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鋒 呂智 馮毅
骨肉瘤是一種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的惡性骨腫瘤,呈高度侵襲性[1]。目前主要采用多種抗腫瘤藥物聯合應用治療,然而抗腫瘤藥物特殊的毒副作用和耐藥性限制其廣泛應用。日前,許多學者已將研究方向轉向不良反應較小的生物治療。本試驗將INF-γ、DDP單用及聯用于體外培養的骨肉瘤細胞,觀察其對骨肉瘤細胞的誘導凋亡效應,為骨肉瘤的生物治療提供理論依據。通過觀察INF-γ與DDP聯合治療骨肉瘤的效應以篩選出敏感的聯合用藥方案,為骨肉瘤綜合治療提供新手段。
1.1.1 細胞培養 人骨肉瘤U-2OS細胞株(南京凱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DMEM培養基,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
1.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重組人INF-γ(上海克隆高科技有限公司);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MTT(Sigma公司);酶聯免疫檢測儀(Thermo公司);流式細胞儀(Benckman公司)。
1.2.1 MTT法 取對數生長期U-2OS細胞,4000細胞/孔接種于 96 孔板,24 h 后加 INF-γ(濃度 10、100、1000、10000 u/ml)和 DDP(濃度 5、10、15、20、25 μg/ml),并設對照組。加藥48 h后每孔加MTT 20 ul,培養4 h后棄上清液,加150 ul DMSO,振蕩10 min,酶標儀測吸光度(A值),測藥物單用及聯用對U-2OS細胞的抑制率,求半數抑制濃度(IC50值)。抑制率=(A對照組-A加藥組)/A對照組×100%。
聯合用藥效果判定:Q=E(A+B)/(EA+EB-EAxEB),E(A+B)為兩藥合用抑制率,EA、EB為兩藥單用抑制率,Q<0.85:兩藥作用拮抗,Q為0.85-1.15:兩藥作用相加,Q>1.15:兩藥作用協同[2]。
1.2.2 流式細胞儀檢測藥物對細胞周期的影響 細胞培養結束,收集約(1~5)×106個/ml細胞,500~1000 rpm離心,棄培養液。3mL PBS洗滌。離心去除PBS,加預冷70%乙醇固定,4℃,1~2 h。離心棄固定液,3 ml PBS重懸。400目的篩網過濾1次,500~1000 rpm離心,棄去PBS。用1mL PI染液染色,4℃避光。FACScan流式細胞儀測定熒光強度,激發光波長為488nm,Cell-Quest分析軟件測定細胞周期。
見圖1 ~2,表1、2、3。

圖1 不同濃度INF對U-20S細胞增殖抑制作用

圖2 不同濃度順鉑對U-20S細胞增殖抑制作用

表1 INF-γ聯合DDP同時給藥對U-2OS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表2 INF-γ聯合DDP序貫給藥對U-2OS細胞增殖的抑制情況

表3 INF-γ和DDP對人骨肉瘤U-2OS細胞周期的影響
手術切除腫塊、新輔助化療等是治療骨肉瘤最常用的方法,但效果卻并不佳,40%患者在積極治療過程中腫塊復發或轉移。傳統治療方法不僅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殘疾,而且毒副反應嚴重,腫瘤耐藥性的出現是繼續有效化療陷入困境。因此,尋找一種可有效殺傷腫瘤細胞,又不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且在治療過程中很少產生耐藥性的治療方案,是骨肉瘤治療研究的方向。研究表明順鉑、異環磷酰胺等單用對骨肉瘤的有效率達到26% ~80%,聯合應用有效率更高[3]。近年研究發現干擾素通過多種途徑直接發揮抗腫瘤作用,且可增強腫瘤對其他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減少毒副作用[4-8]。但INF-γ聯合DDP對骨肉瘤細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未見報道。
目前順鉑被證實能損傷腫瘤細胞DNA,引起DNA鏈間或鏈內交聯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9]。本研究證實DDP對人骨肉瘤U-2OS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其生長抑制作用與DDP濃度呈正相關(見圖2)。DDP體外對U-2OS細胞增殖抑制作用的 IC50 約3.2 μg/ml。DDP 濃度自20 μg/ml起,其生長抑制作用進入平臺期。
干擾素抗腫瘤作用以INF-γ最強,其機理可能有:①抑制腫瘤細胞分裂:INF作用細胞膜,刺激腺苷酸環化酶,使cAMP增加,抑制DNA的合成及細胞分裂,故有抗腫瘤作用;②調動機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抗腫瘤免疫力:INF能增強巨噬細胞及NK細胞的殺傷性,增加細胞表面抗原和受體的表達,抑制B細胞的功能,從而降低腫瘤細胞表面封閉抗體的水平[10]。因此我們考慮可能 INF-γ(≥1000 u/ml)和 DDP共同作用于腫瘤細胞DNA,從而發揮相加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本研究證實DDP以25 μg/ml單用于U-2OS細胞48 h,增殖抑制率是 78.1%,而 DDP以 5 μg/ml與 1000 u/ml INF-γ聯合作用48 h,增殖抑制率是81.6%(見表1)。此結果顯示,INF-γ(≥1000 u/ml)和DDP聯用可使順鉑在小劑量時即有明顯細胞增殖抑制作用,從而避免大劑量應用DDP引起的毒副作用。本實驗DDP作用24 h后再加INF-γ(≥1000 u/ml)作用24 h對U-2OS細胞的抑制率高于INF-γ作用24 h后再加DDP作用24h時的抑制率(見表2),這為臨床用藥時間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細胞持續增殖和細胞周期調節紊亂是腫瘤細胞的基本特征之一[11]。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失去接觸抑制,周期檢控點功能喪失,無法調控抑制細胞進入S期,細胞持續分裂、不斷增殖,因此外源誘導物對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判斷誘導物誘導分化能力的重要參考指標[12]。本研究表明,經過INF-γ、DDP單獨及聯合作用人骨肉瘤U-2OS細胞,細胞周期中G0/G1占整個細胞周期比例逐漸增高,而與細胞生長分裂關系較密切的S、G2/M期所占細胞周期比例則有明顯的降低,且聯合用藥降低的更明顯(見表5)。考慮INF-γ、DDP可能作為誘導物誘導人骨肉瘤U-2OS分化,抑制細胞分裂增殖。
通過對細胞周期的觀察以及在體外試驗單藥及聯合用藥情況,在不同藥物量效水平上定量分析各抗癌藥物之間的協同、相加和拮抗作用,可為骨肉瘤患者篩選出最敏感的聯合用藥方案,為臨床正確部署聯合化療方案提供可靠幫助。但INF-γ和順鉑聯合應用發揮細胞增殖抑制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陳婧,劉云霞.骨肉瘤化療研究進展.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20):53-55.
[2]熊化生,呂俊杰.姜黃素聯合順鉑對肺癌治療的體外實驗研究.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11(3):62-64.
[3]梁鵬.骨肉瘤治療進展.國際骨科學雜志,2008,29(2):91-93.
[4]高德宗.γ干擾素與他莫昔芬聯合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1(4):1076-1080.
[5]黃濤,呂剛.γ干擾素上調Fas表達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的研究.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8,37(4):482-484.
[6]Qin Z,Schwartzkopff J.A critical requirement of interferon gamma-mediated angiostasis for tumor rejection by CD8+ T cells.Cancer Res,2003,63(14):4095-4100.
[7]Hayakawa Y,Takeda K.IFN gamma-mediated inhibi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by natural killer T-cell ligand,alpha-galactosylceramide.Blood,2002,100(5):1728-1733.
[8]Wynne P,Newton C.Enhanced Repair of 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ing in Ovarian Cancer Cells from Patien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Br J Cancer,2007,97(7):927-933.
[9]Krause CD,Lavnikova N.Preassembly and ligand-induced restructuring of the chains of the IFN-gamma receptor complex;the role of Jak kinases,Start and the receptor chains.Cell Res,2006;16(1):55-69.
[10]張君,于三科.干擾素介導的抗弓形蟲作用及其作用機理.動物醫學進展,2000,21:25-27.
[11]Friedberg EC.Reversible Monoubiquitination of PCNA:A Novel Slanton Regulating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Molecular Cell,2006,22(2):150-152.
[12]宋建曄,趙妍.維甲酸對人成骨肉瘤MG-63細胞增殖和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9,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