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 紅 周 江

調查發現,城市拆遷讓9成的市長感到最苦惱。有50%的市長認為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困難,缺錢。
2009年11月2日,由中國市長培訓中心主辦的“第48期市長研究班”的課堂上,請來了兩位普通市民,他們與湖北省隨州市副市長一起,三個人在互動中同講一堂課。
這兩位市民代表都是網絡論壇的活躍者,他們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向市長們介紹網民如何通過論壇表達自己對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他們也把公眾對政府與工作的意見和質疑帶到了課堂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決策過程不夠開放透明,市民不知道市長在想什么。
市長最關注城市管理的哪些話題?市長們正在如何謀劃他所在城市的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決策》雜志對來自全國各地的21位市長進行了“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問卷調查。
2009年12月2日,《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詳細列舉了全國拆遷所導致的惡性事件,這些悲劇的發生地從南京到貴陽;從蘇州到本溪;從上海到成都……遍布祖國南北,拆遷之殤,傷痛中國。
與此事相應,當回答“作為城市的決策者與管理者,什么事情讓您感到很苦惱?”的提問時,90%的市長選擇了“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拆遷問題”;位列其后的則是“市民素質如何提高”,占有67%;排名第三的選擇項是“城中村改造”,所占48%。
為什么城市拆遷問題最讓市長苦惱?
拆遷的過程因為涉及到大量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由此碰觸到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制約了城市拆遷進程。拆遷所引發的矛盾給城市建設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一系列復雜的原因造成了城市拆遷問題的沉重性。
城中村改造與城市拆遷緊密相聯,城中村改造問題,不僅讓48%的市長非常苦惱,同時也是學術界、媒體、村民、市民共同關注的大問題,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繞不開的坎。
社會學專家高峰、董曉峰研究認為,城中村改造的問題和難點在于:村民的思想觀念與城市發展形成難以磨合的障礙,改造城中村成本巨大,而且缺少政策法規支持。城中村的改造決不是一個簡單的拆遷重建問題,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問題。
調查顯示,67%的市長認為“市民素質如何提高”讓他們感到苦惱。這一結果符合了“三分建、七分管”這句城市治理名言。城市的管理效果受到市民的文明程度、衛生習慣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如果市民素質與城市管理理念不相符合,政府的管理行為將陷入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惡性循環。
在《決策》的調查結果中,有45%的市長表示“牛皮癬”小廣告令他們非常苦惱。有49%的市長認為需要利用“嚴打、鏟除”的方式消滅此種不文明廣告。但是城市“牛皮癬”所具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特性,這也是眾多城市共同面臨的治理難題。
此外,“城市建設如何融資”、“如何招商引資、招商引智”等問題也是令市長們煩心的事務,調查顯示,分別有40%和30%的市長認為上述兩項工作也很棘手。
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應該向哪些城市學管理?調查結果發現,參加培訓班的市長們,選擇新加坡的最多,有一位市長特別強調要向蘇州工業園學習,而這里正是完全按照新加坡的理念來建設和管理的。巧合的是,有好幾位市長不約而同地選擇學習張家港市,而張家港市市長則選擇杭州作為學習范本。
由此看來,長三角城市仍然是各地學習的榜樣。
記者在調查中獲悉,一本《天大的小事》正在中國的市長群體中廣為流傳。此書作者是移居加拿大溫哥華的父子倆。兩人用照片記錄下城市的點點滴滴,以及這些細節所帶來的生活感動。但這一拍就是6年,然后他們挑出了其中的200多張,每張圖配上幾段話,出了一本書,書名叫《天大的小事》。
書中的照片看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尤其是關于紅綠燈、垃圾桶、指示牌的照片不計其數。比如,城市小廣告在中國是令市長們苦惱的大事,而該書作者用圖片說明,溫哥華幾乎看不到“牛皮癬”般的小廣告,他們把電線桿的下面局部加粗,專門用來粘貼小廣告。這比國內“亂貼廣告,罰款5萬!”的硬招兒有效多了。
實際上,《天大的小事》中的一張張圖片,是在呼吁城市的管理要如綿糖一般精細。那么,在市長的眼里,城市精細化管理進行到了一種怎樣的狀況呢?
調查發現,當回答“您認為您所在的城市細節管理是否到位?”時,有71%的市長認為自己所在的城市情況較好,在重大活動或節假日中注意細節管理,僅有19%的市長表示一貫注重細節管理。細節管理需要長期性與固定性,而我們分析數據后發現,眾多城市注重的是重大活動和節假日的突擊治理,而在常態化管理方面打了折扣。
加拿大管理學家明茨伯格說過:一件沒有預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一個長久被忽視的問題可能導致一次危機。城市建設和管理同樣如此。
調查發現,57%的市長表明自己所在的城市剛剛采用精細化管理,還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僅有14%的市長表示,所在的城市多年前就已推行精細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見,精細化管理在中國的城市中尚屬起步階段。

我國還沒有一套科學、系統、完整的精細化管理指標體系,更沒有針對街景容貌、園林綠地、環境衛生、廣告設置及便民攤點的具體狀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
只有精細化管理標準體系的健全,才能讓好的決策思想真正貫徹實行。調查顯示,67%的市長在回答“城管與游商之間的矛盾”的提問時表明“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也應該給游商生存機會,可以劃定時段和地段,準許擺攤設點”。而如何規劃時段和地段,則需要精細化管理標準體系進行細致確定,而只有切實遵照標準體系的規定執行,城管與游商的矛盾才可以順利化解。
城市志愿者所體現的人文關懷是城市細節中承載的一份溫馨和感動。調查顯示,有43%的市長所在的城市“有數量很小的志愿者隊伍,但是作用發揮出來了”。令人遺憾的是,也有43%的市長選擇“基本無志愿者,也沒有發揮什么作用”。僅有10%的市長認為“有很多志愿者,力量得到了充分發揮”。
“我們的城市建設‘不差錢’。”這句話一度在很多城市流傳。果真如此嗎?
調查發現,50%的市長認為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困難,缺錢花。
事實的確如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胡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肩負著管理城市、經營城市、發展城市、繁榮地方經濟的重任。但是,隨著中國總體經濟與地方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資金短缺成了制約中國地方政府的一大瓶頸問題。
“口袋”缺錢怎么辦?當市長面對“城市建設如何念好錢經”的問題時,有57%的市長選擇“招商引資,多元化運作”。緊隨“招商引資”之后有40%的市長選擇“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立城投公司”,還有17%的市長贊同向銀行貸款。
招商引資為何如此受青睞?南京大學泛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表示,招商引資可以最快速,最直接地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幫助,拉動投資增長、拉動GDP增長、拉動出口增長、拉動消費增長、拉動就業增長。這“五大拉動”效應奠定了招商引資在城市中發展的重要地位。
在第48期市長研究班的研討中,湖北省老河口市市長王世榮介紹說,為了加快城市建設的平臺,市政府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在成立市建設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先后與建設銀行湖北分行、中國銀行湖北分行、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戰略聯合關系。3年以來,融資收儲閑置土地1320畝。出讓土地平均值超過60%以上。同時,老河口市政府借助融資平臺,快速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濱江大道、城東工業集中區、316國道等重要基礎設施,收到了政府短期不花錢,設施快速配齊的良好效果。老河口市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縮影。
除了城市招商、城市融資,經營城市和城市營銷則是城市的另一條“生財之道”。調查顯示,45%的市長認為“經過多年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營模式,我們的城市也在進行營銷”;但是另有40%的市長選擇“一直在進行城市運營和營銷,但是效果不明顯”;還有15%的市長認同“城市運營和營銷城市的時代已經過去,需要探索一種全新的模式”。
2000年昆明開創央視城市廣告先河,在中國城市營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而近年來,新一輪城市營銷熱讓城市管理者開始重新審視本地的文化資源,地方的歷史、文化、名人、景觀、企業、特產、基礎設施以及投資環境等受到空前的重視。
調查顯示,52%的市長“正在進行創新,文化建設處于大力發展的力量蓄積期”;緊隨其后的是29%的市長認為“還是在一些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方面做工作,突破性不大”;其余19%的市長選擇“已經在多個方面取得突破,涌現出了城市文化建設的新亮點”。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如今,“富規劃,窮建設”已是城市管理者的共識。只有高度重視規劃,才能給未來的建設鋪平道路,不會犯低級錯誤。調查顯示,67%的城市“公開招標、聘請國外或國內規劃設計單位編制規劃”,其余33%的城市選擇“總體規劃由政府制定、專項規劃招標”。
在第48期市長研究班的培訓學習中,很多市長不約而同提到了兩本書,一本是《天大的小事》,另一本是《新加坡為什么能》,這兩本熱門讀物如今已經成為眾多市長案頭必備讀物。
這兩本書凝聚了國外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是受到眾多市長青睞的原因。而潛心學習的市長們或許將成功打造出中國特色的“溫哥華“與“新加坡”,成為其他城市競相學習的新典范。
【市長鏈接】
讓城市管理延伸到每個社區、每條街巷,實現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把每一項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崗位、個人身上,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
——河南省鞏義市市長 張春陽
規劃是城市發展的總綱,在某種程度上,城市建設的風險在于規劃上的風險,規劃失控,滿盤皆輸。規劃本身就是一種城市發展資源,符合城市發展方向、符合城市發展特色的規劃能夠創造財富。
——江西省瑞金市市長 傅春榮
泉水是章丘的魂,文化是章丘的根,只有注重泉水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章丘文脈才能延續與發展。《闖關東》熱播之后,章丘借勢對明清古村——朱家裕進行保護性開發,并打造“清照文化主題公園”,以泉水文化和清照文化為主線,彰顯章丘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山東省章丘市市長 江 林
張家港市文明創建這么多年,最重要的四個字是:貴在堅持。文明創建是一個過程,其間會有反復,會遇到各種困難。堅持下來,前面燦爛晴空;堅持不下來,成果付之東流。張家港市下一步的發展要求是:創建,永無止境;文明,永恒追求。
——江蘇省張家港市市長 徐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