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中 趙玉廣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1],腦梗死生存者中的病殘率達70% ~80%,嚴重危害人的生命與健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為了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筆者根據鄉級衛生院的條件,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結合現在康復技術,并與西醫單純治療對比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 本組80例均來源與本院住院患者。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起草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2]及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出血和腦梗塞的診斷標準[3]。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腦梗塞的診斷標準且為第一次發病;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均有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病程在15 d之內,生命體征平穩;年齡40~85歲。排除標準:非腦血管病變原因所致的患者;急性期嚴重昏迷者;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等嚴重原發疾病者。根據就診次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西醫常規治療加中藥及康復技術觀察組和單純西醫治療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46~79歲;病程3~15 d。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5~76歲;病程5~14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 χ2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①根據病情給予對癥治療,如血壓高者予以降壓藥,血糖高者予以控制血糖,顱內壓高者予以脫水降顱壓及抗自由基、營養神經等;②中藥辨證治療:按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中風病的分證論治辯證分型及處方用藥[4]。風痰瘀血、痹阻脈絡選化瘀通絡湯,藥用半夏、茯苓、白術、膽南星、天竺黃、天麻、香附、丹參及小量大黃;肝陽暴亢、風火上擾選天麻鉤藤飲,藥用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川牛膝、黃芩、夏枯草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選星蔞承氣湯,藥用生大黃、芒硝、瓜蔞、膽南星、丹參等;氣虛血瘀選補陽還五湯,重藥黃芪,配當歸、赤芍、川芎、桃仁、地龍等;陰虛風動選鎮肝熄風湯,藥用龍骨、牡蠣、白芍、玄參、牛膝等。每日一付,早晚分服,15 d一療程;③現代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從急性期開始,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48 h即可。采用以促通技術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技術。早期指導患者保持抗痙攣體位,以預防或減輕以后易出現的痙攣模式。上肢擺放應諸關節全位伸展,下肢諸關節全位屈曲,一般每2 h變化體位一次;肢體被動運動;床上翻身訓練;橋式運動以訓練腰背肌群和伸展髖關節;坐位平衡訓練和耐力訓練;站位訓練;步行訓練;作業治療等。以上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一般每天訓練兩次,每次40 min。15 d一療程。對照組:給予觀察組①的治療方法。
1.3 療效標準 痊愈: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完全恢復或基本恢復,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肢體肌力恢復到Ⅳ級以上的;顯效,肢體活動等癥狀有明顯改善,能步行,肢體肌力恢復兩個2級以上者;好轉:肢體活動及其他癥狀有改善,肢體肌力恢復1個級以上者;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善者。
兩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兩組治療結果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n=40)
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總有效率82.5%。經統計學處理P<0.05,治療組療效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即表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祖國醫學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范疇,其病因以陰陽平衡失調、陰虛而致肝陽上亢、火盛化風、氣血上逆、痰阻竅絡而成,亦可因形盛氣衰所致。我們在治療中重視辯證施證及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針。風痰瘀血選半夏、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膽南星、天竺黃清化痰熱,天麻平肝熄風,丹參活血化瘀;肝陽暴亢,選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生石決明鎮肝潛陽,川牛膝引血下行;痰熱腑實選生大黃、芒硝蕩滌腸胃、通腑瀉熱,瓜蔞、膽南星清熱化痰;氣血虛弱重用黃芪補氣,配當歸養血,紅花、地龍活血化瘀通絡;陰虛風動以龍骨、牡蠣、代赭石鎮肝潛陽,龜板、天冬滋養肝腎之陰,重用牛膝引血下行?,F在藥理研究表明:中藥湯劑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血,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加速血液流速,防止血瘀,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消退作用。
過去認為康復是“后療法”,即針對原發疾病經過臨床治療后遺留的障礙。我們根據現代康復的認識,即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定,神經癥狀48 h不再發展即介入康復。嚴格按照中樞性癱瘓的恢復過程,設計個性的康復方案。臨床研究表明:早期介入康復療法可以增加感覺信息的輸入,促進潛伏通路及休眠突觸的活化,降低神經功能的殘疾程度,還可杜絕和減輕廢用綜合征、誤用綜合征、過用綜合征的發生。
西醫常規治療,中藥及康復技術各有所長,臨床上將這些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可取得較好療效。
[1]賈建平.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2.
[3]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9.
[4]王永炎.中醫內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