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芬,紀燕琴,黃鳳英,肖 勇
(廣東省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惠州 516001)
宮外孕是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年輕化,尤其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發生率更是逐年升高。由于腹腔鏡技術的提高,腹腔鏡技術治療宮外孕,具有手術損傷小、恢復快,幾乎代替傳統的開腹手術。本文中筆者將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宮外孕手術13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的療效及優越性。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行宮外孕手術的患者132例,隨機分為兩組,行腹腔鏡手術者67例設為觀察組,行開腹手術者65例設為對照組。觀察組67例中,年齡18~43 歲,平均(28.2±5.6)歲;經產婦 23 例,未產婦 44 例;45例有人工流產史;輸卵管壺腹部妊娠45例,傘端妊娠10例,峽部妊娠10例,間質部妊娠2例。對照組65例中,年齡23~46歲,平均(32.3±4.9)歲;經產婦 42例,未產婦 23例;46例有人工流產史;輸卵管壺腹部妊娠40例,傘端妊娠7例,峽部妊娠15例,間質部妊娠3例。觀察組腹腔內出血平均(212.4±115.2)ml,對照組腹腔內出血平均(234.4±134.5)ml。兩組年齡、腹腔內出血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手術方式均為輸卵管切開取胚胎術、輸卵管傘端妊娠物取出術和輸卵管切除術。若為輸卵管壺腹部和峽部妊娠,行輸卵管切開取胚胎術;若為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行輸卵管切除術;若為輸卵管傘端妊娠,行輸卵管傘端妊娠物取出術,局部出血則電凝止血。根據患者生育情況、自身要求及術中情況決定是否保留患側輸卵管。觀察組采用氣管插管全麻,頭高腳低位,制造人工氣腹,腹部開4個小眼,1個直徑10 mm,3個直徑5 mm,插入鏡頭和操作器械,用單極電凝切開妊娠部位輸卵管漿肌層,清除孕囊,雙極電凝止血,局部用生理鹽水沖洗,輸卵管切除術則用雙極電凝鉗沿輸卵管峽部切斷輸卵管及其系膜。對照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仰臥位,按常規手術方法。
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日、術后發熱及手術并發癥、術后輸卵管通暢情況。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無一例轉開腹手術,46例行保留輸卵管手術,21例行輸卵管切除術,其中,2例為經產婦,術前要求行輸卵管切開取胚胎術,因術中見輸卵管妊娠部異常增大、近端僵硬而行輸卵管切除術。對照組中,40例行保留輸卵管手術,25例行輸卵管切除術。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x±s)
觀察組留置尿管時間短、肛門排氣時間短、下床活動時間短、住院日短、術后發熱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均無鄰近器官損傷及大出血。觀察組術后感肩部酸痛5例,未予處理,2 d后消失,對照組2例發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傷口延期愈合,其余均為甲級愈合,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x±s)
觀察組保留輸卵管的患者46例,其中,35例于術后2~3個月行輸卵管造影檢查,顯示通暢有32例,不通暢3例均為輸卵管峽部妊娠術后。對照組保留輸卵管的患者40例,其中,26例于術后2~3個月行輸卵管造影檢查,顯示通暢有20例,不通暢4例均為輸卵管峽部妊娠術后,不通暢2例均為輸卵管壺腹部部妊娠術后。兩組術后輸卵管通暢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宮外孕在婦科急癥中占首位,自從對宮外孕患者實施輸卵管切除術后,宮外孕患者的死亡率有大幅度降低,但這種方法給未生育尤其是未婚患者帶來各種問題。有報道對比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100例宮外孕患者,腹腔鏡組的出血量少于開腹組[1-2]。裴雪梅[3]報道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306例療效分析,腹腔鏡組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日、術后發熱均少于開腹組,本組資料與其一致。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手術切口大、瘢痕大影響外觀,且手術出血多,術后恢復慢,住院時間長,術后發生腸粘連可能性極大;腹腔鏡手術切口小,腹壁切口甚至不留瘢痕,手術出血少,術后恢復快,術中電視屏幕將輸卵管放大2~3倍,圖像清晰,保留輸卵管能更徹底地清除殘留在管腔內的絨毛組織,管腔內及切口邊緣的出血可在鏡下用雙極電凝徹底止血,同時還可避免因開腹手術需縫扎止血引起輸卵管管腔狹窄,以致術后瘢痕形成導致輸卵管阻塞影響生育。此外,腹腔鏡手術是在完全封閉的盆腔內進行操作,避免臟器在空氣中暴露及紗布、手套等對盆腹腔臟器組織直接接觸、損傷,減少輸卵管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由于手術創傷小,患者留置尿管時間短,下床活動時間早,也可以防止術后腸粘連,從而減少不孕的發生。因此,腹腔鏡手術對宮外孕患者術后生育的影響明顯優于開腹手術。
黃勇等[4]報道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分析,腹腔鏡組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率為9.1%,開腹組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率為38.9%。本組資料中,觀察組保留輸卵管的患者中35例于術后2~3個月行輸卵管造影檢查,顯示通暢32例,不通暢3例;對照組保留輸卵管的患者中26例顯示通暢20例,不通暢6例。兩組術后輸卵管通暢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宮外孕術后保留的輸卵管與輸卵管妊娠的部位密切相關,峽部管腔較窄,取出妊娠物后仍需止血,管腔損傷較大,術后發生粘連機會必然增多,發生輸卵管阻塞幾率增加,說明輸卵管妊娠部位將對其術后是否通暢有著直接的影響,提示醫生是否可以在術前談話交待病情時,向患者告知保留的輸卵管術后發生阻塞的幾率情況,這仍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總結。
腹腔鏡手術要求術者要有熟練的開腹手術基礎,解剖結構清楚,熟悉手術操作器械,還要有好的助手配合[5]。在使用戳卡時小心不要損傷腹主動脈及腹壁血管,術中小心操作不要損傷其他臟器,鏡下電凝止血時操作仔細,用雙極電凝鉗準確電凝,扶鏡者暴露輸卵管清晰,助手暴露輸卵管創面,術者手術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只有手術小組的協調配合,才能做到手術時間短、輸卵管損傷少、術后通暢率高,對術后妊娠影響小。腹腔鏡手術優于開腹手術,更重要是鏡下手術操作的熟練,年輕醫生要參加腹腔鏡的學習班,要做夠一定的手術例數,才能形成一個配合的腹腔鏡手術小組。
腹腔鏡是治療宮外孕的重要手段,無疑成為治療宮外孕的首選方法[6]。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手術出血少又可保留生育功能,受到廣大婦女的歡迎,值得臨床推廣。
[1]楊建梅,李建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100例宮外孕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09,28(29):160,162.
[2]朱惠清,陸桂玲,廖金蘭.應用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197例宮外孕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09,15(4):438-440.
[3]裴雪梅.剖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306例療效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12):37-39.
[4]黃勇.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09,5(6):70-71.
[5]陳秋明,劉凱婭.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0):196-197.
[6]董建春,夏恩蘭.臨床婦產科內窺鏡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