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祥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惡性滋養葉疾病32例臨床分析
劉明祥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對妊娠滋養葉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和評價治療效果的價值。方法 取32例經臨床、病理證實為滋養細胞腫瘤患者(惡性20例,良性12例)作CDFI觀察對象,用PD取樣法分析測量病變區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RI)的改變,同時與對照組(妊娠婦女17例,非妊娠婦女12例)進行比較。結果 惡性滋養細胞腫瘤病變區血流異常豐富,呈現低阻力血流,RI:(0.42±0.06),2D及CDFI表現與良性及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2D將子宮病灶分為三型: 結節型、局灶型及彌漫型,化療后CDFI表現及RI值由低轉為正常值。結論 彩超對滋養葉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及評估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價值。
彩色多普勒顯像;惡性滋養細胞腫瘤;葡萄胎;侵襲性;診斷
早期診斷對治療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有重要意義。近兩年來,我們通過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進行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患者的子宮動脈及肌層病灶內血液供應特點的觀察實驗,同時對患者在化療前后進行動態觀察、對比,以探討CDFI在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早期診斷及化療效果判斷方面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03年6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經臨床、病理證實為滋養細胞腫瘤患者作滋養葉組,滋養葉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7.2歲。其中惡性20例,良性12例,另選29例停經40~80天的自愿者作對照組,對照組包括妊娠婦女17例,非妊娠婦女12例,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6.9歲。兩組婦女的年齡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檢測方法 應用ACUSON-ASPEN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和DONERAI-52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5.0MHz,待膀胱適度充盈后于盆腔多方位檢查。應用二維仔細檢查子宮形態、大小、內部回聲情況及雙側附件區有無囊性包塊,以CDFI觀察子宮動脈上行支及肌層病灶血流信號,并在血流信號最亮處行脈沖多普勒(PD)測定,取樣容積3mm,計算平均阻力指數(RI),比較兩組婦女子宮動脈RI值[1]。
1.3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3.0軟件包完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1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子宮肌層RI值 PD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子宮動脈上行支,頻譜表現為向上陡直的收縮期峰值,滋養細胞腫瘤組惡性者血流信號明顯增粗,良性者增粗不明顯。具有較高舒張期血流,呈高速低阻型,舒張期血流向下斜率和末期流速偏高,良性者及對照組則相反。惡性與良性者、對照組RI值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2.2 CDFI動態觀察 良性者及正常非妊娠組肌層血流信號不明顯,對照組中正常妊娠婦女孕囊附著處可見星點狀或條狀不規則分布的滋養層血流信號。滋養細胞腫瘤組惡性者肌層病灶處出現豐富的彩色血流信號,根據病灶大小分為3型:(1)結節型:病灶直徑1~1.9cm;(2)局灶型:病灶直徑2~2.5cm;(3)彌漫型:病灶直徑2.5~5cm。對20例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在化療后再行CDFI動態觀察,結果表明:化療后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患者肌層病灶均明顯減小,且隨著肌層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病灶區彩色血流信號相應縮小、變少而后消失,子宮動脈血流信號逐漸趨于正常。詳見表2。
表1 兩組婦女子宮動脈RI值比較(±s)

表1 兩組婦女子宮動脈RI值比較(±s)
組別 例數 RI值滋養葉組 惡性 20 0.38±0.06良性 12 0.69±0.06對照組 正常妊娠 17 0.75±0.07正常非妊娠 12 0.81±0.05

表2 惡性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化療前后病灶直徑與RI值比較
惡性滋養葉疾病是由良性葡萄胎發展而來,早期即可發生血道轉移,滋養細胞侵入子宮肌壁內血竇,使血窶閉合不佳。惡性滋養細胞腫瘤病理學基礎為增生活躍的滋養細胞逆行侵犯子宮肌層及其螺旋動脈分支,造成肌層壞死,并有致密的新生血管直接進入肌層,使肌層血運增加,具備了CDFI檢查的條件。惡性滋養葉疾病的診斷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最佳,可以觀察到子宮的大小、形態及腫塊的位置,可以通過測定阻力指數來判斷腫瘤的良、惡性。CDFI可準確顯示病灶部位、大小,測量診斷RI值,而且簡單易行,便于動態觀察。由于滋養細胞的侵蝕性,病灶內新生血管豐富致密,CDFI檢查呈現彩色的血流信號區,根據病灶大小呈幾種不同表現。PD檢查均具有特異的低阻力型血流,與相關報道一致[2]。
對惡性滋養細胞腫瘤進行動態觀察,隨著化療療程的進行,肌層病灶由大到小至消失,血流信號也隨之變小、變少至完全消失,子宮動脈由血流信號增強至逐漸減弱、正常,阻力指數恢復正常[3],我們發現14例患者在第一次化療后血清HCG水平可以降至300~500Iu/L。雖然HCG水平下降明顯,但聲像圖的改變及血流分布與初診時變化不大,或血流略少些,阻力指數仍低,在0.3~0.4;第2次化療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50Iu/L甚至接近正常水平,但聲像圖上瘤體比前次雖然稍有縮小;但血流仍豐富,常在第3次化療后瘤體才有明顯改變,β-HCG水平可以在正常范圍內,團塊明顯縮小,血流量減少,RI升高。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彩色多普勒是唯一區分良惡性滋養葉疾病的檢查方法,特別在早期,盡管血清β-HCG水平升高,但只有彩超才能監測腫塊大小、血流分布及EI高低。臨床上不能僅憑血清β-HCG水平來判斷患者是否痊愈。β-HCG水平下降不能說明病灶好轉,其原因是腫瘤細胞浸潤肌層破壞了血管,形成了血竇,血池或動靜脈瘺,根據破壞程度,恢復期需要一定時間。彩超檢覆町以防止遺漏的病灶可確診,并觀察有無遠端肝、腎轉移情況,為臨床制定診治方案提供更準確、更豐富的依據。彩超檢查為惡性滋養葉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對其治療及判斷預后均有指導意義。
[1]周永昌,韓萬學.超聲醫學[M].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858-860.
[2]余凱,付志勇,萬淑華,等.彩色多普勒對惡性滋養葉疾病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診斷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09,24(2):121.
[3]金敏建,徐衛平.超聲檢查在淺表組織腫塊中的應用價值[J].超聲臨床雜志,2008,14(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114
117002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線科 (劉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