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榮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這樣活生生的動態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審視我們的行為,我們始終習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認知體”,把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信息結構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不難發現,我們的語文課堂始終沒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重思想教育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達熱情。一句話,語文教學缺乏人情味,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因此,我認為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應當注重培植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使他們一起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語文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創新力都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灰椋鳥》一課時,我預先準備了一只灰椋鳥,在上課時,帶到教室里讓學生觀察它的羽毛、形態,聽聽它清脆的叫聲。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趁熱打鐵:“同學們,你們想和這美麗的小鳥做朋友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本中去看看吧!”然后,我讓學生讀課文,觀看課件,感受灰椋鳥歸林的神奇情景。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與課文產生共鳴,興趣非常濃厚,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到下課,我和學生一起放飛了這只灰椋鳥。讓學生又一次得到了愛護鳥類的教育。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二、生生互動,讓思維在共振中引發
生生互動是學生相互學習的一種活動。既有行為互動,也有思維互動;既有知識的交流,也有情感的傳遞。生生互動是構建和諧課堂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于一個相對放松的心理狀態,不用擔心說錯,特別容易激活思維,這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在互動中,學生可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互動中,學生會獲得一種平等的交談權利,有利于他們的心理發展;在互動中也可使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與文本溝通后,每人所獲取的信息豐富多彩,對文本的理解也充滿個性,產生的問題更是因人而異。這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理解。要求學生既張揚自己的優點,又吸取他人之長,在合作學習中,還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大膽假設,充分聯想,對任何文本都要有“研究”意識,有獨到的見解,當然對別人的合乎情理的見解也要能認同,聯想、比較、互相參證,求得認識的統一。
三、創設場景,在情景中閱讀感悟
生命哲學家曾經說過:“既是人,就會有生命欲,自然就會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的眼睛閃著求知的光彩,學生的思維如閃電般敏捷,那么,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來。著名的于瀾老師率先在教育界發出了這樣的呼喚: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要達到這一境地,教師要勇于放手。我教學《詹天佑》一課中開鑿隧道這段時,我針對不同隧道采用不同開鑿方法這一問題,設計“答記者問”的場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課文。讓一名學生當詹天佑,讓其他學生當記者,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兩種開鑿方法的優缺點,同時感悟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讀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發展閱讀實踐能力。課堂教學的過程,應是教師、教材、學生、環境等要素之間的多向的、全方位的一個信息互動過程。應把教學各要素放在同一平臺上,由各種信息源發出互動,達到互惠。
四、及時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課堂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適往往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降低,提不起學習興趣了。因此,要多為學生吶喊、加油、助威,抓住時機給予獎勵。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對待優等生,我一般都給予他們比較高的期望,說得好,我會說:“你真會思考問題!”而對于那些中差生,我會鼓勵他們多舉手,如果他們站起來回答正確了,我會帶頭給他們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對他豎一豎,讓他知道老師很滿意,他們哪怕回答有錯誤,也不去批評,而是鼓勵他們再想想,用微笑去支持。
理想課堂就是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課堂能透過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維和活生生的教學環節,無處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無時不見靈活的智慧在閃現、在流動、在煥發異彩。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學生在愛學、善學、樂學中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