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喻紅:繪有尊嚴

2010-06-09 13:02:08燕舞
新民周刊 2010年33期
關鍵詞:創作藝術

燕舞

“我還是希望每一張畫一筆一筆慢慢地畫。性格就是這樣,那只能這樣了。”

1993年,王小帥以中央美院附中校友劉小東、喻紅為原型,拍攝了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與電影中畫家冬最終精神失常、妻子春流產的凄慘情形迥異,今天的劉小東已是畫作拍賣動輒過千萬元的畫家,妻子喻紅也像姥姥給她取名時期望的那樣“長大后越來越紅”。

物質上確實中產了,但這對藝術伉儷的生活,確實像喻紅8年前在一份自述中形容的那樣:“時間改變了一切,現在我們都變成少年時代最厭惡的中庸無聊的中年人。”

時隔16年,王小帥再度以喻紅為主角,于2009年拍成紀錄片《冬春之后——喻紅篇》。片中,劉小東滿壞醋意地追問喻紅是給誰發短信,偶爾戲言“我們現在沒有愛情了”;取道敦煌去甘肅鹽官探望在那里寫生畫馬的丈夫時,喻紅獲知公公突發腦血栓,卻猶豫著要不要立即告訴劉小東……

《冬春之后——喻紅篇》的最近一次放映是8月7日晚,配合著喻紅在北京798藝術區尤侖斯當代藝術中心的最新個展“金色天景”,這一為期兩個月的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9月4日,喻紅將與敦煌藝術研究院的修復專家李波進行“敦煌在那兒”的對話。

“金色天景”中的《天井》、《天問》、《天擇》和《天幕》,其創作藍本分別是:意大利天頂畫《大力神和四季》、敦煌莫高窟321窟主室西壁壁畫《赴會佛和菩薩》、哥雅的銅版畫《荒誕的行為》,以及新疆克孜爾千佛洞205窟中的《四相圖》。

這四幅大畫延續了廣東美術館去年5月的“喻紅:時間內外”展中的《春戀圖》(2008)與《天梯》(2008)的思路與風格,《春戀圖》與《天梯》是喻紅分別根據宋徽宗臨摹的唐代張萱《搗練圖》和埃及西奈山凱瑟琳修道院的中世紀繪畫畫就,只不過去掉了藍本中的敘事元素和宗教元素。

四幅新作均被置于展廳屋頂,成為一個現代藝術空間里久違的人造“天頂畫”,喻紅嘗試“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重新解讀,結合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和反省,創作出跨越不同文化藩籬、直追生命本質的作品。”

創作和日常生活(如果它們可以區分)中的喻紅其實都很傳統。雖然被西方藝評家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簽,但喻紅新浪博客的很大部分篇幅都是介紹丈夫的創作和展覽近況。她和劉小東的工作室毗鄰,在798藝術區的最縱深處,我認為以他們的財力不必如此節儉,但這個16歲孩子的母親卻保持著絕大多數北京女孩兒的勤儉,表示自己向物業討價還價的能力還不夠強。

自1980年分別從北京和遼寧考入中央美院附中始,喻紅的生命就和劉小東聯接在一起了。記者們總會一次又一次地問她,對于與同時出道的丈夫在創作效率和畫價上的“差距”作何感想。我想,即使略微厭煩,喻紅也不會真的憤怒,她有她的藝術觀——雖然她不一定那么健談,她有她的藝術定力。

或者,借用俗套一些的說法,喻紅可以說,她最好的作品是她和劉小東的女兒劉娃。畫架上放置著一幅正在創作的油畫——是喻紅開始于1999年的大型系列油畫“目擊成長”中的最新一幅,畫的是女兒去年初中畢業時,同學們正在互相給對方的校服簽名留念——女兒1994年出生后,就被喻紅畫進了“目擊成長”。在畫室沙發靠墻的部位,放著一溜兒劉娃畫的小幅油畫,那是她近年在喻紅和劉小東每年生日時送給他們的禮物。

只是,女兒一鱗半爪的畫技是從社會上的美術培訓學校里學來的。

藝術本來是用來看的

《新民周刊》:一個中央美院畢業的朋友說,喻老師最讓她感動的是,你曾經說架上繪畫現在越來越失語,你要通過自己的創作還架上繪畫一些尊嚴。

喻紅:過去,藝術主要是通過繪畫來傳遞,繪畫、雕塑是最基本的。現在,多媒體的、互動的、行為、裝置越來越多。其實,大家可能有點忘了,藝術是用來看的。現在,可能更多的是當代藝術越來越進入社會生活,比如對社會的批判,對于人性的批判,把哲學、觀念的東西往里面加入了很多。藝術家的野心越來越大,想涵蓋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已經開始離我們視覺需要的東西越來越遠,視覺好像越來越不那么重要。如果說重要,只是為了沖擊你,挑戰一下視覺,很壯觀、宏偉,完了就完了,不是讓你去慢慢地看,欣賞一個過程,而且可以反復看。當代藝術不是讓你反復看的東西。

很多攝影也同樣是這樣,比如看一個照片有意思,你要天天看也會很難受的。但是也許過了十年,成為老照片的時候再看,它更有意思了。它跟我們傳統繪畫的欣賞習慣不一樣,繪畫可以每天看,是反復閱讀的東西。當代藝術已經越來越離開我們傳統的東西,有沒有可能回到傳統,我們真正的人的眼球需要的那種經驗?

《新民周刊》:聽說你開始都是平放在地上畫的,而后又掛在畫廊的天頂上,創作時需要對展出后效果有預期嗎?

喻紅:會有預想。我畫的時候就站在那上面,人的身高就是一米多,離它的距離并不是特別大。但是掛上去還是有那么幾米,不到4米,我是覺得展廳(挑高)應該再高一些,但是受到場地限制,也只能這樣了。如果更高,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但是你站在這俯視,和仰視看它,一個是視覺不一樣,另外一個距離感不一樣,要有好多想象的。

敦煌曾是繁華重鎮

《新民周刊》:你2009年9月才帶學生去敦煌,但敦煌對你們做藝術的人來講像一個地標,估計你很早就想去了。

喻紅:以前我上學的時候,應該是1987年去過,我1988年畢業的。那時候也就20多歲,就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但是也看不太明白。后來是2008年,因為王小帥拍我那個紀錄片的時候,又去了一次。這兩年去得比較多,我帶學生實習,還有其他的事情。

《新民周刊》:我看到《冬春之后:喻紅篇》的劇照里有敦煌的場景。剛畢業那會兒,可能你稀里糊涂看不大明白,現在去看跟以前比不一樣了吧?

喻紅:以前就是走馬觀花看熱鬧,現在看其實也是走馬觀花,敦煌的東西太多了,它開放的窟畢竟是少數。在一個窟里也就是呆10分鐘,不能說你在那呆一天半天的。但是相對來說,我現在比較喜歡看藝術里怎么表現宗教的東西,因為宗教有很多教義、流派,這個事情就很深了,通過繪畫的形式去表達這個挺有意思。這個應該源于2007年我畫的《天梯》那張畫,那(藍本)是中世紀的一個宗教繪畫。

敦煌最早可能在北梁時期就已經建窟了,后來一直延續到晚清,民國還有人在那兒畫,最開始佛教剛剛傳入,從阿富汗那邊過來以后,到了它鼎盛,比如說魏晉、隋唐的時候,現在叫做外國專家的國際團隊在那畫。佛教總體來說還沒那么極端。

現在我們想敦煌是很遠很偏僻的地方,那時候不是,是一個很繁華的重鎮。所以在那建窟以后,工匠、藝術家也好,當時國際團隊最頂尖的那些藝術家在那創作,又有國家資金、地方政府的資金,都挑燈夜戰24小時工作,多少年都是這樣。那真是當時世界最高水準的一個藝術項目,后來越來越衰落,變成一個地方性的事情。明清又把很多原來的壁畫抹上灰,重新再畫,一看就是當地的小畫工學了兩筆以后去畫的,那個氣完全沒有了。

希望一筆一筆慢慢地畫

《新民周刊》:你小時候對唐宋文化特別是唐代人物畫比較有興趣,十幾歲就開始看美術史一些經典的作品?

喻紅:小的時候學畫也就是看一些,六七十年代沒什么畫冊,我媽媽有一些蘇聯畫報,畫報里有一些圖片,小豆腐塊似的,有一些世界名畫或者中國古代的。

真正看這些經典還是在美院附中讀美術史,在黑屋子里一張一張打幻燈片,當時就非常喜歡。那是80年代初,西方那些哲學思想或者藝術流派沖進來的,是最吸引眼球最有沖擊力的。古代的東西確實也喜歡,但還是覺得比較久遠。

這些年來,也在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后來越來越喜歡中國傳統的。當然,西方很多傳統的也非常喜歡。架上繪畫或者說傳統繪畫,其實有非常大的可能性。這個不是特別時髦,平面的繪畫在一個展覽里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學畫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從事這個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它確實很難,它的歷史太久了,你稍微有一點點創新、一點點不同都很難。

《新民周刊》:可能前面的巨人太多,你要在他們肩上再做任何的挑戰跟更新,非常難。

喻紅:巨人太多了。

《新民周刊》:這次展覽中你也用到了絲綢和樹脂,又說絲綢這種材質本身比較有女性感。你的單名也是一聽就覺得是女孩子的名字。這種性別視角對你在材料的選擇上會有影響嗎?

喻紅:會有影響,像絲綢、樹脂這些都是很漂亮的材質,但是又脆弱、易碎或容易遭到破壞。跟女性的視角有關系,也跟生命有關系,我是因為有孩子以后才越來越覺得生命太脆弱了,太可貴了。每一個生命從生到長大,每一天都很不容易,很艱難。能讓這個生命好好地去成長,我們這個環境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不是靠個人、家庭或者某個小社團能夠解決的,這是全世界的問題。

《新民周刊》:這次跟你同時在尤侖斯展出的,像張洹的作品,比較多地用到了香灰,他還為此申請了國家專利。這個材料是挺別致的,但材料是不是一個萬能的法寶?它對藝術家這種創造能力、創意的補救,到底有多大幫助?

此外,我對觀念性比較強的當代藝術作品,接受起來也有一點矛盾,往往覺得作品本身跟藝術家的闡釋還是有些落差。

喻紅:可能你思想有點保守。過去的藝術,無論中國古代或者西方的,一方面跟宗教有關系,另外一方面追求永恒性——幾十年或者幾百年,或者是在藝術家死的時候,他都不覺得這個東西很丟臉,起碼對他自己有一個這個要求。現在的藝術是當下的藝術,視覺可能性的,是當下的、時效性的。如果達到這一點就成功了,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也希望我的畫能夠追求永恒,但實際上這種追求常常是四處碰壁的。

《新民周刊》:你怎么去調節這種心理,你要接受這種新的規則?

喻紅:看到別人的藝術,你盡量去理解。另外,我還是堅持自己喜歡的,比如我畫得很慢。這在當代藝術中是一個大忌,一年出不了幾張作品,就沒有可宣傳的東西,在市場上就沒有什么可流通的東西。

但是,我也不喜歡一年畫一百張。如果我畫一百張,必然不可能投入那么多的精力,我還是希望每一張畫一筆一筆慢慢地畫。性格就是這樣,那只能這樣了。

當代藝術越來越時尚

《新民周刊》:這次也放映了《冬春之后:喻紅篇》,王小帥來拍你,這對你的創作會有干擾嗎?

喻紅:不能說沒有干擾,但是他拍的時候屬于一個消失的狀態。拍這個片子,主要是去年在廣東美術館有一個我的個展。

《新民周刊》:之前邵忠基金會的歐寧策劃過一個文獻展,劉小東也參加了,是他在古巴畫畫,把那個過程記錄下來了。我有時會有一些懷疑,會覺得這些大牌畫家、明星畫家,一開始創作的時候就覺得這個過程不管多么瑣碎、繁瑣,都具有記錄、流傳的價值?

喻紅:劉小東基本上每一個項目都會拍一個紀錄片,因為每一個項目都特別難,在現場會發生很多事情。做成了,我覺得也挺有意思。而且很多展覽,像上海雙年展,他們也特別希望有一些現場的東西。繪畫必定是一個停留在墻上的影像,它可以讓人凝視,但它背后的東西呈現得就不夠豐富。

《新民周刊》:對于一些非專業人士,這種文獻展有點像注釋一樣。我一方面認為這個挺有幫助,但另一方面我會本能地懷疑、警惕,覺得這好像有一點藝術家成名以后的這種虛妄,覺得我的這個東西一開始就是不接受任何質疑的,是應該被記錄應該被傳播的。

喻紅:當代藝術都是這樣,一開始就已經設計好了。

《新民周刊》:“項目”可能對你們來講是中性的,你會擔心這個東西消解了藝術、創作的神圣性嗎?

喻紅:當代藝術可能越來越成為一個項目,成為一個工程,因為首先要有資金投入,投入以后就是人員、班底去搞事情。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一個產業。

我前兩天看新聞里說,美國在加州有一個最大的加工藝術品的基地倒閉了,因為經濟危機。現在很多人跑到中國來加工,像宋莊有很多雕塑工廠都是接國外的,像杰夫·昆斯好多作品都是在中國做的。當代藝術可能具有一定的實驗性、批判性,但是它也越來越往時尚的領域去靠。

為什么只會“算小題目”?

《新民周刊》:它變得更時尚,對年輕受眾的可親近性會更強一些,但我還是會有距離地欣賞、接受。來之前也看過劉小東2008年和美術批評家朱其的一個對話,他提到“(中國油畫)民國的時候跟后期印象派有點關系,但是起碼我上學受教育的時候,更多的是受了蘇聯的影響”、“你改變不了歷史,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的生命”,你這個展覽也算是與經典與傳統的一個對話,那你后來是怎樣排除蘇聯油畫的不利影響的?

喻紅:我們上學的時候基本上受的都是蘇聯的——中國改良以后的蘇聯的傳統——的教育,蘇聯的傳統也是被蘇聯改良的法國印象派傳統,等于是經過法國到蘇聯再到中國這么一條曲線,變成以寫實為基礎,以寫生為基礎,就是畫模特為基礎的技術訓練。現在大部分的美術學院還是這樣,當然也有新的材料、媒介進入,但是主干的藝術基礎還是這個東西。

寫實也好,蘇聯傳統也好,在這個世界越來越被邊緣化。它確實存在很多負面影響,因為俄羅斯繪畫的最高成就是“巡回畫派”,都是畫現實社會題材、典型環境當中的典型人物,都是具有戲劇性的那樣一個場景,很多人物在里面。后來到蘇聯時期這種創作方法備受推崇,成為為政治服務的最有效的工具。要說明一個道理、一個概念,通過一個形象一群人去說明是最有效的。

但是后來在中國發展成宣傳畫似的,更加紅、光、亮,變得很窄,在政治上有效,但是在藝術上越來越失效。改革開放以后,這類繪畫越來越少了。但是藝術教育其實還是沿著這個方向走,寫生一個模特,當然是要訓練學生對于造型對于色彩的理解,其實是為了畫一張巨大的創作的局部。

過去的美術學院的創作,像我媽媽上學的時候,可能他們都是五年制,前四年是畫模特寫生,最后一年搞畢業創作,都要畫一個宏大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先搜集很多素材,把這些素材按照一些規律羅列,或者在大的畫面當中闡釋。現在,這種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式的創作不被推崇了,變成光剩下寫生。創作的時候,學生搞一些實驗或者畫一些人物,但不是那種紅、光、亮的題材。

現在如果重新看蘇聯傳統,其實跟法國、意大利的很多宗教繪畫都有很強的關聯性,它講宗教故事,有宏大的空間感。這個東西其實特別難,你畫一個人很容易,你能把十個人合理地組織到一個空間里,這個難度非常之大。現在的藝術教育變成大家只會算一個小題目,組不成一個大的東西,宏觀的東西都不會弄。然后就會借助一些技巧,比如材料或者某些觀念,把這個東西一轉換,有意思,然后很快就消失了。現在,當代藝術在學生當中經常會變成這樣的。

活著就是幸福

《新民周刊》:像你跟劉小東,雖然你們還年輕,但是從上美院附中開始,30年一直在一個地方,雖然也會出去寫生、度假什么的,會不會有些時候也會有厭倦?

喻紅:我覺得每天都挺新鮮的,美院也跟過去不一樣。像我上課,本科生這個主要是上基礎,寫生的輔導,每一個作業怎么樣跟以前不一樣?學生有很多視覺疲勞,你擺一個這個,他會說畫了十遍,畢竟每一次都要有一點有意思的東西。幫助他們找自己那種創作語言、創作方向,這個特別難,他自己都找不著,我怎么幫他找?這也要跟他們聊天、討論。

我覺得中國不太存在沒有新鮮感的事,每天發生的事太多了。當然不一定在你單位里發生什么,整個視覺、聽覺每天都包圍著很多事情。

《新民周刊》:這個我存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你的經歷里面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紅星照耀中國”的中國當代藝術展1993年在紐約舉行時,你和小東分別從柏林、北京出發,在紐約會合并登記結婚。這么浪漫的主意一定是你出的吧?

喻紅:也就是機遇,我倆都參加那個展覽,所以我就先從德國那邊過去,他去了以后,就在那結的婚。

《新民周刊》:當時你從柏林去,是在德國也有展覽?

喻紅:對,在德國柏林文化宮,叫“中國前衛藝術展”,是第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的展覽,一個群展。那個德國的展覽更重要,紐約那個展覽就是一個畫廊的展覽,但是我去的時候,開幕已經過去了,后來主要是看了一些博物館,玩兒。

看博物館還挺有感受的,我在德國看了很多古代的藝術,包括當代藝術。他們當代藝術最主要的,是二戰廢棄的那些機器直接用來做當代藝術,很現實的戰后的那個狀態。

在德國還看過一些中世紀的繪畫和雕塑。在我們以前學的美術史當中,認為中世紀是黑暗時代,一切都是禁錮人性。但是我一看覺得特別好,它確實不是強調每一個人的個性,但是它的神性又不是非常冷酷,還是有人性的。有很多木雕,像彩繪,包括貼金,我非常喜歡,沒看過那么多中世紀的木雕、浮雕。我現在畫的這些畫可能都是那時候埋下的種子,但是看完也沒有什么用,也不是說回來直接就畫,就是知道這是好東西。

后來到了紐約以后,像大都會主要是傳統的那些東西,還有當代的一些作品。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八九十年代在西方已經有很多藝術媒介介紹中國。看畫冊,看圖片,看了很多,就覺得人家怎么能想成這樣,像把汽車都壓扁了弄成那樣。對于中國,我們的物質沒有到那個程度,對于把汽車還沒有用的時候就壓扁,就覺得很了不起,人家怎么想的?但是,你到那以后,汽車垃圾非常多。他們這種東西都是生活里特別直接的,他自己的生活狀態的東西,你就會把那種神秘感去掉,會有這樣一種角度的置換,所以越來越會往回找,我們自己面臨什么問題,我們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東西,這會越來越凸顯。去掉那個神秘感是很重要的。

《新民周刊》:你有一點特別讓人羨慕,氣色特別好,看不出你是一個16歲小孩的母親。十六七年過去,你怎么看待浪漫或者幸福?

喻紅:前些日子,一個女藝術家姜杰做了一個項目叫“幸福之旅”,采訪很多人——你認為什么是幸福?我一看到這種題目就害怕,因為這都是終極問題。后來我回答,活著就是幸福,因為活著已經很奢侈了,在茫茫宇宙當中你居然活下來了,能夠每天做該做的事、想做的事,周圍還有親朋好友,這已經很幸福了。

《新民周刊》:很多中國家長可能還是沒太明白這個問題。也是看你的博客,你有很多篇幅是介紹劉小東在做什么,他自己不寫博客。你的畫賣的價錢也不低,但是你還是有點相夫教子或者賢內助那種感覺?

喻紅:他畫得比我多,他做的展覽比我多,所以我博客里面呈現的都是公開展覽的。我的展覽確實很少,畫得慢嘛,活動并不是特別多。當然我有很多別的事情,如果沒有公開的,我就不會放在博客上。

藝術家有時留下不好的作品,是生理有問題

《新民周刊》:最后幾個問題。劉小東2008年和朱其對話時談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即“一個優秀畫家的劣質作品”。劉小東當時說:“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華離你遠去,這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這個東西藝術家自己意識不到,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你和劉小東會討論這個話題嗎?如果有一天你畫不動了,甚至畫不好了,你會干點什么?

喻紅:那就不畫了。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一個什么書,里面講到德加晚年把很多他原來畫的、他認為不好的油畫、素描都毀了。大家都認為很可惜,這些畫那么好,那么貴。我當時看,(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敬的藝術家。從心態上(看)是這樣,但是客觀上很難做到。有的人可能開始還想毀掉不好的,但后來已經毀不掉了,因為已經在別人手里了。

另外還有一個悲哀的地方,人的視覺是在退化的,像莫奈畫睡蓮,從年輕一直畫到老,但很多在老年畫的睡蓮非常難看,原因不是他的審美問題,是他的視覺。老年會有很嚴重的白內障,大概到六七十歲以后,都會出現,那顏色特怪。他自己不覺得,經常會用特紫的色,或者特翠綠,或者特玫瑰紅,反正是特別怪的那種顏色。他用的時候沒有感覺,在他視覺里是合適的,因為他已經看不那么清楚了,跟咱們視覺看的是不一樣的,即使他想毀都看不出問題在哪。

《新民周刊》:也不是主觀上造成的?

喻紅:有主觀上的,也有客觀上的,不得以。有時候,藝術家留下不好的作品,不一定是他的美學價值、美學觀念問題,可能就是生理有問題。所以,油畫家一般畫到六七十歲就畫不了了,即使他活到90歲、100歲。包括畢加索,很多晚期的作品挺難看的。這個畫種可能就是這樣,不像國畫,國畫基本就是黑白,只是水多水少的問題。為什么那么多畫家晚年都轉到國畫?還是有這個視覺的原因。

《新民周刊》:具體到你自己,什么樣的作品可以出這個畫室的門,什么樣的作品是不能署“喻紅”這個名字的?

喻紅:油畫這個東西是可以改的,即使畫得不好可以再改好,這個不像國畫,畫完這一筆,畫壞就扔了。基本上,我畫完的東西都是我認為達到標準的。畫到絲綢上的,經常有畫壞的。

《新民周刊》:如果作品有不滿意的地方,你還會在這里修改?

喻紅:我會把它改好,所以會畫得很慢,很多遍,很多遍。

猜你喜歡
創作藝術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一墻之隔》創作談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爆笑街頭藝術
創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欧美|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国产网站黄|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在线八区| 91网址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免费|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三级|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91福利片|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成人第一页|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无码国产伊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日本91在线|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99人体免费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性69交片免费看| 在线欧美a| 亚洲激情99|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欧美a在线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色成人综合|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第一色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亚洲色图| 成人亚洲国产| 99ri国产在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视频|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高清a毛片| 亚洲性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人在线|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www.av男人.com|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