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李世云,肖九長
(贛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 贛州 341000)
創傷患者由于喪失了皮膚、粘膜的天然屏障,易受各種細菌侵襲導致傷口感染。而傷口感染多數為醫院感染。及時準確地向臨床報告病原菌及相關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對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我院送檢的傷口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創傷患者送檢的傷口分泌物標本共347份。
1.2 方法 將標本接種于血平板與麥康凱平板,35℃培養18~24h獲得單個菌落后,用美國MICROSCAN-4進行細菌鑒定與藥敏分析。
1.3 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4 采用WHONET 5.4軟件對培養出占優勢的細菌進行耐藥率的統計與分析。
2.1 傷口分泌物培養出的細菌種類分布情況
347 份標本中陰性標本107份占30.8%,陽性標本240份占69.2%,其中51份標本各生長2種細菌,6份標本各生長3種細菌,總菌數為303株。革蘭氏陰性桿菌218株,占總菌數的71.9%,革蘭氏陽性球菌77株占25.4%,另有革蘭氏陽性桿菌1株。其中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其檢出率分別為 15.8%、11.9%、10.5%、10.2%、6.9%,詳見表1。

表1 240份陽性標本的病原菌分布
2.2 優勢菌的耐藥情況統計
革蘭陰性桿菌的檢出占總菌數的71.9%,以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陰溝腸桿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導地位,故對這五種優勢細菌進行耐藥性分析。其中48株大腸埃希菌中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28株,產酶率為58.3%;2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12株,產酶率達57.1%;31株鮑曼不動桿菌中有2株為泛耐藥菌株,詳見表2。

表2 五種主要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率(%)
其它包括:芳香黃桿菌,芳香產堿桿菌,產酸克雷伯菌,耳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類志賀鄰單胞菌,蜂房哈夫尼亞菌,杰克棒狀桿菌,假結核耶爾森菌,深紅沙雷菌,惡臭假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稻皮假單胞菌1株,產氣腸桿菌,勒米諾菌屬各1株。
在347份傷口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細菌303株,革蘭陰性桿菌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中以腸桿菌科的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非發酵菌中的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為主。這些細菌均為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細菌耐藥性上升等聯合作用下導致傷口感染。有51份標本檢出2種細菌,6份標本檢出3種細菌,說明混合感染的所占比例也不少。
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這兩種細菌總數的57.9%,ESBLs是導致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廣譜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耐藥的主要原因,編碼ESBLs的基因由耐藥質粒攜帶[1]。產ESBLs的菌株不僅對三代頭孢菌素呈現較高的耐藥,而且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呈現多重耐藥現象。臨床上廣譜抗生素尤其是三代頭孢菌素的濫用是導致ESBLs菌株增多的原因。故在治療產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時,要正確選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藥菌株的傳播。
亞胺培南為治療這五種細菌的首選藥物,其次是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物,它們也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而分離出的鮑曼不動桿菌呈現出對多種抗菌藥物較高的耐藥率。鮑曼不動桿菌極易經質粒結合方法獲得耐藥性,這是導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菌株增多,致病能力增強的重要因素之一[2]。藥敏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臨床上常用的青霉素類、三代頭孢菌素、頭霉素類及單環β-內酰胺類等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極高,這可能與這些藥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從而誘導ESBLs和AmpC酶迅速廣泛地產生有關。亞胺培南仍為治療鮑曼不動桿菌的首選藥物,是因為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可通過細菌外膜上有通透性功能的孔蛋白,進入胞質間隙后與靶蛋白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通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從而殺菌[3]。但是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刺激了耐藥基因的改變和新的耐藥基因的產生,多重耐藥性的鮑曼不動桿菌迅速增多,現我院已出現兩例“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其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機制與細菌外膜特異性孔蛋白D2的缺失以及產生質粒編碼的β-內酰胺酶中的金屬酶(IMP6)有關[4]。而耐藥性的產生往往導致治療失敗,病死率上升,醫療費用增加,甚至影響醫療保健制度的有效運轉等。因些,對于多重耐藥甚至是“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應合理謹慎的選用抗生素。
[1]閆文婧,于建華.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腸桿菌科細菌的耐藥性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09,37(2):306-307.
[2]韓偉桐,王學民.骨折患者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分析[J].黑龍江醫藥,2008,21(3):45-47.
[3]程 曦,曾 蔚.鮑氏不動桿菌耐藥的主要機制[J].國外醫學抗生素分冊,2003,24(2):63-64.
[4]公衍文.亞胺培南對醫院感染常見革蘭陰性菌的體外抗菌活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0(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