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金融危機下的新視角
——專訪南京音飛貨架制造有限公司金躍躍總經理
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南京音飛作為我國最早的專業物流裝備制造企業之一,歷經十年風雨的歷練,一路披荊斬棘,生產規模和研發實力已居于全國同行業的前列,研發的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當音飛正著力打造能夠提供全系列物流裝備、物流管理軟件及多種自動化物流產品的集團企業之路時,和眾多轉型期的企業一樣,遭受了金融危機波及之下最現實的考量。
對于貨架企業云集的南京,記者第一站來到了南京音飛貨架制造有限公司,忙碌中抽身接受采訪的金躍躍總經理滿臉的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搞技術出身的他更是從表象出發深刻解析了2009年貨架市場諸多變數。
對于音飛,2009年的上半年是忙碌的。金總解釋說,“去年有兩個大項目沒有完成留到今年來做,比如通用汽車的物流配送中心,北京高教圖書物流配送中心。”無論是針對汽車零配件的配送,或是新華書店圖書出版的配送,這兩個項目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音飛在兩個行業里的成功范例。
在生產忙碌的同時,音飛面對的卻是定單量的下滑,尤其是出現了六個月以后定單的空檔。非常時期,企業面臨的最大對手就是變化的經濟環境,追尋動態目標,就需要制定動態策略。對此,音飛加強了對各個行業信息量的捕捉,將客戶重點調整到鐵路、服務、物流園區等領域。
在經濟領域,形勢一直在變,企業的策略也是一直在變,“并不是說金融危機來了我們才做調整,我們時刻都在調整的過程中。”在金總看來,“只不過在非常時期,企業更要像熱追蹤導彈一樣,以動制動,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決策,加大對移動目標的命中率。”

音飛上下一氣開始了戰時動態策略的大演習,對各個行業的需求動向,有了更為敏銳的感覺以及更為快速的調整,“國家振興規劃下各地加大對物流中心和園區的投入,我們隨之組織力量對各地的物流中心和園區進行調研,了解他們對于貨架的需求重點;對于國家推動下的家電下鄉,我們與家電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溝通和聯系。”金總列舉了2009年的捕捉策略。
一邊是完成去年定單同時加大對市場需求的深入了解,另一邊,音飛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了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建設與人員的培訓,包括對ISO9000質量認證的重新梳理,對企業流程和崗位的培訓。金總說:“以前企業跑得太快了,沒有時間停下來修整,這個空檔正好給了企業修整的一個機會。”
緊張又繁忙的上半年過后,市場有了回暖的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10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達到了8.9%。看上去,這是一個完美的“微笑曲線”,標志著在全球金融危機強力沖擊下的中國經濟大口地喘上來一口氣。不過,靚麗的美景中仍存諸多的變數。
“金融危機的影響只有在明年才能真正被看明白”,金總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音飛今年所簽定的合同單個項目在500萬以上的大項目比較多,而小的項目比較少。這些大項目都是在幾年前沒有金融危機時規劃的物流中心,只不過項目在今年開始啟動,所以今年體現出的合同以大項目為主。”他真正擔心的是,無論是制造業或是流通業用戶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從今年開始不會有大舉擴張的計劃,從而影響了明年市場需求的下降。
但另一不確定的因素是,國家拉動內需策略下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各地對物流振興規劃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與關注。“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業務在下半年又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對于國家扶持政策下各地建物流中心的規劃,金總流露出對物流中心建成后需求量不足,而“沒有生意做”等不良局面的擔憂。
戰略管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環境的變化,而面對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這個變化的環境更加的撲朔迷離,金總說:“今年的市場不像以前比較簡單,一眼就能看透,現在的市場變得不明朗起來,到底是內需拉動的效應?還是企業瓜熟地落的結果?這些看起來更像是霧里看花一樣。”
在風云變幻的“江湖”,尋找真正具有定數的戰略,需要一種素心舞劍的心境。音飛在改變戰略靈性打法的同時卻是對企業發展方向的堅持。早在2005年初,音飛就開始了對物流自動化設備領域的涉足,在原有的倉儲貨架產品系列基礎上,推出了物流周轉和自動化倉儲系列產品。并與系統集成商合作,建設全自動立體倉庫。
在產品種類和類型的拓展上,貨架是物流自動化的基礎設備,也是音飛的優勢領域,針對制造業企業的物流管理特點和現狀,為其倉庫管理提供一些易于操作和管理的自動化設備。比如,高度在10米以下、單元貨物重量在300公斤以下的堆垛機,垂直升降柜、電動移動式密集庫等。此外,音飛還開發了相應的倉庫管理軟件,對人員、崗位、作業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作為一種增值服務,提供給有需要的貨架項目客戶。
這一市場在下半年回饋音飛一個良好的“信號”。對此,金總坦言:“對于涉足物流自動化設備領域,最初只是覺得它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并沒想到這么快投入市場,金融危機一來,沒想到這一塊市場反應特別好,于是就加快了我們進入的速度。”居安思危下在技術中做足了儲備的音飛,在市場需求面前快速地進入了角色。良好的市場反應更是給予了金總更強的信心,金總介紹說:“奔牛管業這個項目,過去為其提供的是普通貨架,但是當他們提出移動式貨架的想法時,音飛正好在開發這方面的項目,我們一拍即合。”
與此同時,安徽蚌埠某汽車濾清器廠,以前組裝過程中由于人工揀取零部件,數量不是多就是少,采用音飛的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以后精確了每日的數量。
眾多貨架民營企業顯示出了長遠的眼光,紛紛開始了從普通貨架提供商向物流系統集成商角色的轉變,音飛作為起飛較早的龍頭企業更是快速占領著市場,引領整個貨架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在金總看來,“只有當龍頭企業走在行業發展的前端,才有充足的實力去考慮行業未來的發展,這也是大企業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