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英
小兒多動癥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常常發生于早產兒童,主要影響是造成小兒行為異常。其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中度三類,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中、活動頻繁、情緒沖動等等,給小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地影響。如果被診斷為小兒多動癥需盡早進行治療控制,以留下后遺癥免造成小兒不能健康成長。
1.1 臨床資料 共收錄277例患者的資料信息,年齡范圍5~10歲,其中男179例,平均年齡7.61歲;女98例,平均年齡7.24歲。對身體出現多動癥癥狀的小兒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
1.2 方法 首先根據科學的診斷標準對小兒進行準確的診斷,確定小兒患上多動癥后從發病原因、病情程度、年齡大小等方面對資料進行記錄。治療醫生需根據統計的資料制定出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對小兒的治療效果。
筆者首先根據記錄的詳細對277例患兒進行診斷分析,診斷標準以小兒多動癥的癥狀與臨床表現為準,進過一系列的對比和綜合分析,共有215名小兒被確診為患上了小兒多動癥,具體統計資料如下圖1所示。

小兒多動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注意障礙、活動過度、知覺障礙、情緒障礙、適應不良、學習困難[1],下面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2.1 注意障礙。小兒患病后注意力明顯下降,對身邊的食物失去興趣,喜歡東張西望,不能完全把精力集中到一個地方,即使受到聲音的刺激不會講注意力轉移過去。對于正在上學的小兒,在課堂上的表現就顯得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無心聽課、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等方面。
2.2 活動過度。小兒多動癥最大的表現就是好動,小兒活動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動、好動的習慣依然存在。小兒坐立不安,往往剛坐或者剛站不久就會不自覺的動起來。上了學的小兒課堂上小動作頻頻,走路跳來跳去,這些都是由于多動癥引起。
2.3 感覺障礙。表現為對事物的感覺能力、辨別能力、思維能力都明顯的降低。此時的小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錯誤,不能夠準確的對事物進行分析判別,例如:不能正常運動,空間概念不清楚,事物分析不清,對于聲音、疼痛等感覺性較強的缺乏直覺等等。
2.4 情緒障礙。患上多動癥之后的小兒情緒不穩定,稍微受到一點點外在刺激就會沖動,時而興奮的手足舞蹈,時而哭鬧發脾氣,變幻無常。上學的小兒會經常和同學爭吵或打架,遇到事情時不能經過思考解決,隨心所欲,不但給自己的行為處造成障礙,還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影響。
2.5 適應不良。此時的小兒個性倔強,崇尚個個人主義。無法適應人數較多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愿與其他同齡小孩待在一起,因此很難與其他同齡兒童相處。此種癥狀很容易造成小兒性格孤僻,長大之后在心理上不能融入社會,行為上也不能按照規矩做事,極易造成腳踝的影響[2]。
2.6 學習困難。盡管多動癥的小兒智力能夠基本保持正常,但由于存在重重能力的障礙,使得其學習成績往往要比正常小兒差得多。由于課堂上不能認真聽課,造成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這是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學習理科類的知識,在計算、思考等方面能力的缺失造成學習相當吃力。
3.1 原因。目前對于小兒麻痹癥的原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導致小兒患上多動癥有很多因素,大致可分為:遺傳因素、中毒因素、環境因素、營養因素四類。盡管導致小兒多動癥的原因比較復雜,但是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以遺傳和中毒為主。
3.1.1 遺傳因素 由于小兒在母體懷孕期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吸煙、酗酒的行為,對胎兒造成影響。或者是小兒的血緣兄弟姐妹患有多動癥,也會影響到導致多動癥的發生。
3.1.2 中毒因素 化學物質的中會給小兒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小兒年齡尚小,身體免疫能力脆弱,中毒后容易傷害致神經系統,讓小兒變得癡呆等。
3.1.3 環境因素 所指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家庭心理因素,加上小兒生活的環境和家庭條件惡劣,如:破裂家庭、經濟貧困、住房擁擠、父母離異、酗酒等等,都有可能導致小兒換上多動癥。
3.1.4 營養因素 小兒缺乏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使得自身體質下降,不能抵抗外來病毒的侵入,免疫能力低下。或者小兒所食用的食物添加色素或調味劑,都有可能造成麻痹癥。
3.2 治療 目前醫學上對于小兒多動癥的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有時需要將兩者有效的結合到一起,以發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
3.2.1 藥物治療 治療此病的藥物可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抗憂郁劑、抗精神病藥及抗癲癇劑等[3],中樞神經興奮劑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為常用藥品,藥物治療可以按照以下配方進行治療。

表1
3.2.2 心理治療 主要傷害通過訓練的方式,加強對小兒身體習慣的控制,逐漸培養小兒的生活習慣。也可以進行心理治療,控制小兒的思想,使其能夠將精力集中在一個地方。主要措施有自我控制訓練、放松訓練和綜合療法。
a.自我控制訓練: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固定的語言命令讓患兒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能力。訓練需要從聽、說、讀、寫、走等幾個方面進行。例如:在學習上,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小兒進行回答計算,要求小兒能夠按照步驟進行;或是在游戲過程中鍛煉小兒的跑動能力,培養其反應速度。
b.放松訓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放松措施可以讓小兒緊張的思想狀態得到緩解,以一個積極的情緒去面對生活,這樣就有助于醫生實施治療。放松法是目前治療小兒多動癥的一種新方法[4]。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做小游戲、放音樂、講故事等效措施,一步步放松小兒的心態。
c.綜合療法:綜合療法主要就是將幾種治療方法互相結合起來使用,根據小兒的病情程度,合理的調整治療方式后綜合運用。除了依靠醫生的治療外,家長在家里也需要多按照醫生的指示對小兒進行日常護理,堅持“以護代治”的原則幫助小兒盡早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除了依靠藥物作用進行治療外,醫生和家長也需要對小兒進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教育。發現小兒出現不良行為時需要及時制止,然后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小兒朝著正確的方向做事。多動癥對小兒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盡快進行治療。
[1]渠彥.自擬安神益智丸治療小兒多動癥8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臨床雜志,2004,40(20):33-34.
[2]黃玲.兒童多動綜合征中醫治療近況.陜西中醫,1997,29(20):33-34.
[3]姜潤林.中醫藥治療小兒多動癥臨床療效觀察.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9,19(10):47-49.
[4]張吉仲.55例兒童多動癥體質調查及中醫藥防治方案設計.成都中醫藥大學,2003,42(2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