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對產婦而言卻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1],產婦的反應包括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和心理上的應激反應。臨床工作中,發現產婦的情緒對產程的進展、宮內的胎兒有較大的影響,無思想顧慮、情緒穩定的產婦多能與醫護人員合作,且產程一般進展順利;反之,情緒緊張、焦慮、恐懼者,在產程中常出現宮縮乏力,產程停滯,甚至出現胎兒宮內窘迫,產時出血較多。為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保證母嬰健康,我院對住院分娩產婦實施心理護理,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1~12月住院分娩的初產婦260例,年齡22~35周歲,孕周37~42周,無妊娠合并癥和其他疾病,經骨盆外測量、B超檢查羊水量、胎兒雙頂徑、股骨長徑、估計胎兒體重,可以陰道分娩試產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兩組在年齡、身高、體重、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分娩常規處理,觀察組在常規處理基礎上補充心理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對產婦生理及心理狀況作出評估,隨產程進展列出可能的護理診斷,根據預期的目標,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措施,并在觀察評價中不斷完善各項措施。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胎兒宮內窘迫、宮縮乏力發生率、手術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分娩期心理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資料中部分產婦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導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使肺內氣體交換不足,致使子宮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先露下降受阻,產程延長[1],導致難產;部分產婦血壓升高,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宮內窘迫。通過兩組資料對比,表明在產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手術產及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因此分析產婦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護理和指導值得助產人員引起注意。
3.1 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因素分析 產婦臨產后的緊張情緒與其本人性格、年齡、知識水平、婚姻家庭狀況、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等有關,相當數量的產婦從親友處聽到有關分娩的負面述說,怕疼痛、怕出血,有些產婦擔心出生后的胎兒性別不理想、胎兒畸形,有些擔心母嬰生命有危險等,這些常使產婦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情緒中。
產婦入院后陌生的醫院環境,特別是進入產房后與親人暫時分離而失去家人的撫慰,加上其他產婦在陣痛中的痛苦表現,常使得產婦感到無助,緊張不安,容易造成害怕—緊張—疼痛綜合癥[1]。
醫護人員的形象、語言、行為也會影響產婦的情緒,如助產人員緊急搶救過程中的慌亂使產婦顧慮、甚至不信任。
3.2 實施個體化護理 找出產婦有可能存在的護理診斷,如疼痛:與逐漸加強的宮縮有關;知識缺乏:缺乏分娩的相關知識;焦慮:與擔心母嬰生命安全有關等。
3.3 設立預期目標 如使產婦不適程度減輕;使產婦了解自然分娩過程并表現出主動參與和控制的行為;產程進展順利,產婦情緒穩定。
3.4 分娩期心理護理措施 產婦進入產房后,助產人員應仔細閱讀病歷,認真進行產科檢查,對產婦生理和心理狀況作出評估,以便進行有效的護理,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醫護人員取得產婦信賴和安全感的基礎,接待產婦時要熱情、親切、言談和藹、解釋和指導耐心細致,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極強的責任心。檢查過程中應向產婦解釋檢查的目的以取得合作,而不是默默無言機械進行操作,檢查結束后可告訴產婦主要檢查結果,滿足產婦對本人健康和胎兒安全的知情權,交談中可以了解產婦的家庭、工作、生活等情況(注意尊重產婦的隱私權),以便必要時給予產婦情感支持,指出分娩是大多數婦女都能勝任的自然過程,解除其對分娩的恐懼心理,使產婦樹立自信和勇氣。
適當安排待產室環境,盡量使之達到家庭化要求,保持清潔、舒適、避免噪聲,產房內應避免刺激產婦情緒的緊張氣氛。不論何種情況,助產人員都應做到態度平靜,工作有條不紊,始終保持每個產婦都有專人守護,甚至搶救新生兒時也應如此,給予產婦安全感,復蘇后的嬰兒應及時讓產婦過目,如有特殊情況,應暫緩或酌情告知,防止過分刺激產婦情緒。
雖然分娩是一種自然分娩過程,助產人員任應尊重產婦的人格與權益,經常“換位思考”體會產婦的處境[2],不能低估產婦感受的種種不適,而應當以理解和同情的態度給予鼓勵,盡量滿足產婦的心理、生理需求。助產人員應起到產婦和家屬之間的橋梁作用,及時傳遞兩者間的信息交往,耐心答復產婦家屬的詢問,關心產婦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給予親人般的溫暖,這些都是和觀察產程、接生等同樣重要的護理工作內容。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開展家庭式產房,允許丈夫或親屬陪伴,以便順利度過分娩全過程。
產程中指導產婦適用的呼吸、放松技巧與腹部按摩手法以減輕分娩陣痛不適,對個別煩躁或耐受力較差者,助產人員可一邊按摩產婦腹部一邊隨意交談來分散產婦對陣痛的注意力,根據產婦的需要告知正常產程的時限,充分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產婦在預定的時間內分娩,這種激勵式心理護理[3]有助于縮短產程,減少難產率。
綜上所述,正確的心理護理使分娩期產婦情緒穩定,精力充沛,疼痛減輕,產程進展順利,母嬰安全。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2-56.
[2]付愛琴.產科護士與產婦之間的心理溝通[J].齊魯護理雜志,2001,7(1):65-66.
[3]吳文華.激勵式心理護理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