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由于各國未能就減排降耗達成一致意見而備受世人指責,但中國沒有放棄自己的減排承諾。2009年,依托“綠色產業鏈”戰略的穩步推進,伊利集團實現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宣告了中國企業節能降耗的巨大努力,伊利董事長潘剛也因此榮膺“全球綠色經濟十大領軍人物”稱號,成為引領這個時代走向綠色未來的商界領袖。
全國130多家工廠污水排放達標率100%,年節約標準煤2.6萬噸,實現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在潘剛的帶領下,伊利這家中國最大的乳制品企業2009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減排成績單。
正由于在引領伊利及整個乳制品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7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上,伊利董事長潘剛榮膺“全球綠色經濟十大領軍人物”,潘剛的“綠色產業鏈”戰略再一次引起了商界的熱議。
作為中國企業界的綠色領軍人物,潘剛長期以來致力于企業實現綠色發展,打造企業整個經營過程的“綠色”全鏈條,在“綠鏈”戰略的指引下,伊利不僅在節能減排方面收效巨大,更實現了企業上下游各環節的和諧發展共贏。潘剛與伊利的綠色足跡也正見證了中國商界在實現綠色變革方面做出的艱苦探索與努力,正是這樣實實在在的努力為創造綠色未來指明了方向。
潘剛的“中國綠”
潘剛第一次因“綠色”而備受矚目是在2007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
當時,“低碳”這個詞語還沒有流行。其受邀出席達沃斯論壇的原因是,他三年來帶領伊利創下了奇跡般的業績——自2004年底臨危受命出任伊利董事長以來,潘剛僅用一年時間就使伊利成為中國首家破百億的乳企,2006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3億元,幾乎比2004年增長了一倍。出乎意料的是,潘剛在200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演講的主題卻與伊利的業績無關。他在論壇上向全球來賓展示了伊利“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發展”的企業實踐,并提出了“綠色領導力”的理念,深深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政要與商業領袖,被與會專家視為中國企業界“未來10年最令人期待的變化”。
而讓潘剛沒料到的是,他所提出的“綠色領導力”迅速風靡中國商界,成為這一年中國商界“十大熱詞”之一,并被2008年博鰲論壇確立為正式議題。2010年年初,作為首位登上商業為環境(B4E)全球峰會的中國企業家,潘剛代表中國商界發出了自己的綠色宣言:“怎么讓自己跑得更快,只是技術問題;讓自己向哪個方向跑,才是戰略問題。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已經出發!”
2010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近200名綠色經濟領域政要、知名經濟學家、全球500強企業家代表參加,與會代表就綠色經濟變革、全球氣候變暖應對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在本屆論壇上,潘剛榮膺“全球綠色經濟十大領軍人物”,而伊利的“綠鏈”戰略也成為與會代表最為關注的話題,并被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評價為:“足以構建新的商業文明。”再度引起商界熱議。
從達沃斯到博鰲論壇,再到B4E峰會、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潘剛的綠色發展理念一再引起國內外商界的普遍關注,逐漸成為了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企業領袖,成功地將伊利所代表的“中國綠”推向了國際。
“綠模式”助推伊利產業鏈
比正確的思想更偉大的,永遠是正確的行動。
正如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期間坊間調侃的,“假如說地球是一艘行駛在大海上的巨輪,那么一間叫做‘圖瓦盧的船艙已經開始進水,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大家一起倡議把多余的貨物拋進大海……但是拋棄自己的財富的選擇總是那么艱難……”意識到問題是容易的,而做出實際行動往往是艱難的。
但先后站在達沃斯、博鰲、B4E大會上激情演講的潘剛并不是僅僅“坐而論道”的人。
如今,環保低碳已經融入了伊利的血脈之中,在潘剛的帶領下,伊利致力于產業鏈全環節的節能降耗,構筑起了一條涵蓋乳業上、中、下游平衡穩健發展的“綠色產業鏈”,有效降低了各環節能耗,實現了企業的綠色發展。
在上游,伊利的嚴格的牧場保護措施,有效守護了中國北疆呼倫貝爾、錫林郭勒、新疆天山三大黃金奶源基地,“好草、好牛,好奶,再到好草”的綠色循環,保證了伊利實現養殖環節的低碳化發展;中游,伊利實現了產品綠色生產、包裝及物流:伊利生產車間白天采用自然采光,全國130家工廠污水處理達標率100%,在包材方面,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伊利大規模采用國際包裝巨頭利樂、康美環保包裝,并率先采用了康美經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包材,這也意味著伊利包材所消耗的樹木均以新的樹苗進行了補償;下游,伊利產品連接了沃爾瑪、家樂福、聯華、物美等遍及全國的賣場以及數億消費者,最終形成一場宏大的綠色行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潘剛“綠鏈”戰略的指引下,伊利實現了低碳環保與企業發展的和諧共贏。近年來,伊利不僅先后折服了奧運與世博兩大世界級頂級盛事,為中國乳業贏得了世界榮譽。潘剛用實踐向世人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環保低碳,與企業的發展并不矛盾,相反,在綠色低碳成為社會大潮的今天,“綠色”反而可以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一種動力。
追夢綠色商業文明
今年5月1日,備受全球矚目的上海世博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唯一符合世博會標準,為上海世博會提供乳制品服務的企業,伊利以傳播“綠色世博”理念為己任,在服務世博的過程中處處體現著綠色、環保的理念,不但以身作則地為世博園區提供了用回收的牛奶包材為材料制作的“綠色桌椅”,還在世博園區“育樂灣”中設立利樂包回收站供小朋友們游玩的同時培養環保理念,向上海世博會7000萬中外來賓展現了伊利這家中國乳企的“綠色情懷”
這是潘剛“終極夢想”的一部分。從達沃斯論壇到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從“綠色領導力”到“綠色產業鏈”,潘剛的每一次“綠色”演講或綠色理念的升級,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這位中國企業家強烈的責任感。潘剛深知: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影響力是微小的,但整個行業與整個企業界的影響是巨大的,這足以構建一種全新的商業文明——綠色商業文明,進而構筑美好的綠色未來。或許,這正是潘剛的綠色“終極夢想”,而為了這樣一個夢想,潘剛正帶領所有伊利人一起努力。
前不久,作為首個由企業打造、以“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綠色公益微博平臺,伊利綠色公益微博——“綠社會”隆重上線。為助力綠色世博,讓綠色理念影響更多伊利消費者與廣大網友,伊利依托微博平臺推出了“發現世博之綠”主題活動,號召廣大網友發現并分享世博會帶給生活的綠色改變,活動伊始就受到了廣大微博網友的熱捧,世博會所倡導的“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也隨著活動的開展逐漸深入人心。
從達沃斯到博鰲論壇,再到B4E峰會、上海世博會,潘剛一路走來,身后留下的是這個時代中國企業家的綠色足跡。而對于整個商界來說,低碳環保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人們欣喜地看到,在中國商界,像潘剛一樣具備非凡勇氣和能力的綠色先行者,已經開啟了商界的綠色變革之旅,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家與企業站出來,共同努力,在這個環境危機時代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綠色商業文明,構建美好的綠色未來。
潘剛對“綠粉”說……
前不久,伊利綠色公益微博在新浪網上線,吸引了大批“綠粉”的關注,在接受采訪時,潘剛表示:“綠社會”微博是伊利打造的綠色公益微博,我們也希望用微博這種形式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環保、關注低碳,開始綠色生活,歡迎廣大網友們到“綠社會”上去曬曬我們的“綠事件”,去看看“綠粉”們為環保、為綠色做的一些小事,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共塑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