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蔚
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下稱“星恒”)是由聯想投資有限公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成都地奧集團等聯合發起設立的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2004年,星恒剛剛成立不久,自建了生產線,簡易的設備、簡陋的工作環境,涂布機上的銅箔起了皺,好像是在卷報紙而不是做電池。那時,星恒的產品,只有20%是合格的。4年時間,星恒靠自己的力量撐起了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半壁江山。這家立志生產汽車動力電池的企業率先在電動自行車領域打開缺口,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動力鋰電池制造商之一。
作為國內專業的動力鋰電池制造商,星恒擁有自主研發的國際水平核心技術,目前國內80%以上的鋰電自行車都裝配該公司的電池。
當年因為研制超導而聞名國內的科學家陳立泉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此后會用20多年的時間去關注汽車電池。他在上世紀70年代留學德國期間決定要開啟國內鋰電池的研究,但直到1994年,中科院物理所才真正確立動力鋰電池的基礎技術研究。
1996年,在荷蘭讀完博士的黃學杰成為這個課題組的關鍵人物。這位充滿理想的科學家,立志要將這個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最初由于經費不足,黃學杰與自己的老師陳立泉,不得不親自搬運設備,二根粗麻繩斷了一根,要不是另一位科技人員,撲上去頂住它,600多公斤的設備就會從樓梯中間砸下去,后果不堪設想。1999年,在中科院的幫助下,黃學杰引進了成都地奧集團3000萬元的投資,成立了北京星恒公司。北京星恒曾經嘗試過給手機、電腦提供小型電池,但是產業化的過程并不順利。而動力鋰電池由于要供應給汽車的使命也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星恒總經理肖斌回憶說:“那時,大家干著急,使不上勁,不知道什么才是星恒的突破口,是著名科學家何祚庥給星恒指明了方向。”
何祚庥告訴黃學杰:“你們應該先給自行車造電池,然后再琢磨汽車電池的事情。”這句無心之語給正為找不到產業化落腳點的黃學杰擦亮了火花——汽車電池要保10多萬公里,要用100多塊單體電池;而自行車電池只有1萬公里的要求,只適用10個左右的單體電池。搞過科研的人都知道,這會大大降低研制的難度和成本。于是,蘇州星恒在誕生之日就確定了這個新目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的夏天,無錫一家電動自行車廠剛好結束了與一家鎳氫動力電池的合作,愿意嘗試星恒的動力鋰電池。
與鎳鎘、鉛酸動力電池
相比,鋰電池環保、壽命長、同等容量的電池體積是鉛酸電池的1/5,重量也只有后者的1/3左右,但缺點是,價格是前者的4倍(目前已經降到2.5倍左右),而且從來沒有人用過。盡管星恒第一個拿到了全球最嚴格的UL安全認證證書,這家無錫公司的總經理還是不放心,在親自看完安全測試結果后,與星恒的合同成功簽訂。
“電動汽車鋰電池技術應用于電動自行車”,星恒的這種策略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2007年銷售了上百萬個電池。國內最大的電動自行車新日公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使用星恒電池的自行車售價3000元以上,比普通電池自行車高出1000元左右,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增長很快。
2007年,公司2個品種的工具電池進入市場,自行車電池60%間接出口,公司產值達9000多萬元,終于實現財務平衡。2008年公司銷售20萬套自行車電池,完成2萬套電動工具用電池,年產值達2億元。
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的產量僅有七八萬輛,出于對環保產業的樂觀估計,星恒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是100萬。另外,星恒正計劃分散式供電和儲能系統設計電能儲存系統,也在研發上實現了較大突破。

2007年底,6000萬元的的資金投入讓公司管理團隊提出來一個大膽的估計,星恒在2010年單一年度就能銷售上百萬組電動自行車用電池。星恒的主要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黃學杰才長出了一口氣,將主要的精力轉向了汽車電池的研發。
但是難題依然存在。汽車電池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事情,這涉及到充電站的普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和配套動力技術的發展,如奧運引導車造價就超過100萬元,主要是動力平臺造價高昂;另外,目前動力鋰電池的可靠性仍然需要進一步驗證。“沒有人愿意在買了汽車5年以后,再花一大筆錢買一塊新電池。”肖斌說。
另外,純動力電池汽車,這是國際所有汽車巨頭的終極夢想,目前多款過渡型的混合動力車已經面市。據業內的專家介紹,通用一家公司花在新能源汽車上的錢,就是中國同類公司的好幾倍。而國內比亞迪、萬象等公司也在同一領域豎起了大旗。
“起步比別人晚,錢比人家少,人又不見得比別人聰明,這時候再提比這些廠商還高調的目標,想用一種‘大躍進’的方式去沖,是不現實的。”肖斌很冷靜地分析說。
統計表明,只有不到20%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能夠取得成功。經過4年的摸索,肖斌認為星恒的成功經驗在于充分發揮了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相對低成本的優勢。與國外相比,國內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收入只有前者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如果說三洋、索尼、松下等優勢在于雄厚的資本與研發歷史,國內電池廠善于利用廉價的中國人工,星恒希望能夠充分利用低成本的中國大腦。
目前星恒550多名員工,工人僅300人,其余都是技術人員與管理層。他們堅持獨立開發和自主設計,有超過40%的設備自主開發。企業還以利益綁定機制來強化人和企業的關系。股東們拿出了將近20%的股份來激勵管理團隊和骨干員工,正如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囑咐肖斌的:“一定要在還沒有做成的時候就給,否則就沒有效果。”
另外,肖斌認為,未來的汽車電池制造商,就好比現在IT界的英特爾公司,并不需要去生產汽車,它認為星恒應該堅持目前這種對所有汽車廠商開放的研發定位,而不是試圖什么都做。
對純動力汽車的未來,肖斌的看法與外界不同,他認為純動力汽車的系統其實比混合動力更加簡單。“傳統汽車由機械為主導,這導致傳統汽車廠商對電的理解力不足,而打破既有次序、更改現在的生產系統,對他們而言將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代價高昂的事情,因此,從根本上講,傳統汽車廠商對電動汽車缺乏革命的動力,而未來的電動汽車很可能是現在還默默無聞的某位民營企業家所能做到的事情,比如現在臺灣就有人在做山寨汽車,這些民間的力量不容忽視。”
到目前為止,星恒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產品具有以下特色:
蘇州星恒已匯聚起了一批高科技及高級管理人才,尤其在研發上,公司除擁有工程開發團隊外,還與中科院物理所繼續聯手開展基礎研究,共同開發新技術。與傳統電動自行車用鉛酸電池相比,星恒鋰電池取得了決定性突破。肖斌告訴記者公司生產的最小的鋰電池型號大概是2公斤多一點。他們有一個廣告“幫媽媽去充電”,請了一個五歲的小孩拎電池拍攝,向消費者展示了“鋰電池充電是很輕松的事情”。
星恒鋰電池實現了環保和安全,它不含任何重金屬,而且生產過程不使用水,產生的尾氣全部回收循環利用,生產原料以碳和鋰鹽為主,不產生固體污染,因此對環境影響很低,是真正的綠色電池。同時由于采用自己研發的新型材料,設計了獨特的電池結構,安全性能大幅提高。2004年12月,公司的產品已順利通過輕工業部電源測試中心和美國U L實驗室的認證測試,獲得了國際上最嚴格的安全認證,具備向歐美國家出口的資格。現在,星恒電源已將產品提供給多家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領先的客戶進行鋰電池電動車的合作開發與生產。
肖斌說電池壽命長短和消費者的使用有很大的關系。星恒的電池在北京有兩年質保和三年質保,這個概念是根據消費者每天都在騎,把電用完的估計來算,所以正常的情況下,對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講用三到四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在發布會上院士何祚庥先生也證實了這一點,他以中國第一位使用鋰電車消費者的身份告訴與會者,經過其4年的親身應用:星恒的鋰電自行車確實騎起來很輕松,且電池是綠色能源。
蘇州星恒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物理所的黃學杰教授介紹:從1994年起,星恒電源用15年的時間,才走完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三步:一是自主研發新材料;二是做出第一塊電動自行車鋰電池;三是實現裝備機械化和批量生產。目前,星恒電源是唯一首家通過 UL、CE、ExtraEnergy全球三大安全認證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廠家。目前產能為3600萬Ah/年,這對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進一步“綠色化、輕量化”,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在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的每一項技術革新都面臨著全球競爭。星恒電源在鋰離子電池方面擁有了材料、工藝和電子電路的核心技術,取得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項,并且前后共申報了近50項專利。技術上的優勢,使星恒電源發展出了國內最好的錳酸鋰,循環壽命可與國際先進水平媲美。
肖斌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主流電動車廠紛紛采用星恒電源的產品,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在國內熱銷,并已出口日、美、加、意、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北京目前有100余家電動車營銷網點經營裝載有星恒鋰錳電池的電動車,單店最高日銷量達30余輛。每個月平均每家鋰電車營銷網點都能接到上百個咨詢電話。其中,有一家門店每月都能在網上銷售7、8輛鋰電車。由于熱銷,賣斷貨的情景經常出現,甚至有些網點開始實行預定購車的方式。CJ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