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注水的電視劇比縮水的新聞好看多啦。
一把大火熊熊燒起,電視連續劇《茶館》就算播完了。老舍的一個話劇本子才五萬多字,編導使勁注水,整成39集,不過在一鍋照得見鼻子眼睛的稀粥里,多少還能撈出幾顆米花來,而且是皇城根下的老米!
我愛老舍,前段日子推掉所有的飯局,晚七點半準時坐到電視機前,看,想,笑,把記憶中的劇本找出來對比。實話實說,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片子,還有許多“硬裝斧頭柄”的情節設置,讓故事的推進在出人意料的同時也讓人莫名其妙,但是我還是喜歡看,你說原因?看過就明白,編劇和制片人都是80年代就得大名的北京作家,以陳寶國、周里京為首的演員陣容也真是不差,個個身上有戲,京味也濃,這些個都是理由。更大的理由則是劇中的情節,怎么看都像是影射當下。我多疑了是不是?再聽聽王掌柜抖機靈的俏皮話,那些個不帶臟字的罵人話,罵的是誰?不就是社會上那些白吃白喝還受賄索賄的人渣嗎?
想當初老舍寫《茶館》這個本子,是為了詛咒萬惡的舊社會,引導觀眾感恩新社會。從茶館的盛衰看整個中國的命運,像王掌柜、秦二爺那樣的機敏而勤勉的老北京也越混越差,直至走投無路,只能說明那個社會應該“關張”了。
但是我也要說,也許是配合政治任務的緣故,也許是便于人民群眾識別,《茶館》里的人物被設計成臉譜化,比如兩個公差——宋恩子和吳祥子就是頭上生瘡、腳底流膿的惡的典型。其實我本人更相信老舍在30年代創作的《我這一輩子》里的警察,窮苦潦倒心底還存有幾分善良。前幾年有按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播出,我覺得藝術上是成功的,對了解舊中國社會底層的群體是有幫助的。
當然啦,《茶館》對我們今天認識舊社會也是有幫助的,而且對分析今天的社會矛盾也有幫助。今天我們不是經常能看到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吳祥子和宋恩子這樣的人物嗎?一個個有長進了,混得更加滋潤。
但是我們不要失望,以為舊社會又回來了,不,今天是新社會,劉麻子行騙可以得手,唐鐵嘴批八字看風水有人相信,但你二德子要是到處打人、宋恩子還想吃白食、索討保護費,我們可以打110啊!
不滿足的還有,《茶館》里寫了各色人等,就漏了一記者。記者啊,在老北京也算一份讓人高看的職業,無論晚清還是北洋政府那會,北京的報業也相當發達,從維新到共和,鼓噪得緊吶。記者進茶館喝茶,了解社情民意,打聽八卦消息,也是一景。
為什么我要這樣挑剔呢,只怪前幾天新聞界出了一件事,《經濟觀察報》有一個名叫仇子明的記者被公安局通緝,事到如今,想必關心國家大事的讀者都知道了。現在,遂昌公安局在上級的責令下被迫撤銷通緝令,并專程赴京向《經濟觀察報》與仇子明道歉。但這并不意味著事情有了圓滿的結局,這個案子本身并沒有撤銷,而敬業的遂昌公安局表示,還得查下去。我也希望能一查到底,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不是水落而石不出。
這起事件剛披露時,有幾個朋友表示此事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他們認為這樣的事只能發生在《茶館》里,那里面敲詐勒索、坑蒙拐騙的齷齪事體貫穿全劇,難道劉麻子、宋恩子這路人回來啦?
《茶館》里有一句臺詞很經典:“要不,咱們商量商量?”這意味著轉機的開始。發生在凱恩股份身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仇子明在微博中披露:凱恩股份賄賂他5位數以上的鈔票,他沒要;給一臺筆記本電腦,也沒要。轉而向報社“商量”,拋出6位數的廣告費,但報社領導“多方斡旋,最終寧可不要廣告費,也把稿子發了”。
敬佩《經濟觀察報》的領導,他們最終選擇了道義與操守。事實上可以想象,有大量被曝丑事的單位與機構,都以這種方法搞定過記者或報社,在“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自己去割革”的半商業化新聞環境里,這一招相當致命,也是中國輿論監督的現實表征。
接下來,大家關注事態的進一步進展,真擔心有關方面相約更大的茶館,跟《經濟觀察報》及所有關注此事的所有媒體說:“要不,咱們再商量商量?”最后,弄得不了了之,沒了下文,許多關注度很高的新聞都是這樣被“商量”掉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注水的電視劇比縮水的新聞好看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