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義
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檢測的分析(附137例報告)
王芳義
目的 觀察血尿酸檢測結果,探討其規律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糖尿病患者468例按血尿酸水平分為高尿酸血癥組和非高尿酸血癥組,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檢測血尿酸、肌酐、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結果 468例患者尿酸檢測結果為310.5~670.9umol/L,平均(456.56±89.56)umol/L;合并高尿酸血癥137例(29.27%),兩組比較空腹血糖無顯著性差異,高尿酸血癥組體重指數、膽固醇、甘油三酯、肌酐高于非高尿酸血癥組。結論 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發生率較高,與肥胖、脂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在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糾正糖、脂代謝紊亂、減輕體質量的同時也要監測和積極處理高尿酸血癥。
糖尿病;尿酸;檢測;規律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存在明顯的代謝紊亂,其中包括脂代無差異,高尿酸血癥組體重指數、膽固醇、 甘油三酯、肌酐高于非高尿酸血癥組,見表1。謝、尿酸代謝等[1]。本文回顧性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血尿酸檢測結果,探討其規律性,現報告如下。

表1 高尿酸血癥組與非高尿酸血癥組相關準備比較
選擇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68例,男258例,女210例;病程為2~29年,平均11.45年;年齡24~81歲,平均53.56歲。排除服用影響尿酸代謝藥物、原發性或繼發性痛風、急性代謝紊亂及急性感染者、惡性貧血及腫瘤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為高尿酸血癥組和非高尿酸血癥組。
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血清尿酸男≥420umol/L,女≥350umol/L為高尿酸血癥。
所有患者均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當日完成檢測。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尿酸、肌酐、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
SPSS11.0統計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468例患者尿酸檢測結果為310.5~670.9umol/L,平均(456.56±89.56)umol/L;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癥137例(29.27%,137/468),非高尿酸血癥331例。兩組比較空腹血糖
尿酸作為卟啉代謝的產物,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中的尿酸鹽氧化酶(尿酸酶)降解生成尿囊素,從而經尿液排泄,血尿酸水平受尿酸生成、排泄過程的不同程度的影響[2]。本文觀察發現,糖尿病高尿酸患者高尿酸血癥的發生率為29.27%,其機制為[4]:胰島素抵抗可以導致糖酵解中間產物向5-磷酸核糖及磷酸核糖焦磷酸轉移,使尿酸生成增多;因胰島素抵抗而發生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增高的胰島素可影響近端腎小管尿鈉排泄,腎臟排出尿酸減少,血尿酸升高;糖尿病患者腎微血管病變導致腎缺血和腎血流量下降,使尿酸排泄減少。本文觀察發現兩組比較空腹血糖無差異,高尿酸血癥組體重指數、膽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癥組,與文獻報道脂代謝紊亂、腎功能減退可使血尿酸水平增高一致[3]。尿酸在血中的物理溶解度極低,當其濃度升高時易析出微結晶,沉積于血管壁,直接損害血管內膜,并能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與溶解;尿酸在自由基的形成和氧化應激方面也起作用,因此,糖尿病合并高尿酸可以引起心腦血管并發癥增加[4]。
總之,在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癥發生率較高,與肥胖、脂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在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血尿酸水平可作為糖尿病并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微血管病變的獨立預報因子。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糾正糖、脂代謝紊亂,減輕體質量,同時也要監測和積極處理高尿酸血癥,對預防大血管并發癥及控制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5]。
[1]曹雪霞,王立.血尿酸對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影響及相關因子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3):182-184.
[2]閆衛利,曲榮美,董暉.血清尿酸水平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腦梗死有關[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4):2l7-219.
[3]韋汐賀,周英.吡格列酮對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血尿酸及頸動脈內膜IMT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8,48(38):10-12.
[4]劉志勇,陳閩荔,呂建國,等.糖尿病患者血清總膽紅素、尿酸與冠脈病變的關系[J].天津醫藥,2007,26(3):170-172.
[5]辛蘇萍,羅春媛.糖尿病血尿酸水平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10):899-9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077
727400 陜西省洛川縣醫院檢驗科 (王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