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簡 鐘友娣 賴曉鳳
腸內營養是危重病人最常見的營養方式,然而,許多危重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動力紊亂,容易產生腹脹、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并發癥。單純的鼻胃管營養容易發生反流和誤吸,引發肺部感染,不利于腸內營養支持的實施。但由于神經支配的不同,遠端十二指腸和空腸功能受影響較少,可利用十二指腸遠端腸道進行早期場內營養[1-2],螺旋型鼻腸管可基本避免營養液的反流或誤吸,對危重癥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我科自2008年以來,采用螺旋型鼻腸管持續滴注法供給營養,取得滿意效果,通過對鼻腸管和普通胃管組的臨床觀察,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8例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齡52~89歲,呼吸衰竭者28例,急性腦血管病12例,創傷4例;重癥胰腺炎6例,晚期腫瘤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為鼻腸管組,對照組為普通胃管組。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種方面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觀察組29例患者中,25例均自主置管成功,4例通過纖維胃鏡直接將鼻腸管帶至十二指腸或空腸,普通胃管按常規操作。
1.2 置管方法 觀察組:采用荷蘭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 10型復爾凱螺旋型鼻腸管,該管道內徑2.4mm,外徑3.3mm,前段有直徑約3cm的圓環,總長度145cm。置管前吸凈病人氣管、口鼻腔內分泌物,置管前禁食6h以上。病人先取半臥位,將引導鋼絲完全插入鼻腸管管道,使鋼絲末端連接柄與鼻腸管連接頭固定。測定置管長度,管道頭部用無菌生理鹽水濕潤后,將管道從一側鼻腔慢慢插入,當管道進入喉部時或感覺有阻力時,導管平面順時針旋轉180度,將病人的頭部輕輕向前彎曲,繼續緩慢下管至預測的置管初始深度。如抽出胃液可判斷有無出血或胃潴留,酌情給予止血藥物或溫鹽水洗胃,無胃液者經管道快速注入空氣20~30m l并于上腹部聽診,聞及氣過水音,證實管段到達胃中。向管道內注入l0m l水,小心撤出引導鋼絲,在鼻外固定留有15cm。肌注胃復安10m g,囑患者取右側臥位,在8~12h以內導管可自行隨胃腸道蠕動通過幽門,進入空腸[3]。如胃腸動力不足,12h后導管未進入空腸,可配合醫師在內鏡或X線透視行空腸內胃管置入固定術。待空腸管頭端超過屈氏韌帶30~40cm則開始腸內營養。對照組按普通胃管傳統的置管方法。
1.3 護理方法 觀察組:鼻腸管組用小劑量持續滴注方式,每次輸注營養液前后均用溫開水20m l沖洗管道,平均每8h沖洗管道1次,防止營養液殘留堵塞管腔。鼻腸管置入期間,做好口鼻腔護理,2~3次/d,觀察口鼻腔黏膜變化,如發現有口腔潰瘍或疑有霉菌感染,用0.5%滅滴靈漱口液含漱,鼻腔用冷開水輕輕擦拭,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防牽拉引起病人惡心而致鼻腸管脫出。對照組:輸注營養液前后用溫開水沖洗,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工作。
1.4 統計處理 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比較,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29例患者中,25例均自主置管成功,4例通過纖維胃鏡直接將鼻腸管帶至十二指腸或空腸,普通胃管按常規操作。鼻腸管組發生并發癥2例(6.9%),均為腹瀉,給予及時治療后緩解,普通胃管組發生并發癥13例(44.8%)。臨床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鼻腸管與普通胃管組臨床效果比較(n)
鼻腸管是危重癥患者有效的腸內營養途徑,它可以將腸內營養的開始時間提前。由于胃十二指腸解剖結構的限制,且受病人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時候成功置管并不容易。有研究表明,促進胃腸動力藥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對螺旋型鼻腸管有良好的推動作用[4]。螺旋型鼻腸管為聚氨酯材料,生物相溶性好,彈性好,硬度適中,對機體無明顯刺激,克服了置管時遇到的各種阻力,從而減少各種并發癥。普通胃管雖然操作簡單,費用低,但是并發癥較多,容易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重經濟負擔。鼻腸管置管操作簡單易學、安全、侵襲性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操作時要隨著病人的呼吸運動緩慢送管,使鼻腸管順利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而不是主動用力插管[5],為減輕危重患者置管的侵襲性,無論置管成功與否,必須30m in內結束操作,置管成功后必須精心護理。
[1]吳占濤.腹部手術后臟器運動功能紊亂的診療原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6):324-325.
[2]Bengmark B,Cianoui L.Nutritional support to prevent and treat nluttipte organ faiture[J].World J Stag,1996,20:474-481.
[3]Kao CH,ChangI.ai SP,Chieng PU,et a1.Gastric emptying in headinjurcd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1998,93:1108-1112.
[4]王軍,劉金陽,王征,等.重癥顱腦疾病病人留置螺旋型鼻腸管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方法[J].護理研究,2008,4(22):893-894.
[5]藍惠蘭,鐘華蓀,黃碧靈,等.床邊盲插鼻腸喂養管兩種置管方法的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