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勝利



1985年,國際勞工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第71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職業衛生服務公約》(第161號)及其建議書(第171號)。該公約于1988年正式生效,到目前共得到了全世界28個國家的正式批準。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及其建議書分4個部分,全面完整地規范了職業衛生服務,分別為:國家政策的基本原則、職能、組織機構、運行條件。
國家政策的基本原則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要求成員國制定、實施和定期審議內容相互協調一致的國家職業衛生服務政策;雇主和工會全程參與政策的制定、審議和實施;各成員國采取切實措施逐步向所有工人提供職業衛生服務。職業衛生服務應根據所接觸的特殊風險予以設計并提供。
該公約將“職業衛生服務”定義為:“以預防為根本職能,負責向雇主、工人及其代表就下列問題提供咨詢服務:雇主按要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工人身心健康的安全衛生工作環境;雇主根據工人身心健康狀況,提供適合工人能力的工作。”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能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在不影響雇主向工人履行法定責任,并適當考慮工人參與職業安全衛生事務的必要性的情況下,應履行下列職能,以滿足企業對所特有的職業危害的控制:
工作場所健康危害風險的識別和評估;
對工作環境和作業中可能影響工人健康的因素進行監測,包括雇主提供的衛生設施、食堂和住房;
對作業計劃和勞動組織提出建議,包括工作場所的設計,機械和其他設備的選擇、維護和使用條件,以及工作場所所使用的化學物質;
參與改善操作規程,參與測試與評估新設備的健康影響;
對職業健康、安全和衛生提出建議,對人類工效學和個人、群體防護裝備問題提供咨詢;
對工人進行與工作有關的健康監護;
促使工作更適合于工人;
參與職業康復;
就職業健康和衛生以及人類工效學方面的信息交流、職業衛生培訓和教育開展合作;
組織急救和應急治療;
參與對職業事故和職業病的分析。
建議書強調,職業衛生服務的基本職能是預防。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所覆蓋企業的特點制訂相應的行動計劃,尤其要考慮工作環境中的職業危害以及有關經濟活動部門的特殊職業衛生問題。
建議書要求工作環境的監測和評估應針對如下問題:可能影響工人健康的環境因素、職業衛生條件和勞動組織中可能增加工人健康風險的因素、群體和個人防護裝備、職業有害因素對工人健康的影響、職業有害因素的控制系統。要求工作環境的監測與企業其他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合作與交流,并與企業內有關工人及工會代表或企業安全健康委員會合作。工作環境監測的資料應以適當方式保存。檢測結果除按規定向有關政府主管部門報告外,還應提供給雇主、企業內相關工人及其工會代表或安全健康委員會,用于改善工作環境和工人的健康安全。
由于醫學檢查常常被用于確定工人是否適合從事某項特殊有害因素的工作,建議書特別要求按國家規定進行此類檢查的醫生在完成醫學檢查后,應將結論以書面方式同時通知工人和雇主。這些結論不能包含任何醫療性質的信息, 但是可以適當指出被檢查的工人是否適應所從事的工作,或具體說明由于健康原因需要暫時或永久禁忌的工作、工種或勞動條件。
如仍在就業的工人具有職業禁忌,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努力協助企業安排工人從事其他作業或采取其他適宜的解決方法。發現職業病后,應根據國家法律和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并告知雇主、工人及其工會代表。
公約和建議書對信息、教育、培訓和咨詢也提出了具體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向工人提供與其工作有關的個人健康建議或咨詢,并參與制訂、實施與本企業員工工作有關的健康和衛生方面的信息、教育和培訓計劃。所有工人都應得到其工作中所接觸的職業有害因素、健康檢查及其健康評估結果的有關信息。工人有權更正任何錯誤及可能導致錯誤發生的數據。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還包括急救、對工傷事故受害者、職業病和因工作加劇的健康損害進行治療和保健等。在符合國家法律和規定的情況下,職業衛生服務可以針對工作環境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開展免疫接種,參與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和其他公共衛生活動。考慮到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所在社區的就醫距離,在和政府主管部門、雇主和工會協商后,職業衛生服務機構也可以從事其他保健服務,包括對工人及其家屬進行治療。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與其他有關服務機構合作開展應急行動。
服務機構的組建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規定,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或法規、集體協議或由有關雇主和工人同意的其他方式,或在與有關雇主和工人代表組織協商后,由主管部門批準的任何其他方式組建。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可由企業單獨或幾個企業聯合組建。根據本國的情況,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由有關企業或企業集團設立,也可以由政府部門、社會保障機構或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的任何其他機構獨辦或合辦。雇主、工人及工會代表應在公平協商的基礎上,合作參與職業衛生服務相關的組織工作。
《職業衛生服務建議書》具體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盡量設置在工作場所內或其附近,或以確保在工作場所能發揮其職能的方式進行組織。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作為臨時措施,該建議書允許企業在與本單位工人代表或安全健康委員會協商后,安排當地醫療機構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健康檢查,為企業提供環境衛生監測,并確保組織適當的急救和應急治療。
職業衛生服務運行條件
在運行條件中,《職業衛生服務公約》及其建議書特別規定對工人開展與工作有關的健康監護,不能影響工人的收入,要免費向工人提供,并盡可能在工作時間內進行。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應根據本國法律和實際情況,組建多學科隊伍予以實施。職業衛生服務隊伍應按工作任務的性質和需要,確定人員數量和構成。職業衛生服務不但應與企業中其他部門合作,還應與其他衛生服務部門合作與協調。職業衛生服務專業人員應享有充分的專業獨立性,不偏袒雇主、工人及工會。政府主管部門將對職業衛生服務的性質和職業衛生服務專業人員的資格提出要求和作出規定。
《職業衛生服務建議書》要求,由多學科隊伍組成的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配備相當數量的、經過專業訓練的,具備職業醫學、職業衛生、人類工效學、職業衛生護理等相關領域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
《職業衛生服務建議書》規定,為保護職業衛生服務人員的專業獨立性,主管當局應在適當的情況下,具體規定職業衛生服務專業人員的聘用和解聘條件。職業衛生服務人員有權進入相關工作場所,開展工人健康監護和工作環境監測所必需的分析和檢測,但同時也要求他們保守職業秘密,包括他們在行使職責或從事職業活動時可能了解到的相關的醫學和技術信息。
《職業衛生服務建議書》要求雇主履行對工人健康安全的責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為職業衛生服務的開展提供方便;要求工人及工會應在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履行職責時,給予支持和配合。建議書還特別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經費來源能夠得到確定。
公約實施情況及影響
由于目前ILO沒有系統收集過《職業衛生服務公約》及其建議書對成員國、尤其是沒有批準公約的成員國的實際影響方面的信息,本文不能全面、客觀、科學地衡量這兩個標準對成員國的實際影響。國際勞工局通過調查,向2003年的國際勞工大會提交過一份ILO在職業安全與衛生領域的標準相關活動的報告。這份報告含有國際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在成員國實施情況的信息。例如,該文件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約75%的答復方(45%的ILO成員國)將ILO相關的職業安全與衛生和勞動監察公約用作制訂本國法律的指導原則或樣板標準。
從批準公約的國家向ILO的報告中以及從國際勞工局與工人和雇主組織的工作接觸中可以看到,企業雇主、工人和工會組織常常利用國際勞工標準作為改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和具體組織實施及提供職業衛生服務的參照物和標準,或作為解決勞動世界中日常遇到的職業衛生服務問題的國際共識。近年來,ILO成員國、雇主、工人和公眾向國際勞工局索求信息的需求一直呈增長態勢。ILO網站有關職業衛生服務網頁的訪問量,以及大眾媒體對職業衛生服務標準和活動的有關報道也都比較活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衛生服務公約和建議書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和影響。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是供成員國批準的獨立條約。目前評價ILO公約的影響力通常用批準這一公約的成員國數目來衡量。但是,批準標準的成員國數量并不是一種衡量國際勞工標準的充分手段。如2003年國際勞工局的調查結果證實,沒有得到批準的公約和建議書常被用來作為各國國家立法的草案,或是作為國際社會在勞工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的標準。它們在這些國家同樣起到了指導作用。
《職業衛生服務公約》自1988年生效以來,已有28個國家批準了這個公約。通過批準這一公約,28個國家承諾了實施該公約規定的法定義務,并接受國際勞工組織對公約在國家一級實施情況的國際監督。國際勞工組織的公約實施監督專家委員會負責有選擇性地從這些批準公約的國家中挑選出年度審核的對象國,評價它們實施公約的情況并作出報告。
最近5年批準《職業衛生服務公約》的國家是:土耳其、塞舌爾、黑山共和國、盧森堡和尼日爾。目前有一些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等,正在研究批準該公約的可行性。
(讀者可訪問www.ilo.org/ilolex/chinese/docs/convdisp1.htm查看《職業衛生服務公約》中文版全文。該公約又被譯為《職業衛生設施公約》。作者提醒讀者注意,本公約的英文本和法文本為官方權威標準文本。國際勞工組織秘書處(國際勞工局)網站和出版物中收錄的該文書的中文翻譯文本不具備官方效用。了解本公約和建議書的具體規定,需要直接參閱它們的英文或法文文本。)編輯 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