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除了“振興”別忘了“調整”
文/王之泰
2009年3月,我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這是我們物流業界的大事。
我這一代人,對于重要文件、指示,非常習慣的反應是,領會精神實質,認真貫徹執行。時代變了,人們的習慣反應也變了,現在人們對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已很少提及了,更多關注的是自己能夠得到哪些實惠。
《規劃》的精神實質是什么?題目已經明確地表達出來:一是調整,二是振興。振興的問題,現在似乎是我們傾注熱情的焦點,筆者感覺到,社會上對“調整”,所關注的熱情,遠遠不如后者,許多在談到《規劃》的文章和新聞中,都不提調整問題,甚至稱謂規劃的時候,干脆簡稱為“振興規劃”。忽視了調整這個方面,就沒有完全領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精神實質,這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何為調整?本文不打算研究這個詞匯的全面含義,僅就我國經濟領域作為政策性詞匯使用情況來看,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就有幾處提到,例如“產業調整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國民經濟曾經有過的三年調整期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這些對于“調整”的使用都包含著改變、糾錯的含義。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的物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問題,不可能沒有需要改變,需要糾錯的吧!所以,在《規劃》公布后僅僅關注新的投資、新的建設項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重視調整問題。調整、振興兩者缺一不可,有調整才有振興,在調整的基礎上才能夠振興,忽視調整,只看見《規劃》可能帶來的利益和項目,其結果必將是走回以前那種發展模式的老路上去,這樣只會強化了問題和造成進一步的失衡。
物流業的調整應當有以下幾個內涵:
一是思想觀念和作風的調整。尤其是物流業領導機構和管理層人士思想觀念和作風的調整。敬畏物流事業、做好物流企業的服務工作,去除浮躁、踏實切實抓好工作;
二是物流業定位的調整。改變在國民經濟中與其他產業關系擺不正的問題。改變以我為大、以我為主或者平起平坐的定位觀,樹立“用戶第一”、“用戶是上帝”的觀念,扎實這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服務”的定位;
三是體制機構的調整。尤其是物流業領導體制機構和管理體制機構的調整,探索有效的體制機構和管理形式,特別是要形成明確的、有權威的、體制內的政府管理部門,實施有效的管理,改變目前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狀態,構筑物流業發展的體制平臺;
四是物流業本身產業結構的調整。物流業的產業范疇和結構尚不清晰,又如何進行調整和振興?按照科學發展觀,認真探討和解決物流產業的產業組成和產業結構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有區別的發展政策;
五是認真總結和糾錯。現代物流進入到我國已經三十年,進入我國政府發展的視野,也已經有十幾年,我們需要有一個認真的總結,尤其是需要糾正曾經有過的錯誤,這應當是調整的一個要點。
在所有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物流業或許是最有難度的一個產業,我們必須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