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文
摘 要: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既然是一種活動,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要使學生在數學教學情境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處于一種自主探索知識的狀態,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自信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數學情境一般有鋪墊性情境、故事性情境、類比性情境、活動性情境等幾種類型。
關鍵詞:新課標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就是問題情境,它既可以啟發學生發生問題,又可以激勵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暴露數學思想上的發生與過程。教師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這種人為創設的教學環境,我們稱之為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情境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想進入最佳狀態,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活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想品質。既然是一種活動,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夠順利開展,作為數學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就應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與他們數學學習有聯系的數學情境。
現代教育學的研究已表明,學生對學習具有如下三個顯著傾向:(1)對處于自己最近發展區的知識最感興趣;(2)對掌握主動權的知識很感興趣;(3)對學習具有鮮明的情感。
因此,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要特別注意這三點,要使學生在數學情境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處于一種自主探索知識的狀態,讓他們體驗到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果子的成功之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產生自我激勵,自我要求上進的心理,并使其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所謂鋪墊性情境是學生在認識一個復雜問題時,為了減緩認知難度,而讓學生先認識一個簡單問題,使它成為認知復雜問題的一個臺階。鋪墊性的情境創設不是為了它本身,而解決復雜問題的“橋”與“船”,是由已知的此岸過渡到未知的彼岸的工具。
故事性情境。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產生了許許多多值得贊揚、膾炙人口的數學故事和數學家軼事。在設計數學教學情境時,可充分挖掘數學史料,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創設數學情境,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從中學習數學知識,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兒、牛頓及我國數學家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來設計數學情境,
總之,數學教學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們能創設出一個好的數學情境的話,可以說這節課已成功了一半。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多思考,細心總結,不斷積累,逐漸優化,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設條件。
作者單位:湖南省辰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