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薇,于曉華,于長春,張復中,吳文兵
近年來,我國對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但對于特種兵這—擔任著極高強度和高風險訓練任務的特殊群體,尚未見有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的文獻報道。我們于 2007年 11月及 2008年 1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別對特種兵及新兵進行了 SCL-90測試調查,并進行相關分析,旨在為加強軍隊人員心理衛生服務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①2007年 11月,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對某集團軍特種大隊參加強化集訓的 59名特種兵進行調研。均為男性,年齡 18~27歲,平均 22歲;其中士兵 15名,士官 33名,軍官 11名;軍齡 2~9年,平均 4年。② 2008年 1月,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對某團新兵營剛入伍的 196名新兵進行調研,均為男性,年齡 16~22歲,平均 18歲。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簡稱 SCL-90)。
評定的時間是“最近一周時間內”。評定方法為五級評分法(1~5級):1=沒有,2=很輕,3=中等,4=偏重,5=嚴重。
1.2.2 調查方法 采取集體施訓,當場測評的方法,統一制定量表格式,統一施訓時間,統一指導語,不記名,先對受試者做必要解釋,再根據自身情況如實填表。特種兵測試地點選在會議室,共發出問卷59份,收回 59份,回收率 100%,其中有效問卷 56份。新兵測試地點選在操場,共發出問卷 196份,收回 196份,回收率 100%,其中有效問卷 181份。作廢問卷均為漏項或一項多填。
1.2.3 統計學處理 全部資料輸入計算機處理,采用 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采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組間均數總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特種兵 SCL-90各因子分值與軍人常模、地方常模比較 與軍人常模[1]相比,特種兵僅軀體化一項顯著高于軍人常模,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偏執四項均低于軍人常模(P<0.05);與地方常模[2]相比,除軀體化、精神病性兩項顯著高于地方常模外,其余各因子分值統計顯示無差異(P>0.05)。
2.2 新兵 SCL-90各因子分值與軍人常模、地方常模比較 與軍人常模相比,新兵 SCL-90各因子分值均顯著低于軍人常模(P<0.05);與地方常模相比,除恐怖因子一項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各因子分值均顯著低于地方常模并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3 特種兵與新兵 SCL-90各因子分值比較 特種兵 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新兵,統計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 1。

表1 特種兵和新兵 SCL-90測評結果與軍人常模、地方常模比較
特種兵是我國軍隊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其篩選條件極為嚴格,要求很高,故人員數量非常有限。他們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毅力,全面的技術外,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我軍需要注重培養的關鍵環節。
本次調查表明,特種兵 SCL-90測試僅軀體化一項顯著高于軍人常模,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偏執四項均低于軍人常模,其余各項無差別。該結果反映出特種兵心理健康綜合水平比普通軍人要高,一方面說明特種兵確實是經過嚴格篩選出來的部隊精英,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在注重軍事化訓練的同時,特種兵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也得到了同步發展。特種兵的訓練內容不同于普通兵種,訓練任務更具有危險和難度高的特點,例如跳傘訓練、游泳訓練、演習,此外還有攀登、機降、潛水、障礙、浪木、裝備操作、射擊等高難度課目[3],軀體化單項分值升高即客觀反映了特種兵軍事訓練嚴,要求高,強度大,訓練傷病發生率偏高的特點。因此,應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內容,勞逸結合,調整情緒,學會放松運動,進行預防季節性常見病、多發病知識的教育,以減輕官兵心理主觀感受,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減少訓練傷發生[4]。特種兵不同于普通軍人,擔負著特殊的任務,訓練時強調相互協同、團結作戰,戰士間協同意識強,其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和偏執均低于普通軍人。
本次調查表明,與地方常模相比,新兵除恐怖因子一項無差異外,其余各項均低于地方常模,表明入伍新兵的心理素質優于普通青年,這與近年來新兵入伍篩選較為嚴格,不僅去除了有軀體疾病人員,而且去除了一些有明顯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員[5]。與軍人常模相比,新兵 SCL-90各因子分值均顯著低于軍人常模,這與劉俊麗等[6]對 12 486名軍人 SCL-90測試結果分析一致,表明入伍新兵多為應屆畢業生,入伍后尚未進行嚴格的集訓,雖對軍營生活充滿著向往與渴望,但對嚴格的管理制度與艱苦的體能鍛煉尚缺乏充分認識,因此心理上僅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還不具備較強的承受能力。
本次調查表明,特種兵 SCL-90各因子分值均高于新兵。我們分析其原因與本組調研對象軍齡相對較長、訓練環境相對艱苦、訓練傷病發生率相對較高,還要面對戀愛、婚姻、個人去留、晉級、提干、考學等抉擇,心理干擾因素多,思想相對比較復雜有關。
目前,部隊的心理衛生工作日益得到重視,國內外均采用多種方式普及心理教育,改善廣大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況。Lester[7]提出應重視心理學家在軍隊戰斗應激小組中的作用,有組織地為部隊進行咨詢與教育,從而為改善軍隊的狀態,提高戰斗效率發揮有效的干預作用。我國對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有文獻報道,越來越多的基層部隊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并且部隊還在加大培養精神疾病防治骨干的力度[8]。相信經過不斷努力,我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1]王煥林,孫 劍,余海鷹,等.我國軍人癥狀自評量表常模的建立[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1):38.
[2]金 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 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0.
[3]張巧明,宋湘勤,王惠萍.特種兵應激狀態的測查研究[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7(4):278-283.
[4]王淑琴,范建梅,費正齊,等.特種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2,2(6):5-6.
[5]徐 麗,孫建英,劉小龍.武警某部 SCL-90調查結果分析[J].武警醫學,2007,18(1):28-30.
[6]劉俊麗,劉云波,馮正直,等.12486名軍人 SCL-90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6):423-427.
[7]Lester KS.The psychologist's role in the Garrison mission of combat stesscontrol units[J].Mil Med,2000,165(6):459-462.
[8]孟新珍,張志斌.中國軍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9,15(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