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霞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鄭州 450000)
女性生殖道急慢性感染所造成的生殖腔道炎癥、粘連與阻塞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常見的微生物有沙眼衣原體(CT)、淋病雙球菌(NGH)和解脲支原體(UU)[1]。 其中,CT 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性傳播性疾病病原體之一。為了解不孕婦女下生殖道CT感染情況,探討CT下生殖道感染與不孕癥的關系,現對2008年8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不孕婦女宮頸分泌物中CT進行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8月~2009年6月來我院門診就診不孕女性患者 137 例作為觀察組,年齡 23~39 歲,平均(31.6±4.2)歲,不孕年限2~11年,其中原發不孕60例,繼發不孕77例。隨機選擇同期有正常生育史的健康查體婦女152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41 歲,平均(30.3±5.0)歲。 兩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均行白帶多項檢查,排除霉菌、滴蟲等病原體感染。
1.2.1 標本采集 用消毒棉拭子取受檢者陰道分泌物,置于l ml生理鹽水中充分懸浮,15 000 r/min下離心5 min,棄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50μl DNA提取液,充分混合,然后煮沸1 min。10 000 r/min下離心5 min,取上清液2μl進行PCR反應。
1.2.2 PCR測定 采用美國PE公司生產的9600型擴增儀檢測。取PCR反應管,加入提取好的標本DNA 2μl,6 000 r/min下離心,在93℃/45 s和55℃/60 s條件下擴增,循環35次后,置于72℃保溫5 min。從PCR擴增后的反應管中取10μl下層藍色液體加樣,在2%瓊脂糖凝膠上電泳20~30 min后,置于WP-92-1型紫外分析儀上觀察。以與陽性對照處同一位置處出現熒光條帶為陽性標準。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37例中,CT陽性41例,陽性率為29.93%,陰性96例,陰性率為70.07%;對照組152例中,CT陽性8例,陽性率為5.26%,陰性144例,陰性率為94.74%。兩組CT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T檢測結果
據WHO統計,每年全球有8 900萬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CT)感染患者,其中約1 000萬因衣原體感染而導致不孕。我國2001年報告性傳播疾病中CT感染率為23.5%~29.8%[2]。CT感染所導致的炎癥大部分較輕微,約70%被感染女性無任何臨床癥狀。無癥狀的CT生殖道感染可導致CT感染迅速傳播并形成慢性感染,進一步發生不可逆的纖維化,最終導致不孕癥及異位妊娠等嚴重后果。
CT是一類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并寄生細胞內的獨特微生物,體積微小,體內含有胞壁酸、DNA、RNA、核糖體及合成蛋白、類脂和糖原的酶系統,從宿主細胞內攝取ATP獲得能量,并以二分裂方式繁殖[3]。CT易侵犯泌尿道及生殖道上皮,引起女性尿道炎、子宮內膜炎、宮頸炎及盆腔炎,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睪炎及直腸炎。性生活是女性感染CT的最主要傳播途徑。病原體通過侵犯宮頸、子宮內膜及輸卵管上皮引起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瘢痕、阻塞會導致不孕癥及輸卵管妊娠。Cohen等[4]發現,不孕婦女中CT抗體陽性率(53%)明顯高于正常婦女(12%),說明CT感染是導致不孕癥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子免疫學研究發現,CT感染能刺激體內產生抗CT熱休克蛋白抗體,從而誘導機體的免疫應答殺傷衣原體[5];由于CT的熱休克蛋白和體內的熱休克蛋白有相當程度的同源性,免疫應答同時損傷女性生殖系統的正常組織和功能,從而導致輸卵管炎性反應或其他病理性妊娠。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孕婦女的CT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不孕婦女生殖道CT感染與不孕癥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1]鄒享珍.不孕婦女的解脲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淋球菌感染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2):102-103.
[2]李靜,鄭穎,聞姬,等.沙眼衣原體與輸卵管性不孕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21):3628.
[3]Svenstrup HF.Myeoplasma genitalium,chlamydia traehomatis,and tubal factor infertility:a prospective study[J].Fertil Steril,2007:2.
[4]Cohen CR.Humna leukocyte antigen classⅡDQ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chlamydial trachomatis tubal infeaility[J].Obstet Gynecol,2000,95(1):72.
[5]邱昌慶.衣原體基因組學與蛋白組學研究進展[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7,27(1):94-996.
[6]聞姬.沙眼衣原體與輸卵管性不孕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21):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