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0年3月3日和3月5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全國人大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京相繼召開。
兩會上,收入、物價、就業、教育公平、醫療改革、制度反腐、住房、食品安全、職業病問題、安全生產、司法保障、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從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提案議案中,從網民的熱議中,我們看到,2010年中國政府在全力改善民生。
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是民生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引起了代表和委員們的熱議。
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2010年主要任務”中,溫家寶總理共有4處提出與安全生產相關的問題。
在第一項任務“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嚴格執行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和產業政策,切實防止重復建設。
在第四項任務“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強調,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盡快使所有學校的校舍、設備和師資達到規定標準。
在第六項任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中要求,將全國130萬“老工傷”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積極推進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加強城鄉低保工作,切實做到動態管理、應保盡保。切實加強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在第八項任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中強調,健全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食品藥品質量監管,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代表委員聲音
加強職業病防治
陳竺認為,農民工張海超“開胸驗肺”引發的職業病防治問題反映出職業病防治專業機構歷史欠賬比較多。衛生部、安監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正在研究建立職業病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以完善工作機制,形成部門的監管合力。
關于如何改善目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狀況,陳竺表示,要加大企業作為責任主體的責任,地方政府負總責,各個部門不僅是各負其責,而且要加強工作的協調力度。衛生部準備按照職業病防治規劃,進一步對我國職業病的基礎情況摸清底數。另外,要加強職業病防治體系的建設。不僅要依靠專業的職業病防治機構,而且要發揮衛生系統的整體合力。
張俊九介紹說,我國已是世界職業病危害最嚴重國家之一,要盡快加強和改進職業病的防治工作,以免職業病給勞動者造成危害、給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張俊九建議,盡快修訂《職業病防治法》,確立“用人單位負責,行業規范管理,政府依法監管,職工群眾監督”的職業衛生綜合管理體制,建立事權專一,運轉有效的“協調職業衛生三方機制”,把管理真正落實到企業、車間、班組,為工會依法履行群眾監督職責提供方便和保證,實現各方通力合作的局面。
陳萬志認為,職業病鑒定和防治難的主要原因有4方面。包括有關法律規定不夠合理或執行不力;各級地方政府在職業病防治上重視不夠;有關責任部門履職不力;《職業病防治法》的貫徹落實也存在較大問題。
陳萬志建議,應從3方面盡快完善職業病鑒定制度。反思當前制度的缺陷,修改有關法律法規,盡快廢除一些不合理條款;加強執法監管,努力建立維權的長效機制;加強工會組織的力量,充分拓展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權益方面的作用。
李利建議,成立全國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省際職業病防治工作協作機制,組織開展全國職業病危害基礎調查,盡快摸清職業病危害底數。對跨地區職業病危害事件,應由政府出面協調、依法維權。設立職業病防治專項經費,用于開展職業病調查、宣傳教育、監督執法等。強化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加強防治監管及技術機構建設。加快完善職業病防治社會保障機制,加快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步伐。
周宜開認為,應盡快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職業病救助機制,保證職業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首先應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職業病易發、高發的勞動崗位,要求企業進行強制性職業病醫療保險,一旦出現職業病癥狀,由保險公司提供醫療保障補助;其次,對從事容易引發職業病崗位的員工,定期組織強制性體檢,盡早發現問題,加以有效治療。同時還建立一項職業病防治基金,吸收社會捐助,重點解決職業病易發、高發和困難企業的職業病患者醫療救助。
谷常生建議,應把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勞動衛生與生命安全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進步總體規劃,納入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指導和監督,努力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加快在高危行業建立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和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由各級政府牽頭,建立健全有關部門溝通磋商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溝通聯系,密切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制定農民工培訓規劃,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和生產技能。
楊偉程認為,應盡快建立職業病診斷和救治基金,完善職業病快速診斷制度,以保證職業病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救治。
可以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用人單位不能證明職工的職業病與己無關的,應當承擔對其不利的認定結果;細化職業病的分級與鑒定標準,在訴訟中,把職業病的認定納入司法鑒定,由當事人選定、法院委托有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強化職業病監察,對存在職業病危害性的崗位,實行強制性職業體檢制度;完善相關的控告申訴機制和追懲機制,明確職業病診斷與鑒定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加強農民工安全培訓
孫華山指出,現在在高危行業,比如礦山、建筑、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里,農民工占的比例都在80%以上,尤其是井下的小礦、小廠,90%以上都是農民工。農民工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都比較弱,所以相對來說發生事故的比較多。現在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中,青年占大多數,而其中大部分又是青年農民工。
據有關統計,90%以上的事故都是違章、違規甚至違法造成的。這與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差、安全知識不夠、安全意識弱有直接關系。因此,作為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孫華山表示,要加強這方面針對性的培訓。
“6個必須”促進安全生產
王君介紹說,2009年,山西省委確立了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從領導力量、長效制度、監管體制、關鍵環節、產業結構、管理基礎等方面多管齊下,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安全發展途徑。在工作中積累堅持“6個必須”的有益經驗。
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安全生產工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完善“黨委重視、政府監管、企業負責、全社會關心”的工作格局;必須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必須把企業安全生產和政府安全監管2個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切實做到安全生產有人抓、有人管;必須針對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選擇專項整治等有效載體和抓手,把安全隱患和非法生產消滅在萌芽狀態;必須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肅對待事故,嚴格責任追究,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必須依靠轉型發展,通過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科技進步,提高本質安全生產水平。
加強交通安全公益宣傳
吳鴻認為,近年來,隨著人、車、路各交通要素的急劇增長,道路交通環境日趨復雜,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一直高位盤旋。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識、特別是廣大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法治意識尤為迫切。
我國應加強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傳。落實新聞媒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傳職責。制定新聞媒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傳有關規定,包括根據不同媒介規范公益宣傳的形式、內容、時間、次數等具體事項,按中央文明辦、公安部下發的《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策劃每一階段的宣傳主題,通過每天強化宣傳和滲透,逐步影響人們交通的行為。加強對新聞媒體交通安全公益宣傳的監督管理,定期檢查,并對宣傳效果進行評價,不斷改進宣傳方式,切實提高全民良好的交通素質,達到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提升高鐵安全
余卓民介紹說,我國鐵路既有干線旅客列車最高時速達到200~250km/h,京津、武廣、鄭西高速鐵路時速達到350km/h。高速鐵路對安全環境要求極高,當列車以350km/h時速運行時,列車每秒位移接近100m,一個小小的異物就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余卓民建議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與鐵路部門緊密協作,加強鐵路沿線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鐵路設施設備等違法犯罪活動。
吳強認為,中國鐵路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運輸能力。從有利于中國鐵路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來看,應高度重視投入、定價和安全三大問題。
到2012年,我國時速250km/h以上的鐵路將近1萬km,任何環節的疏漏、特別是路外安全防范的疏漏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建議沿線政府要適應鐵路高速時代的到來,切實加強路外治安防范,強化鐵路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和鐵路系統一起切實做好鐵路沿線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保障礦工生命安全
栗俊平建議,國家應立法強制煤礦實行四六小時工作制,即:礦工每班工作6h,每日4班輪換。煤礦是高危行業,最大的事就是安全,煤礦安全涉及的因素有很多,核心是以人為本,高度關注礦工的身體、生命安全,改革煤礦工作制度,提高礦工生活保障,確保礦工有充沛的精力,對于搞好安全生產,少發生事故,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揮工會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作用
張鳴起介紹說,中國工會一直都高度重視生產事故的預防和查處,把它作為工會維權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來對待。中國工會作為勞動者的代表,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事故上升,全總加強了安全生產的基層基礎工作,就是安全班組的建設。全國總工會、各級工會和煤監局一起聘請了大量的群眾監督員,全國總工會就聘了100多名群眾監督員,發揮基層基礎的作用。
全國總工會作為職工的代表,每次都參加事故查處。工會參加事故查處是依法履行監督安全生產方面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的過程。首先是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其次是做好善后處理,維護職工利益;再就是通過這些事故總結經驗教訓,找出管理中有哪些不足,從而采取措施,督促和監督這些措施的落實。
編輯 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