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東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占髖部骨折的60% ~70%[1]。筆者自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Gamma釘和DHS內固定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152例,其中124例得到隨訪。現對其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中男83例,女41例;年齡28~78歲,平均(53.4±10.5)歲。致傷原因:跌倒碎傷71例,車禍傷26例,墜落傷18例,重物砸傷9例。左側66例,右側58例。傷后24 h內32例,傷后2~7 d 44例,傷后8~14 d 30例,傷后>2周的18例。本組124例粗隆間骨折按Evan’s分型,I型I度12例,I型II度22例,I型III度45例,I型IV度36例,II型9例。入院后根據患者意愿選擇手術方式,繼之予手術治療,其中采用DHS71例,Gamma釘53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入院后行脛骨結節牽引,維持骨折端的相對穩定性,避免加重周圍軟組織損傷;常規行術前檢查,排除嚴重的心肺腦疾病;術前常規備血200~800 ml;術前常規30 min靜脈給予抗生素。
1.2.2 手術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氣管內插管麻醉,C臂X光機透視監控下進行復位。取患者仰臥位,臀部墊高,患側髖部抬高15°,股骨粗隆部股外側切口。DHS組切口通常為10~20 cm,經股外側肌適當剝離顯露暴露股骨大粗隆下及股骨干上段,在直視下將骨折塊解剖復位,確認骨折復位良好后,置入DHS;Gamma釘組取大轉子上方縱形切口,長約4~10 cm,顯露大轉子尖部,在其頂端前1/3偏內側定點開口,選擇合適的Gamma釘,用手輕微旋轉推入,尾端平大粗隆頂部,擰入長度合適的股骨頸拉力螺釘2枚。兩組術中均用C臂X光機檢查骨折復位及固定情況。沖洗傷口,放置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本組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4.4個月。住院期間均無死亡病例。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數據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數據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數據比較(±s)
注:Gamma釘組與DHS組比較,*P<0.05,或**P<0.01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ml)術后出血(ml)住院天數(d)切口長度(cm)DHS組 71 132.4±24.7 382.2±110.5 134.8±62.2 18.4±5.8 14.4±4.5 Gamma釘組 53 75.5±17.2** 237.1±79.6** 113.1±53.4* 16.2±3.3* 7.8±3.1**
2.2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Barthel生活指數及并發癥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Barthel生活指數及并發癥率比較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傷后可出現髖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明顯,查體可見患側粗隆升高,局部腫脹及瘀斑,局部壓痛明顯,叩擊足跟部常引起患處劇烈疼痛。ITF的治療目的是使骨折獲得良好復位,堅持早期內固定,減少并發癥,并盡可能恢復傷前活動功能。DHS是股骨粗隆間骨折較為穩定的內固定器,符合股骨上段生物力學特點,具有加壓和滑動的雙重功能。但隨著應用病例的增多,DHS的不足和缺點也逐漸顯現出來,如松動、切割、斷裂等。本組研究中DHS組就有3例鋼板螺釘松動退出致內固定失效。另外,由于DHS加壓作用強且持續進行,故易造成骨質疏松患者折端壓縮而見尾釘退出,或滑動螺釘切割股骨頭而出現骨折移位、髖內翻畸形、下肢短縮等。Gamma釘屬于髓內固定,其主釘位于髓腔內,負荷傳遞為內膨脹擠壓式,較大提高了骨折內固定的整體穩定性。研究報道[2],髓內固定比髓外釘板更加穩定,手術及住院時間縮短32%,失血量減少24%。兩組內固定方式的比較,筆者認為Gamma釘術適合非嚴重骨質疏松的各種穩定、不穩定型粗隆間骨折及逆粗隆間骨折,因髓內固定符合生理力線,承受壓應力、剪切力的力距小,能有效避免應力集中于股骨粗隆骨折部;對于股骨大粗隆部較完整,骨折尚穩定者,宜選用DHS固定術,因其固定可靠,支撐力和抗彎力均較強,不僅能防止股骨頭旋轉,還可早期功能鍛煉。本研究結果示,Gamma釘屬半開放手術,置入內固定物時主要在X線監視下進行,因而創傷小、手術出血少、血運破壞少、骨折愈合快,與DHS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鄭超,伍驥,王琦,等.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三種內固定方法的評價.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9,8(3):230-234.
[2]陳松,雷青,李岳峰,等.DHS、LPFP與PFN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前瞻性對比研究.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