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燕
多年以來,由于受應試的影響,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偏重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向學生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而忽視了道德、理想、價值觀等教育內容。因此,要想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之進入“劇情”,就需要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做到情理交融
在培養學生情感情操的過程中,必須以理育情,做到情理交融,從提高學生認識水平,以理智來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達。要充分發揮歷史課教學在培養學生情感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創設情境,靈活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同時,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增強,教師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
三、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知識的實用性
在教學中必須強調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舉例而且注意結合國內外形勢及各種熱門話題去分析,還要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定期向全班同學匯報國際國內大事并且做時事述評。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感受愛國不是一句空話,祖國跳動的脈搏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
教育不僅是傳遞學科性知識的工具,教育也要追求人的發展與內在和諧,體現對人類終極關懷的精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實現學生人性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學成,胡愈喬著.《論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版
2.余艷著.《淺談運用情感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01
3.林洪信著.《淺談班級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2.05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海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