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這是前些日子在美國公布的Westerlund 1星團想象圖,強磁場線包圍一顆磁星(一種中子星)。根據這顆磁星的年齡,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認為,它一定是在一顆質量至少是太陽40倍的恒星以超新星形式爆炸時形成的。
[考古]墨西哥考古學家表示,前阿茲特克時期的一個古代文明會用人骨——可能來自于他們剛剛去世的親人——制成紐扣、梳子、針、抹刀以及數十種其他日常用具。這種做法到底有什么象征意義,目前還無法確定。
[天文]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一塊隕石中發現了許多豌豆大小的礦物質,經過細致分析,發現它們是已知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礦物質形成于距今45.682億年前,由此將太陽系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了最多200萬年,同時表明一顆爆炸的恒星在太陽系形成期間向這個星系噴射了大量重要物質。
[航天]在這幅由NASA地球觀測衛星拍攝的照片中,納米比亞沿海上空吹起蒼白色羽狀塵。在從印度洋吹向非洲過程中,東信風逐漸喪失濕氣,變得又干又熱。穿過非洲西南部時,干熱風卷起河床上的細小沉積物,形成羽狀塵。照片中,我們還能看到一條與納米比亞海岸平行的絢爛綠帶。海水中發生的天然過程形成氫化硫,后者與富含氧的表面水相互作用,促使純硫沉淀。

[天文]根據NASA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一個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可能隱藏著一個“超級地球”。在對開普勒望遠鏡過去7個月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后,一個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圍繞一顆編號為“開普勒—9”的恒星運行的行星目標。該恒星距離地球約2300光年。
[考古]考古學家表示,通過研究一封400年前的書信背面的注釋,他們發現了秘魯北部土著曾經使用的一種前所未知的語言。這封信由一個未知西班牙人所寫,塵封了400年之久,2008年發現于一個西班牙殖民時期古老教堂的廢墟。不過,一個由科學家和語言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直到最近才發現書信背面文字的重要性。
[考古]在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地區一個洞穴中,納塔莉和她的同事發現至少71只烏龜和3只野牛的殘骸,這里擁有該時期不同尋常的高密度動物殘骸。從這些動物殘骸中可分辨出烏龜殼和野牛骨骼被烹飪和被撕碎過,其中也存在被人類食用的跡象。這是目前考古發現人類最早有組織性的團體宴會,其歷史可追溯至12 000年前。
[生命]像照片中這樣的有高莖的海百合曾經覆蓋海洋表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深海科學家韋雷娜·塔尼克里夫在一份聲明中稱,海百合現在十分罕見。她說:“我在職業生涯僅僅看到過幾個,但在這次探險中,我吃驚地看到海百合的種類竟然如此豐富,幾乎每一次下潛都能看到它們。”

[生命]遙控操縱潛水器在蘇拉威西島附近的深海捕捉到銀鮫(幽靈鯊)的照片。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專家介紹,在距今大約4億年前,幽靈鯊從其最親近的親屬——鯊魚家族中分離出來。為了在漆黑一片的深海中發現獵物,幽靈鯊頭上進化了敏感的受體,可以捕捉到其他動物電場的變化。

[UFO]9月3日在西安上空出現了一個白色的游龍形狀的不明飛行物景象,專家分析可能為長線狀的發光風箏,也可能是汽車大燈的燈光集中在空氣中后造成的光折射的原因。
[環境]近幾個月來,由于遭遇罕見的干旱少雨天氣,美國和巴西等美洲國家燃起了山火,一旦火點刮起龍卷風,便會形成罕見的火旋風景觀。龍卷風夾起的火焰高達數米,像一條火龍旋轉前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生命]當圣誕島迎來每年的雨季時,都會有數百萬只圣誕島紅蟹進行為期數天的大遷徙,它們從地勢較高的雨林高原出發,前往印度洋海灘,而后在海灘上挖洞交配。身為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學家的特納說:“這絕對是一項驚人的壯舉。遷徙之前,它們會在十幾分鐘內一動不動;遷徙之時,它們卻要進行長途跋涉,行程達數千米。”
[考古]中國科學家在陜西商南縣過風樓遺址發現一具身高為193厘米的人類骨骼遺存,這是目前發現的史前人類化石中個體最完整、身高最高的。形態學研究表明,該人骨為男性,年齡約16歲~18歲,體質特征與現代南亞蒙古人種最為接近。
[醫學]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報道,在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人體內發現了一類逆轉錄病毒(MLV)。美國400萬人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全球的患者有1700萬。在新的研究中,37位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體內,有32位發現有4種不同MLV樣病毒中的至少1種,占了6.5%;而在表面上健康的44位獻血者體內,只有3位發現了這種病毒,占6.8%。
博物志
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是胡兀鷲屬中唯一的成員。它們一般會選擇分布在南歐洲、非洲、印度和西藏的高山上生蛋,而它們每次大約能生下一至兩顆蛋。它們通常會選擇在冬天生蛋,因為這樣做它們所生的蛋才可以趕上在春天孵化。雖然人們已成功的從阿爾卑斯山引入胡兀鷲,但是胡兀鷲在歐洲仍然是一種非常稀有的猛禽。成年胡兀鷲的身體和頭呈淺黃色,尾巴和翅膀呈灰色。圖為胡兀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