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莉英
單皰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I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眼科疾病[1]。其感染后會導致角膜上皮細胞、角膜基質細胞及角膜內皮細胞發生凋亡[2]。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單皰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療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單皰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8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36.7±8.9歲,左眼28例,右眼35例,雙眼4例。臨床分型:上皮型36例,淺基質層型20例,深基質層型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流淚、異物感、睫狀肌充血、視物模糊、角膜渾濁及角膜知覺減退或消失等臨床癥狀。68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28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年齡、臨床癥狀、臨床分型等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軟件SPSS 12.0分析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0.1%阿昔洛韋滴眼液滴眼,4次/d,1滴/次。觀察組給予滴寧眼液滴眼4次/d,阿昔洛韋靜脈輸液,250 mg/d,1次/d,阿昔洛韋滴眼液和氧氟沙星交替滴眼4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7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眼眼痛、畏光、流淚及異物感等臨床癥狀消失,視力恢復正常,睫狀肌充血消退,角膜知覺恢復;有效:患眼眼痛、畏光、流淚及異物感等臨床癥狀減輕,視力明顯提高,睫狀肌充血消退,角膜知覺基本恢復;無效:臨床癥狀無減輕,結膜充血嚴重,角膜渾濁。
1.3.2 觀察兩組患者隨訪過程中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通過 χ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的比較(如表1)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2.2 觀察組隨訪過程中無復發,對照組有2例復發,經治療后痊愈。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是病毒性角膜炎較為常見的一種,近年來呈現逐漸增高的趨勢[3-5]。其是世界主要的致盲性眼疾之一,病毒可以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引起角膜溶解、瘢痕化,喪失知覺[6,7]。另外由于感冒、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瘧疾等疾病增高,病毒可以長期潛伏于角膜基質細胞中,使患眼成為終生病毒攜帶者,單純皰疹病毒可以引起角膜病變,可以侵犯各層,相互轉化,此時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8]。阿昔洛韋是最新的抗病毒藥物之一,其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可以通過選擇性抑制皰疹病毒特異性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激酶,使之在細胞內轉換成三磷酸阿昔洛韋,三磷酸阿昔洛韋可以抑制單純皰疹病毒多聚酶和終止DNA鏈延伸,抗病毒作用更強。同時無環尿苷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房水中達到一定的治療濃度,對角膜毒性作用小。氧氟沙星主要通過抑制細菌原核細胞DNA旋轉酶和DNA復制而發揮作用。本研究通過以阿昔洛韋治療為主的觀察組和常規阿昔洛韋治療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隨訪過程中無復發,對照組有2例復發,經治療后痊愈。綜上所述,阿昔洛韋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臨床療效明顯,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淑玲,許曼.更昔洛韋眼用凝膠與阿昔洛韋眼液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療效比較.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53.
[2]吳鐵娟.病毒唑維生素丙結膜下注射聯合正大捷普治療病毒性角膜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4):130-131.
[3]孫偉光,馬巖,于麗華.炎琥寧聯合阿昔洛韋滴眼液治療單皰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09,4(29):120-121.
[4]李延娟,夏娟.阿昔洛韋及滴寧聯合應用治療單皰病毒性角膜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2):130.
[5]宋曉燕,鐘良玉.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眼科研究,2009,27(5):434-436.
[6]胡怡江.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單皰病毒性角膜炎.中國醫學創新,2009,6(27):36.
[7]戴子嫻,張宏,林妙英,等.更昔洛韋眼用凝膠治療上皮型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臨床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09,5(7):100-101.
[8]蘆勝芝,范敏.更昔洛韋眼用凝膠聯合干擾素治療單皰病毒性角膜炎.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