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坤
摘 要:復習課是高三學生培養能力和高考備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本人連續多年擔任高三生物的教學。本文就筆者在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中運用的“考點-練習-變式訓練-小結”的課堂教學模式展開論述。
關鍵詞:細化考點精選練習變式訓練總結升華
本人在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全國高考生物科考試大綱》《廣東省高考生物科考試說明》與《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的各考點進行細化分析研究,摸索出“考點-練習-變式訓練-小結”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下是本人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研讀考綱,細化考點
在教學和復習工作中,要對照《考試大綱》理清考點,明確考試內容;對照《考試說明》把握要求,明確每個考點的要求屬于哪個層次;對照教材細化知識內容,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網絡,并領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點解題。如在復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時,針對課程標準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生物科考試大綱的說明(廣東卷)對本節的要求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Ⅱ)以及本節內容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圖有圖4-1核糖與脫氧核糖、圖4-2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圖4-3三種RNA示意圖、圖4-4以DNA為模板轉錄RNA的圖解、圖4-5RNA的結構示意圖、圖4-6蛋白質合成示意圖。再結合與本節內容有關章節的聯系有:蛋白質的結構、DNA的結構,確定本節的考點為:
1.DNA與RNA的比較
2.DNA與RNA的判定方法
3.RNA的分類和比較
4.轉錄的過程
5.轉錄與復制的比較
6.翻譯的過程
7.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
8.翻譯與轉錄的比較
9.基因表達過程中有關DNA、RNA、氨基酸的計算
二、精選練習,基礎為本
生物學科是以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方法為基礎的,這些事實、概念、原理和方法構成了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它們是思考、理解問題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以能力考查為主導,是當前高考的基本理念,也將會是高考永恒的主題。但能力離不開基礎知識,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為載體,研究和分析問題就只能停留在表層,不可能深入。2009年的生物高考大綱與2008年基本相同,體現“注重基礎、突出能力”的特點。歷年高考試題中許多題目都是源自教材,特別是教材中的主干內容,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材中的原理,概念等內容具有權威性、規范性,是我們判斷問題的標準,處理問題的依據。在對高考生物學的全部知識內容進行復習過程中,一定要回歸課本、注重基礎,引導學生全面落實4本教科書(必修一、二、三和選修3)各個章節的每一個考點,精選與考點相對應的習題,強化訓練,重點講評。在訓練時重結果重過程;在講解時要重思路分析、重一題多解、重一題多變。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如在復習《細胞膜——系統的邊界》考點: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我對應考點精心選擇的例題是:
下列屬于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多選)()
A.相鄰細胞膜間的接觸
B.植物細胞間的胞間連絲
C.外界物質進入細胞內
D.激素與靶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
本例題主要考查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只要能結合教材圖解,理解了細胞間信息交流的這幾種方式,就能將本題的正確答案選出,即使原來不會的,經過本題的訓練也能掌握細胞間信息交流的這幾種方式。
三、變式訓練,拓展能力
分析近5年來的高考試題,可以明顯地看出,試題沿著加大“理解能力”考查,增強思維能力考查的方向演變。高考試題以它既變又不變、萬變不離其宗的特點,不斷傳遞著高考的命題方向和命題思想。作為高三老師需要對近年的高考試題,進行仔細地研究、反復地推敲。要體會出:高考的方向——高考考什么?命題的思路——高考怎樣考?解題的技巧——試題怎么做?因此,在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課在對應考點精心例題抓好基礎之后,還應設置相應的能拓展能力的變式訓練。如在復習《細胞膜——系統的邊界》考點: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我選擇了如下的變式訓練:
下圖是細胞間的3種信息交流方式,請據圖回答:

(1)圖A表示通過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隨①_______到達全身各處,與靶細胞表面的②_______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2)圖B表示通過相鄰兩細胞的
,使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圖中③表示_______,請舉例:___________。
(3)圖C表示相鄰兩植物細胞之間形成_______,攜帶信息的物質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圖中④表示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各個細胞之間都維持功能的協調,才能使生物體健康地生存。這種協調性的實現不僅依賴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也依賴于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大多與______________有關。
解此題不僅對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能夠理解,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及分析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煉升華
在每個考點之后,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反思及交流時間。通過反思,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自學、合作中的不足,找到問題原因和正確的解決辦法,從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學會學習;通過交流,能讓學生分享經驗、分享成功,并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發展。通過師生總結評價,提升學生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或現象時的分析、解決的經驗與能力。
總之,教學活動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協調配合來完成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這一主體來進行,應把課堂教學轉化成讓學生在參與中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的實踐活動。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