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松,黃 雍,凌 可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湖南 長沙 410007)
鹽酸二甲雙胍廣泛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其口服吸收部位主要局限在小腸,一般口服制劑生物利用度較低(約40%~60%)[1];而且鹽酸二甲雙胍對胃黏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2]。為此,筆者參考相關文獻[3-5],將鹽酸二甲雙胍制成腸溶微丸,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擠出-滾圓造粒機(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JHQ型微型流化床包衣機(沈陽藥科大學制藥廠);ZRD 6-B型智能藥物溶出儀(上海黃海藥監儀器廠);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鹽酸二甲雙胍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為100664-200601);鹽酸二甲雙胍原料(常州市東方醫藥原料有限公司);微晶纖維素(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上海德祥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山東瑞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甘露醇(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Eudragit L30D-55腸溶包衣材料(上海羅姆公司藥用樹脂部);鹽酸、磷酸鈉、乙醇均為分析純。
將原料粉與輔料過60目篩混勻,加潤濕劑制成軟材,將制得的軟材投入擠壓機,經孔板擠成直徑相等的藥條。將擠出物迅速分次加入到滾圓機內,制成大小均勻的微丸。將制得的微丸于真空干燥箱(60℃)下干燥10 h,取出微丸整粒即可。
2.2.1 考察指標
收率:按2005年版《中國藥典(二部)》采用篩析法,即收集通過18~24目篩孔的小丸,除以物料總的投入量,得小丸在目標粒徑下的收率。
休止角:采用固定圓錐槽法,將3個串聯漏斗固定在圓形表面皿的中心上方,使含藥丸芯從其中流出,至小丸堆積到最高的錐體為止,測出錐體高度、表面皿半徑,算出休止角α。
2.2.2 滾圓轉速考察
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滾圓轉速分別選取80,100,120 r/min,以收率和休止角為考察指標,結果見表1??梢?,轉速120 r/min與100 r/min相比,收率與休止角并無太大差別,考慮到經濟因素,選擇滾圓轉速為100 r/min。
表1 不同滾圓轉速試驗結果(n=3)
2.2.3 擠出轉速考察
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擠出轉速分別選取30,45,60 r/min,以收率和休止角為考察指標,結果見表2??梢姡D速60 r/min的收率與休止角最好,故選擇擠出轉速為60 r/min。
表2 不同擠出轉速試驗結果(n=3)
2.2.4 滾圓時間考察
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擠出轉速分別選取8 min,10 min,12 min,以收率和休止角為考察指標,結果見表3。可見,滾圓時間12 min的收率與休止角結果最好,故選擇滾圓時間為12 min。
表3 不同滾圓時間試驗結果(n=3)
2.2.5 驗證試驗
按照上述單因素試驗確定的最佳工藝條件(滾圓轉速100r/min,擠出轉速60 r/min,滾圓時間12 min)進行驗證試驗,3批試驗的結果為平均收率89.8%,平均休止角30.2度,表明工藝合理。
用流化床包衣機包衣,根據預試驗結果,用2%HPMC水溶液包隔離衣,40℃下干燥約10 min,再用Eudragit L30D-55水分散體包腸溶衣,包衣厚度以含藥丸芯增重計。包衣工藝條件為鼓風流量100 L/min,噴氣壓力0.2 MPa,噴液流速1 mL/min,流化溫度35℃。
2.4.1 人工胃液及人工腸液釋放試驗
用2005年版《中國藥典(二部)》中的轉籃法測定。取脫氣人工胃液900 mL,置釋放杯中,精密稱定包衣微丸,置轉籃中,轉速100 r/min,于2 h取溶液5 mL,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Ⅰ,隨后棄去上層人工胃液,將洗凈微丸放入900 mL已脫氣人工腸液的釋放杯中,將轉速調為100 r/min,于45 min取樣5mL,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Ⅱ。
2.4.2 標準曲線繪制
取對照品適量,用人工胃液溶解成質量濃度為 2,4,6,8,10,12 μg/mL的系列溶液,于23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對質量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 C=66.375 5 A+0.052 7,r=0.999 4(n=6),線性范圍為 2~12 μg/mL;用人工腸液同法操作,鹽酸二甲雙胍在人工腸液中的標準曲線 C=58.835 9A+0.028 74,r=0.999 6,線性范圍為 2 ~ 12 μg/mL。
2.4.3 回收率試驗
采用加樣回收法,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樣品6份,分別按高、中、低3個量級加入鹽酸二甲雙胍對照品,按2.4.1項下方法制成供試品溶液6份,于23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并計算含量。結果見表4。
表4 鹽酸二甲雙胍加樣回收試驗結果(n=6)
2.4.4 測定方法
按紫外分光光度法[2005年版《中國藥典(二部)》附錄ⅣA)],在23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計算出微丸的釋放度。人工胃液作溶液的為釋放度Ⅰ,人工腸液作溶液的為釋放度Ⅱ。
根據預試驗結果,選取 PVPP含量(A)、HPMC增重(B)和Eudragit增重(C)3個因素,采用L9(34)正交設計試驗優化處方(表5),體外釋放度Ⅰ要求小于10%,以體外釋放度Ⅱ為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由表6和表7可見,因素 C即 Eudragit增重對結果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最后確定的最佳工藝參數為 A2B2C3,即 PVPP 15%,HPMC增重3%,Eudragit增重40%,并且試驗號5即最佳試驗條件的釋放度符合要求。
表5 處方工藝因素水平表
表6 L9(34)正交試驗結果
表7 釋放度Ⅱ方差分析
按最佳處方工藝條件(PVPP 15%,HPMC增重3%,Eudragit增重40%)生產3批產品,分別測定釋放度,釋放度Ⅰ的平均值為6.8%,釋放度Ⅱ的平均值為88.9%,說明處方工藝合理。
預試驗中,對鹽酸二甲雙胍溶液在200~4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掃描,發現在233 nm處有最大吸收,而輔料在此波長處無干擾,故選擇233 nm為檢測波長。
本試驗采用目前應用廣泛的擠出-滾圓方法制備鹽酸二甲雙胍腸溶微丸,選用Eudragit L30D-55進行流化床包衣。結果表明,制得的腸溶微丸在胃中不被破壞,而在腸中能迅速釋放。
[1]Balan G,Timmins P,GreeneDS,et al.In vitroin vivocorrelation(IVIVC)models for metformi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odified-release(MR)oral dosage forms to healthy human volunteers[J].J Pharm Sci,2001,90(8):1 176-1 185.
[2]Raju B,Resta C,Tibaldi JT.Metformin and late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J].Am J Med,2000,109(3):260-261.
[3]胡海洋,宋華先.奧美拉唑腸溶微丸的制備及其處方優化[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10):780-781.
[4]陳大為,張 莉,高子彬,等.國產擠出滾圓機制備法莫替丁微丸及其性質的考察[J].中國藥學雜志,2002,37(10):753-755.
[5]胡海洋,宋華先.奧美拉唑腸溶微丸的制備及其處方優化[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10):78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