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之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區負責人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引下,紛紛提出新的一年經濟工作新思路。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根據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戰略任務,立足高端發展,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的制高點,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使首都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首善之區。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一個排頭兵”、“兩個走在全國前列”和“五個下功夫、見成效”的要求,加快實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奮斗目標和工作思路,著力構筑“三個高地”,打好“五個攻堅戰”,調結構,促轉變,增實力,上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推動城鄉面貌發生更大變化,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增強天津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我們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結構、促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務,千方百計在調結構中尋找發展機遇,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重慶市代市長黃奇帆:進一步研究出臺一批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讓廣大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突出結構調整,改善發展質量,力爭今年工業銷售值突破萬億大關;繼續推進開放,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勇敢創新突破,不辱探索使命,在增大消費拉動力、加快金融創新和要素市場培育、推進城鄉統籌改革等方面有新探索、新進展;全面提升“五個重慶”建設水平;采取更大力度改善民生。

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努力解決好河北城鄉結構不合理的突出問題。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大力解決好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改善民生。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和工作重點,尤其是對關系全局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研究明白,理清思路,做到心中有數;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早研究對策,做到應對有方。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提出各自的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具體措施。

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著力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由總體回升向平穩較快發展轉變;著力推動轉型發展,強化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理念,扎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全面落實惠農強農政策,抓好新農村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以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好民生問題;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遼寧省委書記王珉:要抓好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提高開放水平。堅持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結合起來,繼續扎實推進重點民生工程。

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要在更高起點上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抓住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著力在基礎設施、產業支撐、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

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認真分析2010年全省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任務和困難,對2010年經濟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具體扎實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建設和繼續實施“十大工程”。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國務院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為契機,加快實施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五大重點帶動戰略。

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堅持擴張規模、做大經濟總量與調整結構、提升發展質量相結合,不斷培育更多更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始終保持克難奮進的精神狀態,迎難而上,主動作為,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推進,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落實,努力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既要增強必勝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意義,不斷鞏固和發展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深刻認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緊迫性,堅定不移調結構,加大力度抓創新,腳踏實地促轉變,努力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新突破。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要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牛鼻子,堅持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堅持把繼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轉型、擴內需與拓外需、政府調控與市場作用、抓改革促發展與惠民生的關系。

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緊密結合海西建設實踐和福建省經濟工作實際,為加快福建發展海西經濟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特別要做好清欠職工工資工作,維護好勞動者合法權益。

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注重抓工業項目、能夠增加財政收入的項目。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認真組織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推進十大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要抓緊啟動一批關系全局、有利于增強后勁、促進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競爭力的重大項目。同時抓緊啟動“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前期工作。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2010年全省經濟總目標是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擴大招商引資渠道,全面提高河南的人均財力和GDP總量。

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切實抓好經濟運行調節,認真組織好農業生產,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扎實做好財政金融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工作,妥善安排好群眾生產生活。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服務大局是廣東作為排頭兵的責任所在。把金融危機作為廣東發展的新機遇,2010年全省大規模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下決心轉移、關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不斷擴大廣東進出口量,同時積極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使廣東工業增加值實現強勢增長;穩住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內銷售市場;2010年力爭“沖九”。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堅持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加快構建“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即將建成的機遇,全面加強與東盟的開放合作,努力拓寬發展空間。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要認真落實中央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抓好項目建設,著力改善民生,擴大消費需求,同時把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海南省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功夫抓好國際旅游島建設起步的各項工作,確保全省經濟健康較快發展。

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云南2010年經濟工作要圍繞三個“民生數字”謀發展,力爭非公有經濟占全省生產總值52%。要千方百計地抓農民增收,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有較大增長;要千方百計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確保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要進一步調優結構,積極尋找除煙草行業之外新的財源項目,實現財政增收。

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2010年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周年,要著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創新發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點難點,把中央的要求轉化為推進“兩個加快”的具體行動,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成效,努力使全省經濟保持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勢頭,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主要任務,圓滿實現“十一五”發展規劃,為實施“十二五”規劃創造良好條件。

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要以提高發展質量為目標,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經濟結構為抓手,以推進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目的,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甘肅省委書記陸浩:在全國和區域發展的大局中找準定位,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點難題。緊緊圍繞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薄弱環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抓好民生工程,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青海省委書記強衛:要切實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體現到2010年全省經濟工作的安排之中,取得成效。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在擴大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改善教育辦學條件、發展文化事業等方面直接落實改善民生的要求,在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三農”工作等方面切實體現改善民生的思想,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
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更加注重產業優化升級,更加注重農業提質增效,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奮力開創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2010年經濟發展總目標:9%經濟增長目標,力爭兩位數增長;地方財政力爭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2010
年全力保增長,確保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0%的基礎上再創新高,確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的基礎再創佳績。繼續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著力夯實發展基礎;狠抓旅游業發展;狠抓二產重點;狠抓改善民生;加快推進生態西藏建設進程;狠抓增收節支和金融工作;狠抓“十一五”項目調整和“十二五”項目盤子的優化,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2010年施政以推動經濟發展為主,除了鞏固現行經濟四大支柱,還要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開展六大優勢產業:檢測和認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環保和教育服務。促進更多就業機會,惠及不同階層的市民。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積極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在加強博彩業監管的同時,重點扶持會展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升級與轉型;進一步落實醫療設施、教育等領域的資源投放;建立財政儲備制度,構建高效廉潔政府;重視人才培養與儲備,保障居民就業;繼續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致力于全澳門居民共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