的食物,只有雞架。與沈陽事件一樣,太子湖野生動物園經營虧損,在幾名投資人的利益紛爭中,最先犧牲的是動物。
“動物不是工廠的機器設備,工廠倒閉了,把機器閑置在那里,或者轉手賣給別人都可以,現在動物園倒閉了,就干脆讓動物餓死,怎么可以這樣?”莽萍質疑的是,既然歷史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動物園通過審批、獲得相關運營證書的時候,為什么主管單位沒有嚴格要求經營者的后備資金保證?為什么動物餓死在動物園內,主管部門和經營者卻毫無責任可言?
誰來保護動物園里的老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卻有著復雜的背景和利益糾葛。
在我國的相關法規中,沒有區分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也就是說,圈養的野生動物,應該同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1989年實施至今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是立法的要義之一,這與保護野生動物的目的,本身就存在矛盾之處。
這部法律明確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法文中說明,國務院林業行政部門,主管陸生野生動物的管理工作。
但是,林業部門具體怎樣管理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特別是像老虎這樣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卻沒有明確的解釋。而類似沈陽野生動物園老虎死亡這樣的事件中,動物園經營者和林業部門應該為老虎的死亡負怎樣的法律責任,也沒有規定。
所以,對于老虎的養殖者來說,養老虎幾乎是一種“零風險”的生意:在老虎活著的時候,可以用它來展示、表演雜技;資金緊張的時候可以讓老虎餓著;等老虎死亡后,還有更多的利益等著他。在整個養殖的過程中,沒有人對老虎的生存條件提出要求,在老虎死亡后,也沒有人追究老虎的死因,經營者不用擔心任何法律的懲戒。
在主管部門和法律無力的情況下,民間人士只好把希望寄托于行業自律。2004年底,《中國野生動物園調查報告》向媒體發布以后,2005年3月,國家林業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中國野生動物園協會”,在昆明召開了有20多家野生動物園與會的“全國野生動物園保障動物福利專題會議”。會上,通過了“全國野生動物園保障動物福利承諾書”,其中承諾:讓野生動物,不受饑餓和傷害、生活舒適;無恐懼和悲傷感;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等是野生動物園行業追求的中級目標。
但是,莽萍的調查小組在這一年“五一”期間,再次調查野生動物園,發現一些簽署承諾書的動物園內,虐待性的動物表演仍然存在。亞洲動物基金會朱柯表示,他們對各家動物園進行調查以后,也把調查報告提供給動物園的負責人,希望負責人能夠改善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并禁止虐待性的動物表演,但是,真正能夠接受建議并改變現狀的動物園非常少。
盡管我們不愿看到悲劇一再重復,但只要養虎謀財的利益鏈存在,只要法律和監管的漏洞存在,圈養老虎的生存環境就很難得到改善,類似沈陽野生動物園的事件就還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