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華
顱腦損傷患者早期,營養支持問題對患者的預后影響很大,營養支持的正確實施,可以發揮良好的效果,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我們通過采用早期對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患者早期實施胃腸營養支持,即在傷后24 h進行,這樣即避免了插入胃管進行腸內營養(EN)易引起反流、誤吸,又能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進行早期胃腸內營養支持和傳統延遲腸內營養支持效果的比較研究,分析如下。
1.1 病例選擇 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重癥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為排除非顱腦因素對預后的影響,所選擇的病例符合以下條件:①傷后12 h為本院首認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的受傷者;②年齡18~60歲,傷前無明顯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③無糖尿病及其他影響營養和代謝的內分泌疾患;④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合并傷者;⑤生存期≥10 d。共42例,男25例,女17例。
1.2 分組及營養方法 42例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21例在傷后24 h內進行十二指腸置管,開始給予小劑流質,48 h后給予華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能全力,滴入的量逐漸增加,開始500 ml/d,逐漸增加到1500 ml/d。對照組21例采用傳統延遲性胃腸營養,傷后6~7 d出現腸鳴音時給予鼻飼能全力。兩組在性別、年齡上具有可比性(P>0.05)。
1.3 臨床觀察指標 每日檢查血生化1次(含肝腎功能、血糖及電解質),每3 d查血常規及外周血淋巴細胞值。比較兩組傷后7 d、14 d的血糖、外周血淋巴細胞數,傷后7 d、14 d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氮平衡等營養指標,同時觀察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出院時判斷預后情況。
2.1 營養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和外周淋巴細胞總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治療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均高于對照組(均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傷后7 d、14 d血糖及淋巴細胞總數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傷后7 d、14 d血糖及淋巴細胞總數變化(±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血糖 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109/L)第7天 第14天 第7天 第14天對照組7.8±1.2 7.1±0.3 1.87±0.56 1.89±0.36 10.8±1.9 10.4±0.6 1.18±0.63 1.52±0.56治療組
表2 兩組患者傷后7 d、14 d血清蛋白及氮平衡變化(±s)

表2 兩組患者傷后7 d、14 d血清蛋白及氮平衡變化(±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血清總蛋白(g/L)氮平衡第7天 第14天 第7天 第14天 第7天 第14天血清白蛋白(g/L)治療組 63.52±3.23 69.67±3.71 30.28±2.56 37.03±2.39 2.8±1.9 2.8±1.8對照組 59.2±4.25 61.13±3.23 32.1±2.91 30.28±2.52 -7.1±1.9 -8.9±1.5
2.2 并發癥及預后比較 2周后對照組各種感染17例、多器官損害2例,反復消化道出血3例,治療組各種感染12例、多器官損害1例,消化道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治療組小于對照組(均P<0.05),出院時評定預后,治療組預后較好15例,優于對照組9例,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對顱腦損傷患者實施營養支持,其主要意義是在高代謝狀態下,給機體提供適當的營養底物,維持機體細胞群,從而保護和促進器官功能的恢復。顱腦損傷患者在營養底物不足時,腦細胞產生ATP數量將下降,凋亡也隨之加速,同時由于腦損傷后的血流灌注不足,吞噬細胞功能亢進,自由基增加等因素,加重了腦細胞的缺血缺氧,從而導致腦功能衰竭[1]。早期積極的營養支持不僅可以改善機體代謝狀況,而且可以保護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腦外傷患者的預后。
本組病例通過對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進行早期營養支持,這樣既避免了插入胃管進行腸內營養引起的反流、誤吸,又能達到早期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目的。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早期進行營養食物的刺激還能激活腸道-神經-內分泌免疫軸,促進腸功能激素的合成和釋放,促進胃腸蠕動,對維持腸壁局部免疫系統及其細胞的功能,減少后期并發癥均有重要意義[2-4]。
本組病例通過,對21例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患者進行早期營養治療作為治療組,21例患者采用傳統的延遲性營養治療,治療組患者7 d,14 d、患者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和外周淋巴細胞總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均高于對照組,并采用該營養支持的患者,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可改善預后,這是由于早期EN及時提供了能量,較好地控制了低蛋白血癥和高糖血癥;并且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明顯多于對照組,這是由于營養支持使T淋巴細胞生長分化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轉鐵蛋白上升,從而促進了血中淋巴細胞的生長,增強了自身免疫效能,因此,增強了機體的抗感染能力。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患者采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是可行的,可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
[1]趙青菊,韓秀華,楊鳳海,等.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中華實用醫學雜志,2006,8(4):24-27.
[2]張建軍,董偉峰,朱鎮宇.早期營養支持對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意義.腸外與腸內營養,2007,17(3):140.
[3]應錫鈞,竹方龍.腸內營養支持在重型顱腦挫傷中的治療作用(附20 例報告).腸外與腸內營養,2007,17(2):107-108.
[4]黃東健,劉運生,王智堅,等.嚴重腦損傷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合理應用.腸外與腸內營養,2008,18(4):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