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智,麥洪珍,劉寶帥
(大連市結核病醫院結核一科,遼寧大連 116200)
血型播散型肺結核為急重癥結核病之一,常見于兒童或青少年,近年來本型結核病老年患者也有增多趨勢[1]。因臨床表現多樣化,并發癥多,極易誤診和漏診。故此筆者收集了2000~2009年我院住院的260例成人血型播散型肺結核病例,對其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后等進行臨床分析如下:
我院2000年5月~2009年2月住院的260例初治成人血型播散型肺結核共260例,男180例,女80例,男∶女=2.25∶1,年齡18~78歲,平均45歲,其中,小于40歲者120例(46.2%),40~60歲 者 82 例 (31.5%),60 歲 以 上 者 58 例(22.3%)。肺結核診斷標準參照肺結核的診斷要點[1]。
1.2.1 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結核198例,占76.2%,其中典型X線表現為全肺均可見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勻的粟粒樣陰影,共136例,占68.7%。不典型者62例,占31.3%,其中,病情輕者28例(14.1%)早期X線無異常改變;病情重者34例(17.2%),X線表現為除粟粒影外,還可見散在密度不均的斑片影及結節影。
1.2.2 亞急性和慢性血型播散型肺結核62,例占23.8%。X線表現為雙肺散在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斑片影及結節影,多分布于雙肺上中,有的合并空洞影。
1.3.1 癥狀 發熱234例,占90%,其中高熱39℃以上186例,占71.5%。熱型包括稽留熱或弛張熱型,有的呈不規則低熱,下午較多見。咳嗽218例,占83.8%;胸悶、氣促197例,占75.8%;乏力、盜汗 209例,占 80.4%;頭痛、惡心 72例,占27.7%;腰痛及關節痛18例,占6.9%。
1.3.2 體征 207例(79.6%)表現為呼吸道體征,腦膜刺激征26例(10%),肝脾大 38例(14.6%),胸腹腔積液 34例(13.1%),意識障礙15例(5.8%)。

表1 本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情況[n(%)]
2.2.1 并發肺外結核共107例,占41.2%,分述見表2。
2.2.2 伴發其他基礎疾病103例,見表3。

表2 本組肺外結核類型[n(%)]

表3 本組患者合并基礎疾病[n(%)]
根據患者年齡、合并基礎疾病及肺外結核情況、對藥物的耐受程度,病情等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抗結核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利福噴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鏈霉素/阿米卡星等聯合方案。合并結核性腦膜炎者根據顱壓及腦脊液情況給予鞘內注藥,每周2~3次,每次異煙肼100 mg、地塞米松 2 mg注藥。15次為1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胸部CT示93.3%患者肺部病變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其中3例重癥結腦患者因腦疝死亡,1例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血型播散型肺結核是一種危重結核病,它是結核分枝桿菌一次或多次入血造成肺部或全身其他臟器發生病變。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胸部X線及實驗室檢查等,一般不難做出診斷。但由于起病緩慢、臨床癥狀不典型,胸部X線早期可能無異常改變以及原基礎疾病掩蓋等原因,易引起臨床漏診或誤診。病情重者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故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意義重大。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結核病疫情的回升,老年血型播散型肺結核有增多趨勢[2]。本組資料分析顯示,老年病例占22.3%,呈增多趨勢,同其他報道相一致[3-4]。且本組資料中,老年合并糖尿病、COPD等基礎疾病者居多,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成為肺結核的高危人群,加之老年人起病隱蔽,癥狀及體征不典型,常常易忽視血型播散型肺結核可能,故老年患者如果出現長期咳嗽、乏力、低熱等表現,需常規進行胸部X線檢查及PPD、結核抗體等相關檢查,以免造成漏診及誤診,延誤治療時機。
從本研究臨床資料分析還可以看出:血型播散型肺結核患者以發熱為主要癥狀,因結核菌由血液傳播,易合并肺外結核(41.2%),其中結核性腦膜炎發病率最高(26.2%),若診治不及時,易造成死亡,因此對于發熱原因待查的患者,需動態觀察胸片變化,對于伴有頭痛或腦膜刺激征陽性者,應及時進行腰椎穿刺術,盡早明確診斷,及早治療,大多預后良好。
[1]謝惠安.現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65-166.
[2]李丙喜.肺結核合并糖尿病126例治療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04,10(4):409-410.
[3]馬玙,朱莉貞,潘毓萱.結核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63.
[4]周文琳,田荊芳.血型播散型肺結核362例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9,(4):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