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平

政府的行為并不總是正當與合法的,因此,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公眾言論自由與知情權的限制的正當性基礎是需要審視的。
阿桑奇成為全球聚焦的關鍵,是其主持的維基解密網站披露了大量美國的國家機密。但事情戲劇性的發展,卻因為瑞典以涉嫌強奸罪對阿桑奇發出通緝令,致使其在英國被捕。
透過阿桑奇事件眾多表象的戲劇性元素看,這一事件折射出現代憲政與法治的尷尬與困境。因為這一事件的本質,是公眾的知情權和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與政府行為正當性之間的沖突。
根據傳統憲政與法治理論,基于國家安全的需要,政府有權對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的信息進行保密,對違反保密要求的行為以法律的手段進行懲治。這種國家安全優先性,構成了傳統憲政理論與實踐中對公民知情權與言論自由的具有正當性的限制。但是這正當性是隱含著一個前提的,即政府的行為是為了公眾利益、政府行為本身是具有合法性與正當性的。在過去的憲政實踐中,這種合法性與正當性的實質性是由行為人即政府來判斷的,加上“國家安全”標簽,作為政府動用法典懲治泄密行為的法制上的邏輯起點的。
但是現代政治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告訴人們,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與人們的憲政理念與道德理想是有很多相悖之處的。比如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戰爭中的虐囚行為,對平民的濫用武力行為等被揭露出來。這些事件的大量發生,引起人們對政府行為正當性與合法性的重新審視。而這種重新審視離不開對政府行為重大信息的知情權。在這種邏輯下,沒有政府行為的正當性就沒有以事關國家安全為由對公民知情權與言論自由限制的正當性。阿桑奇及其維基解密的行為正是切中了這樣憲政困境的關鍵點。
但是,畢竟對政府行為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審查,對相關國家秘密是否基于保護國家的正當利益的判斷,不是阿桑奇及其維基解密網站的自然權利或憲法權利。也就是說,不能由個人來任意判斷政府行為是否合法,并據此決定相關信息是否應保密,不然將導致現代法治基礎的崩塌。
政府的行為并不總是正當與合法的,因此,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公眾言論自由與知情權的限制的正當性基礎是需要審視的。另一方面,政府行為的正當性與否,以及基于這種正當性的國家保密制度的正當性,是不可以由個人任意判斷、解讀的。這構成了現代憲政與法治的一個尷尬與困頓。
如何構建在憲政框架下合法、有效啟動對政府行為合法性與正當性審查機制,從而把基于國家安全需要的保密制度,奠基于政府行為合法性與正當性之上,保護公眾對政府不當行為的知情權與言論自由,并對政府公權力的運用形成監督與反制,是阿桑奇事件對現代憲政與法治提出的時代主題。這一主題對轉型時期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也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作者為上海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