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斯


荷蘭設計師wendy Pomp是一位喜歡使用日常材質來“解釋空間”的人。她會為了開發日常材質的表達可能性和增加它們的附加值而著迷——木頭、金屬、紙板、回收布料……在米蘭,她用“紙”創造了一個夢幻的空間。通過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紙錐,wendy Pomp創造了一個充滿“巖石”和“鐘乳石”的洞窟。她說:“在此,我想要把插畫引入生活中。這其實更像是一個立體的拼貼,三維的,可以參與其中的插畫作品”。燈光投射在參差錯落的紙錐上,形成了更加豐富的陰影,空間的魅力被光線擴充,愈發神秘交疊。wendy Plomp以一種新的體驗啟發了人們對于空間的自覺發現。
仙臺:幸福的啟程
這個名叫“Voyagesta”的婚禮儀式廳藏身在仙臺一家酒店中,它的名字是由Voyage(旅行)和festa(節日)兩個詞組合而成的,代表著新娘和新郎在親友的陪送下從此踏上漫長而幸福的旅程。通過使用潔凈的菱形和柔和的色彩,Moment設計團隊營造出一個真正寧靜的空間。圣壇是空間的高潮,其背后有微妙變化的光芒,愈發顯示出婚禮的神圣。這個婚禮空間改變了傳統婚禮繁雜的流程,在這里,婚禮已不僅僅是一個有關紀念的行為,它變成了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情節——生命的旅行。
東京:來來往往
設計師Takaaki Tani和Kazunori Matsumura為東京百貨公司完成了新一季的櫥窗設計,設計靈感來自“來來往往的人群”,運用白色購物袋的形象,讓它縱向伸長并在頂端扎起袋口。這種介于物品和人群之間的形象,象征著每天來來往往于新宿鬧市區的購物人群,傳達出了這個地區的特殊氣氛。
北京:感覺即真實
由歐洲著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中國青年建筑師馬巖松共同帶來的大型互動裝置藝術——感覺即真實,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這個令人驚奇的裝置催化了藝術與建筑文化間的互動交流,引領觀眾踏上一次顛覆性的藝術體驗之旅。在這里,觀眾不再單純地從外部欣賞藝術作品,而是發現自己成了藝術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觀眾將進入一個感知極盡敏銳的世界,色彩、光線和建筑三者的共同作用使人們可以重新審視自身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與馬巖松之間充滿創意啟思的藝術對話,創造了自然與城市環境間的互動氛圍,并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基于以往一系列大氣密度相關的創作經驗,埃利亞松引入大量的人造霧。天花板上安裝了幾百支彩色熒光燈,制造出紅、綠、藍的色彩區塊。光束穿透彌漫展廳的人造霧帶,勾勒出一塊供人穿越的彩色地帶。
在斑斕的空間中,“虛幻”與“真實”相互交錯,我們應該以什么作為思考和判斷的基礎?在種種既成事實的表象里,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去審視和關懷我們對周遭事物的感悟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