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因早期無明顯癥狀而容易被忽視。現對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門診診斷224例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經腹超聲檢查對子宮肌瘤的鑒別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門診擬診子宮肌瘤224例,經超聲檢查排除62例。剩余162例患者行手術治療119例。 患者年齡27~55歲,平均41.8歲。
1.2 超聲檢查 患者常規中度充盈膀胱取仰臥位,使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G20、Adara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扇掃,經下腹作多切面,多方位的掃查盆腔,仔細觀察子宮大小、形態和邊緣狀況,子宮內異常回聲的大小形態及內部回聲特征、內膜線位置、厚度以及附件盆腔等情況,部分患者需動態觀察或經再次復查確診。
1.3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224例患者臨床表現、超聲影像、術后病理等情況。所有數據錄入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癥狀、體征 本組224例患者中無癥狀64例,占28.57%;月經紊亂115例,占51.34%;不孕21例,占9.38%;下腹腫塊9例,占4.02%;其他婦科病檢查發現15例,占6.69%;超聲診斷組和排除組癥狀體征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超聲檢查排除情況 62例經超聲檢查排除子宮肌瘤診斷病例臨床診斷子宮內膜增生29例,占46.77%;功能性子宮出血11例,占17.74%;子宮腺肌癥14例,占22.58%;卵巢腫物8例,占12.90%。所有排除病例均經手術或臨床治療有效而證實。
2.3 超聲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比較 超聲診斷并行手術治療119例,術后病理證實112例,診斷符合率為94.12%;7例診斷不符病例中子宮腺肌癥6例,子宮內膜息肉1例(見表1)
子宮肌瘤為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根據臨床表現及腫瘤的生長部位,將子宮肌瘤分為粘膜下肌瘤、壁間肌瘤及漿膜下肌瘤[1],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目前臨床主要依靠超聲檢查確定診斷。本組224例門診擬診子宮肌瘤病例經超聲檢查排除62例,排除成功率100%,提示超聲檢查可以作為子宮肌瘤初篩的可靠手段。

表1 超聲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符合情況比較
子宮肌瘤超聲顯像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子宮肌層內實性的異常回聲結節,瘤體與宮壁正常基層之間界限較清晰,伴有假包膜,形態規則。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宮內和瘤體內部超聲顯像也不盡相同[2],肌壁間肌瘤多呈低回聲,較大的肌瘤伴后方回聲衰減;漿膜下肌瘤多為異常低回聲、高回聲結節向漿膜下突出使子宮變形,完全突出宮體的漿膜下肌瘤僅與宮體以一蒂相連,向兩側突出于闊韌帶前后葉之間形成闊韌帶肌瘤;黏膜下肌瘤結節向子宮內膜方向生長突出于子宮腔。
本組119例行手術治療后與病理診斷符合率達94.12%,表明經腹超聲診斷子宮肌瘤具有較高的準確性。7例診斷不符病例中子宮腺肌癥6例,子宮內膜息肉1例。子宮腺肌癥與平滑肌瘤臨床表現和超聲顯像有諸多相似之處,臨床鑒別診斷較困難。有研究表明[3],可以根據超聲顯像病灶邊界清晰與否、有無低回聲腔隙及回聲性質是區別這兩種疾病,但在臨床實踐中受病人個體差異、檢查操作者技術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仍不能避免誤診、漏診。
綜上所述,經腹超聲對子宮肌瘤臨床鑒別診斷具有準確、簡便、快捷、無創、經濟等優點,對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指導價值。
[1]馬瓊.子宮肌瘤超聲診斷與術后病理200例對照分析[J].中國醫學實踐雜志,2004,3(7).
[2]李學明.探討經腹超聲檢查對子宮肌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08,26(3):84.
[3]殷春霞,李莉,張文云等.經陰道超聲鑒別子宮腺肌瘤和子宮平滑肌瘤[J].河北醫藥,2009,11(27):1186-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