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醫療成本上升,醫療融資迫切,面對改革方案,爭議聲四起。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誓言:寧可做一任有作為的總統,也不愿做兩任平庸的總統。此言擲地有聲。果然他力挽狂瀾,爭取到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的輕微票數,通過美國歷史性的醫保改革方案。奧巴馬有一個“美國夢”:讓每一個美國人,不論貧富,都能享有醫保,在患病和疾危時,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這一“夢”要圓,卻遭遇陰風黑雨,金融海嘯加劇美國經濟衰退,政府已背負天文數字的赤字。反對醫保改革方案的共和黨、中產階級、商人、保險公司天天痛斥奧巴馬,一幫美國民眾還視奧巴馬是納粹、希特勒,指責他要在美國實行共產主義。他的親信和幕僚也規勸他,一動不如一靜,暫緩這一極具爭議的改革。但他為了實現年輕時的美國夢,把自己剛上臺的“蜜月期”高民望,押在心中籌劃的社會改革重點項目上。
奧巴馬深知歲月蹉跎,于是爭分奪秒,背水一戰。美國醫保改革未來究竟是否成功,誰都難以預測,但誰都不會否認奧巴馬的堅毅和威信。他敢于擔當,也善于擔當,總統選舉時的承諾,不是選舉語言。
在民主自由社會,一個執政者在推行改革中,受到批評和攻擊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認準了,就義無反顧,一旦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左顧右盼、畏首畏尾,則將一事無成。說美國醫保改革,是因為香港的醫療融資改革遲遲沒有結果。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醫療成本上升,醫療融資迫切,面對改革方案,爭議聲四起,政府六大方案、十大方案,三分鐘熱度一過,音訊全無。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曾贈言香港8個字: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其實,針對香港社會和經濟困境,從政府到民間各階層都提出不少應對之道。比如稅制改革,增加稅率累進度、開征資產增值稅、向富人加稅等;再比如,改變土地房屋政策,恢復賣地、復建居屋、加建公屋等;還有,在增加經濟增長點、扶持傳統產業、加快民主化步伐、改善政府施政及作風、增加社會福利和服務方面都有一系列建言……但社會對各種應對之方缺乏共識,政府左右為難,便坐困愁城,寸步不移了。
香港社會終于響起警號。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日前披露最新調查研究,民意首次確認香港并不和諧,竟然有153萬人贊成采用激烈手段要求政府響應民眾訴求。
這是香港社會各種深層次矛盾的反映。近年,香港各機構的有關調查一再顯示,貧富不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社會仇商仇富情緒滋長。有建制派商人議員公開聲稱,最低小時工資不能定于30港元,不超過20港元足夠了,激起強烈民憤。雖然多數人仍認為香港是公平社會,但認為不公平的人數在增加;雖然滿意現狀的人仍比不滿現狀的人多,但不滿的人數字在增加。
市民安居樂業,肯定能有力紓緩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壓力,政府目前的房屋政策改革迫在眉睫。當下,樓價狂飆,遠遠脫離了一般市民的購買力,每平方英尺(約為0.111平方米)竟然有高達8萬港元的,政府目前的土地供應政策,是導致樓宇供應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9年11月香港一項權威調查統計顯示,71.5%受訪市民認同政府有責任為低下層家庭解決居住問題,68.5%受訪市民贊成政府恢復興建居屋,91.7%受訪市民贊成加強監管地產商,不過,政府對此始終沒有明確響應,只是一再拒絕復建居屋。
日前,香港政府面對泰國政局動亂發出了黑色旅游警告,泰國的動亂,其實與執政當局貪腐、經濟衰退、民眾收入銳減有關。《尚書》有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是有血有肉的生靈,會有不滿的怒火,會有發泄的暴力。中國皇朝第一明君唐太宗與魏征之間的對答,印象最深的就是民意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仁心和睿智的執政者,面對不穩定因素正快速累積,“社會炸彈”正在形成,要抓緊改革,孚應民心。
奧巴馬能爭分奪秒,背水一戰,因為他有濃濃的“美國夢”,當年,陳美齡的流行曲“香港,香港,你永遠是尋夢鄉”令香港人癡迷,但愿政府能創造氛圍,讓今天的香港人能重新唱響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