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和煦
(福建華電投資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3)
某水電廠裝有2臺12.5MW水輪發電機組,采用發電機-變壓器單元接線,其中1號主變為三圈變,中壓側接有一條35kV南星線。110kV出線側為內橋帶外跨條的接線方式,2條線路分別為紫水線和適南線,線路側各裝設1臺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具體接線詳見圖1)。
2008-03-23,因電網原因110kV適南線退出運行,在出線處將導線解開。適南線斷開后,地調下令110kV系統運行方式改為外跨條運行、內橋備用,即110kV內橋140開關熱備用,外跨條1403和1404刀閘合閘,紫水線141開關及線路、適南線142開關運行,2條線路開關重合閘方式均投“檢同期”。

2008-09-04,電廠1,2號機組正常運行,1,2號廠變正常運行,1,2號主變正常運行(1號主變中性點接地,2號主變中性點不接地),35kV南星線301開關正常運行,110kV系統以外跨條運行、內橋備用方式正常運行。
13:04,隨著雷鳴,1,2號機組及1,2號主變受到重大沖擊,110kV紫水線141開關跳閘,1,2號機負荷甩至0;110kV紫水線“距離II段”保護動作,故障距離17.1Km,故障相別C相,141開關重合閘無動作。1號機組因141開關跳閘后帶小網運行不穩定,值長下令停1號機組,斷開南星線301開關、1號主變低壓側605開關、1號廠變高壓側603開關。此時電廠運行方式為:2號機組、2號主變(中性點不接地)、142開關、110kV外跨條以及110
kV紫水線運行,同時因紫水線對側開關跳閘后未重合閘,形成孤立小電網。
13:21,2號機組及2號主變再次受到沖擊,適南線142開關跳閘。110kV適南線“零序過流II段”保護動作,故障距離0.1Km,故障相別B相,142開關重合閘無動作。
現場檢查發現,紫水線線路B,C相PT及適南線線路B相PT的金屬膨脹器向上不同程度頂開; 2號主變中性點保護間隙有明顯的放電痕跡;紫水線B,C相避雷器各動作1次,適南線A,B相避雷器各動作1次, 2號主變中性點避雷器動作1次,2號主變高壓側避雷器B,C相各動作1次,而其A相動作達11次。
根據當時的天氣狀況、線路兩側的保護動作情況和故障錄波判斷,2008-09-04 T 13:04,110kV紫水線C相遭受雷擊,紫水線對側線路保護的零序、距離Ⅰ段保護動作,開關跳閘,且由于裝置故障未重合;紫水線線路保護距離II段動作,延時500Ms出口跳141開關,故障相C相電流6.64A,故障零序電流9.29A。因141開關重合方式投“檢同期”,開關未重合。
從適南線保護裝置的動作記錄看,在紫水線遭雷擊時,該線路保護裝置有長期啟動記錄,但因故障電流未達到整定值而未出口跳閘。這是由于2臺并列運行的變壓器中性點接地方式不同,導致系統序網中零序電流不同,從而造成雷擊故障時外跨條運行方式的142開關線路保護無法及時切除故障。
紫水線141開關跳閘后,系統運行方式變為:2號機組通過2號主變、142開關、110kV外跨條、110kV紫水線空載運行。由于2號主變中性點不接地,110kV系統變成中性點不接地運行系統,其示意圖見圖2。

圖2所示為典型的具備構成鐵磁諧振條件的運行方式,即單臺發電機帶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和空載線路的運行方式。根據故障錄波數據分析,PT二次電壓變化情況如下:A相電壓在48.54V~88.09V范圍內波動,B相電壓在52.94V~107.9V范圍內波動,C相電壓在61.59 V~87.36V范圍內波動;電壓波形為基波與1/2次諧波的合成波形,有明顯低頻率(約為20H z)的諧振現象,諧振過電壓時間長達16min55s。此時B相一次電壓最高,因此造成B相絕緣首先擊穿,并通過變壓器中性點保護間隙放電。現場檢查也表明2號主變中性點保護間隙有明顯的放電痕跡。從適南線142開關動作波形圖可知:故障相B相零序電流為3.98A,達到零序過流II段保護的動作條件,適南線零序過流II段保護延時1000Ms出口跳142開關。
因此,造成第2次沖擊的原因是:紫水線141開關跳閘后,由于紫水線線路容抗和110kV側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對地勵磁電抗滿足分次諧波諧振條件,引起PT電流增大,從而造成PT過熱損壞。現場檢查發現,紫水線141線路B,C相PT及適南線142線路B相PT的金屬膨脹器向上不同程度頂開。最終,由于紫水線線路B相PT絕緣擊穿,與放電的2號主變中性點保護間隙構成零序故障電流回路,由適南線零序過流II段保護動作切除故障。
適南線斷開后,水電廠110kV系統應改為內橋方式運行,即合上內橋140開關及兩側刀閘,2號機組負荷通過140開關和141開關從紫水線送出。此時,繼電保護仍按原設計的內橋方式運行,不需要變動。若改為外跨條運行方式,在單線路接線的情況下,線路保護仍按原設計的紫水線141開關和適南線142開關保護運行,則當線路發生短路故障時,由于相互助增電流的影響,141及142開關感受到的短路阻抗不再是線路的短路阻抗,結果將引起保護拒動。因此,適南線斷開后,不宜采用外跨條運行方式。
110kV系統改為外跨條方式運行后,電廠分析認為存在線路短路時保護可能拒動的隱患,并于2008-07-03專門發函向地調要求改變110kV系統運行方式,但地調未予采納,因此電廠也未對保護方式進行調整。實際上,電廠應針對這種運行方式,將用于紫水線線路保護的電流改取紫水線141開關CT和適南線142開關CT的和電流,保證在線路保護動作時同時作用141,142開關跳閘。
在第1次141開關跳閘至第2次142開關跳閘的17min內,電廠運行人員未能及時根據事故后運行方式的變化,合上2號主變中性點接地刀閘,以保持110kV系統按大電流接地方式運行;或者在判斷紫水線遭雷擊故障、對側未重合成功時,應手動斷開適南線142開關。如果運行人員采取以上措施之一,就可避免此次PT損壞事件。
電廠雖然分析到適南線斷開、110kV系統外跨條運行后存在線路短路時保護可能拒動的隱患,但是沒有制訂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也未對運行人員進行相關培訓,造成運行人員在事件發生時采取的處置措施不當。
適南線斷開后,電廠110kV系統可以選擇內橋或外跨條運行方式。若采用內橋運行方式,繼電保護設置可不做改動,但運行方式不夠靈活。在1號主變故障時,保護將動作141和140開關同時跳閘,造成全廠無法發電。若采用外跨條運行方式,紫水線保護的電流應改取紫水線141開關CT和適南線142開關CT的和電流,并在線路保護動作時同時作用141、142開關跳閘。因此,在繼電保護的配置未作變更的情況下,可選擇內橋運行作為臨時運行方式,以保證保護正確動作。
適南線斷開后,110kV系統送出線路只有紫水線單回路,因此可以對原110kV系統電氣主接線進行簡化,以提高運行可靠性,同時減少設備維護工作量。簡化方案可采用相當于110kV單母線運行的接線方式,即取消外跨條1403、1404刀閘,將原紫水線141回路和適南線142回路的出線直接連接;取消內橋140開關及兩側刀閘;取消2臺主變高壓側刀閘;取消原適南線線路PT。優化后的主接線如圖3所示。繼電保護方面,同時停用內橋140回路保護和適南線線路保護,紫水線保護的電流取141開關CT和142開關CT的和電流,并在線路保護動作時同時作用141、142開關跳閘。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能可靠地阻尼鐵磁諧振,且具備優良的瞬變響應特性。因此,為了防止鐵磁諧振過電壓產生,應將110kV系統內的電磁式電壓互感器更換為電容式電壓互感器。
應加強對運行人員的培訓,要求他們掌握全廠繼電保護基本原理及動作過程,能根據事故現象準確判斷故障性質,并掌握各種事故的正確處理方法。同時,加強應急管理,完善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提高運行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