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馨立
如果歐洲再建一座博物館,如何才能成為傳世經典?比利時建筑師文森特·考爾博德已經有了設想——既實用又藝術的水上生態建筑——僧帽水母號(Physalia),它既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一艘工業船。
文森特·考爾博德的杰作是個龐然大物,看上去既像它的名字——一頂巨大的僧帽,也像一只在水中嬉戲的巨獸猛犸。這只水母是一座有品位的浮動博物館,水生態系統方面的科學家將在這里奉獻一座隱藏著的“地球花園”實驗室。游客們在此既能參觀水上花園展覽,也可到水下休息室休憩,到夜總會消磨時光。今年33歲的考爾博德是在去年聯合國哥本哈根全球氣候會議后產生這個設想的,他認為,全球的水問題早就應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考爾博德還為他的規劃方案配上了專用術語——“游牧流體力學實驗室”:一個“地球生活上的片斷”和“地緣政治級的浮動市場”。
但Physalia并不是一座單純的博物館。考爾博德創造性地用鋁包裝他的水上建筑,船舶可產生的能量大大超過自身需求量,它可在航行中將污水轉化為能飲用的凈化水。Physalia號的外體被涂上一層二氧化鈦,這使得它的銀色外殼能不斷抵消和吸收紫外線污染,并且還能為分解有機和無機有害物質的化學反應提供條件。由于這個水母也能急速航行,因而在途中還能凈化水道,甚至可利用太陽能和水力發電,船體下方的渦輪機也能將快速流動的水流轉變為電力。船頂的光生伏打電池能源來自太陽能,船的雙頂還能作為苗圃,而苗圃中的植物經過精心的挑選,以后用來濾除河上垃圾,不管它們是來自泰晤士河還是萊茵河,或者幼發拉底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