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寧丙文


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在全世界30億勞動人口中,每年約有200萬人因工作相關疾病和傷害事故而死亡。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勞動人口,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位居世界首位,近年職業病新發病例數呈上升趨勢。
為了更好地保護工人的健康,國際勞工組織1985年通過了《職業衛生服務公約》,鼓勵成員國為其所有職工開展職業衛生服務。在國際勞工組織已經制定的近190個公約和近200個建議書中,一半以上都直接或間接與職業衛生有關。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通過“全球行動計劃(2008-2017)”,呼吁向所有工人提供基本職業衛生服務。本期“特別關注”欄目介紹了一些國際組織及芬蘭在職業衛生服務與監管方面的探索和成功做法,希望能為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提供借鑒與參考。
2010年2月初,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迎來了新任局長霍百安女士。她曾在國際勞工組織總部工作多年,主要負責農業部門活動的協調工作。霍百安與中國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霍百安身為美國人,但她的丈夫卻為美籍華裔?;舭侔策€曾在北京大學做過2年半的教師,可以直接用中文進行溝通交流,這些無疑為她今后在中國的工作帶來了很大便利。
從日內瓦總部到北京地區局,從農業到勞動世界的體面勞動,跨度不可謂不大,但霍百安卻認為其中有很多共通之處?;舭侔才可先螄H勞工組織北京局局長后,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將與中國政府重點開展哪些方面的工作?近期的重點工作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的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辦公室,作為新局長上任后接待的首批記者,專程采訪了霍百安女士。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曾經作為農業方面的專家在國際勞工組織總部工作多年,這次就任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局長,您將面臨哪些挑戰?
霍百安(以下簡稱“霍”):在來北京之前,我在國際勞工組織總部長期負責農業部門活動的協調工作,大約有18年的時間,工作內容重點之一就是改善農業工人的工作條件。我曾去過很多國家,如拉美、非洲、中亞等一些國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動農業職業安全衛生的改善。這次我來到北京局工作,發現新工作內容與原工作內容有很多共通之處,但也有所不同,對我來說是個挑戰。
國際勞工組織在全球推動《體面勞動議程》,重點關注工人權利、就業質量、社會保障、社會對話等。我原來在日內瓦所工作的農業部門也不例外,但主要是農業工人的體面勞動問題。我到中國之后,關注的范圍由現在的整個國家代替了原來的一個經濟部門。雖然關注的問題有相似之處,但挑戰依然存在。
國際勞工組織作為一個全球性組織,在全球范圍推動一些理念,包括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勞工標準。但是,每個國家的情況又是不同的。我們在把這些原則、標準在國家層面進行推動時,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結合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落實,這是我來北京后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來這里工作之后,我發現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有很長的合作歷史,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為我的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的合作也并不是從零開始,因此我對做好工作充滿信心。
記:中國政府歷來重視職業衛生工作。2008年,國務院批準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設立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司。請您介紹一下國際勞工組織有哪些職業衛生方面的公約或建議書?您認為國際上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供中國政府借鑒?
霍:國際勞工標準是全球通用的原則,也是國際勞工組織開發和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在職業安全衛生領域,國際勞工組織的公約和建議書有很多。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批準了第155號《職業安全和衛生公約》、167號《建筑業安全和衛生公約》和170號《化學品公約》。此外,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批準國際勞工組織第81號《勞動監察公約》和176號《礦山安全與衛生公約》。這些公約均要求成員國制定關于職業安全衛生的國家政策,明確規定政府、雇主、工人在預防、控制工作場所安全和健康風險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在企業和全社會構建預防性安全衛生文化是實施政策、法律和計劃的先決條件,最新的國際勞工組織187號《促進職業安全與衛生框架公約》就是基于這一目的而制訂的。該公約要求從國家層面完善政策,并持續改進整個國家的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國際勞工組織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公約是《勞動監察公約》。勞動監察是政府確保安全衛生法律法規能夠實施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一方面,我們期待著與中國政府能夠加強合作,以幫助中國加強和完善政府的安全衛生監察職能。
從國際上看,從處罰式的執法型監察向為企業提供法律和管理咨詢服務型監察方式的轉變,是國際政府監察工作的一個發展新趨勢。這種轉變并不意味著弱化執法監察,對那些嚴重違法行為,監察員還是要進行處罰的。通過向企業提供職業安全衛生監察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創建預防性安全衛生文化,建立事故預防機制,以減少違法行為和事故發生。行政監察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但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須要求和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地承擔法律賦予他們的主體責任。只有他們重視了,才能主動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并主動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中小企業安全衛生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與工人在安全衛生方面意識較為淡薄,能力相對較弱,培訓資源也不多。針對這種情況,國際勞工組織在很多年前就開發了一個專門幫助中小企業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的工具——WISE(小企業的工作改進)培訓工具。WISE的方法是參與式的,企業主、管理者、工人一起合作,辨識工作場所的危害,評估其風險,并找出實際的解決方法。通過這種低成本的改進方法,一方面可以改善工作條件,預防事故發生,同時也可以幫助小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非常龐大,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記:中國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之一。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將如何幫助中國從政府、企業、工會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改善?
霍:中國是國際勞工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一貫積極參與國際勞工組織的各種活動。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經將中國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不僅需要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同樣也會樂于與其他國家分享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2010年9月初,國際勞工組織將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同主辦第5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這是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活動,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代表可以利用這一平臺交流、探討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經驗。通過你們的雜志,我想向來自政府、雇主組織、工會、職業安全衛生服務機構等方面的代表發出邀請,共同出席和辦好本次論壇,交流和促進安全文化和最佳實踐。
我們將幫助中國的職業安全衛生利益相關者采取各種措施,改善政策、法律、規章和標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與中國在勞動監察方面加強合作。我們會重點探索如何對職業安全衛生的監察狀況進行評估,并在這一基礎上改進職業安全衛生監察的相關政策,以及加強監察員的能力建設。我們計劃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在中國的2個省份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監察調研活動,并舉辦中國職業安全健康監察戰略研討會和就監察員的培訓師培訓開展試點工作。此外,中小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一些危險行業如采礦業與危險化學品行業,都是我們與中國進行技術咨詢合作的重點領域。
目前世界各國非常重視創建預防性安全健康文化。這項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信息系統建設。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確保管理者和工人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安全健康狀況、產品的設計與安全性能都了如指掌,并掌握這些信息的動態變化。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還要加強安全地使用機器方面的培訓,使每一名工人都能掌握安全信息,做到預防為主。信息和培訓是整個管理系統中最重要的工作。
很多國家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由不同的部委或機構負責,怎樣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我發現世界上很多國家組建了“全國安全委員會”,將相關政府部門召集在一起,使原來比較分散的管理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改善。國際勞工組織公約中就提到了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建立一種協調機制,就共同面臨的問題進行協調與合作。
記: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2010年定為“安全生產年”。為配合這項行動,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將從哪些方面幫助中國促進職業安全衛生工作?您如何看待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霍:作為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的新任局長,我將通過“體面勞動國家計劃”(DWCP)在中國的開展,繼續進一步拓展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的合作范圍。我剛才已經介紹了幾個領域的合作,如促進中國批準和實施國際勞工組織第81號公約和第176號公約;推動安全文化建設,如開展“世界職業安全衛生日”紀念活動和聯合主辦“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繼續開展WISE培訓計劃等。
如何看待職業安全衛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決定著我們合作的方向和行動的決心。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階段,正在從傳統的低附加值、高耗能的生產方式向高附加值、低耗能的生產方式轉變,同時,包括工作條件、工人技能等都向一個新的高度轉變。我們希望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中,要把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納入其中。在國家層面,要把職業安全衛生工作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做到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在企業層面,要把職業安全衛生融入到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中,加強人員的能力建設,創建預防性安全衛生文化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職業安全衛生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總之,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應相互協調、齊頭并進。目前,不管是國際上還是在中國,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是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但無論是綠色工作還是體面勞動,首先保證的應該是人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編輯 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