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斌 陳國鋒 賴添武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急癥,其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給臨床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有研究表明[1],腦出血約有35%~52%的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選擇合適有效的手術方法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1.5±10.3歲,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符合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格拉斯哥昏迷評分:3~8分15例,9~12分20例,13~14分15例。出血部位:腦葉出血8例,基底節(jié)出血19例,丘腦13例,小腦6例,腦室4例。出血量35~115 ml。50例患者家屬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組)20例和觀察組(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引流治療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例、年齡分布、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全身麻醉,頭顱CT定位,在距離血腫最近位置作3 cm切口,切開頭皮,直達骨膜處,通過撐開器撐開頭皮,鉆骨孔后,將骨窗直徑擴大約為3.5 cm左右,將硬膜切開一個小口,通過穿刺血腫,抽出血腫液,向血腫腔內灌入適量生理鹽水,沖洗完畢后,殘壁貼敷止血紗布,放置多孔硅膠引流管。觀察組:術前CT檢查確定血腫最大層面確定穿刺點,即血腫中心作矢狀線的垂線反向延長后和頭皮的焦點為穿刺點。局麻后,錐穿透顱骨,將9號硬膜外穿刺針刺入硬膜,擴大硬腦膜開口,插入引流導管,根據CT檢查制定插入引流導管的長度,首先抽吸血腫量的30%~50%,從而達到部分減壓,固定引流導管,接通三通閥,連接使用顱腦外引流器。注入尿激酶5 U左右溶于5 ml生理鹽水,液化血凝塊,關閉引流管2~6 h后再開放。經CT復查血腫清除情況,拔除引流管。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
通過 χ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的比較(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的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情況的比較(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情況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高血壓患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發(fā)病率也在逐漸增多,其多是由于腦內小動脈病變,血壓急速上升時動脈破裂出血,使得其臨床致殘率、致死率居高不下[2]。高血壓腦出血病情發(fā)展較快,短時間內血腫形成不僅增加顱內壓力同時壓迫腦組織、腦血管及腦神經,造成腦部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大量腦細胞、神經元壞死,形成不可逆性腦損傷[3]。手術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使受壓(不是破壞)的神經元有恢復的可能性,防止和減輕出血后一系列續(xù)發(fā)性病理變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惡性循環(huán)[4]。及時清除出血(血腫),能夠預防或減輕腦出血的續(xù)發(fā)性腦損害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預后。筆者體會小骨窗開顱手術在顱骨上開2~4 cm的骨窗,建立一個通道,能直視下清除需要所清除的血腫,同時能有效止血,但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麻醉通常使用全麻插管相對并發(fā)癥較多。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是近年來用于治療大量腦出血最常用的方法[5],而軟通道技術采用(一次性使用顱腦外引流器)顱腦引流導管,前端帶多側孔球罐型盲端,進管時對腦組織及神經纖維起分離作用,通過受壓腦組織的“膨脹”、復位過程中擠壓經尿激酶液化的血腫,使陳舊性出血沿引流管的側孔排出顱外,達到血腫清除與腦組織復位同步進行,對腦的損傷小,引流導管帶有刻度,CT檢查無偽影,能調整或改變引流管方向,經三同閥注入液化劑更方便,防逆流能最大限度地預防顱內感染,引流時能夠監(jiān)測顱內壓、相對調節(jié)顱內壓高低。同時有效防止氣顱。一般采用局麻,床旁即可手術。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引流術穿刺引流管是硅膠軟通道管,對腦損傷的概率較低,通過其抽吸液態(tài)血腫液,在通過尿激酶液化固態(tài)血腫,反復沖洗,清除血腫效率較高。硅膠軟管價格低、組織相容性好、軟硬度適宜、強度高、彈性好,術后不影響患者頭位和翻身,且消毒有保證,置入相對容易,只需一把手動顱錐,置人深度可調,方向可適當調整,患者恐懼感輕,易于合作。但由于沖洗和引流是一條通道,沖洗時必須緩慢少量注人(<3 ml),再緩慢抽出。同時穿刺引流管的封閉性好,減少了腦組織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對顱內環(huán)境影響較小降低了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通過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引流治療的觀察組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引流治療的效果明顯,預后良好。綜上所述,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較小骨窗血腫清除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更經濟、安全、有效,適合基層醫(yī)院,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顯著,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純偉,劉華明,劉家東,等.錐顱軟通道置管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探討.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9,6(10):619-621.
[2]杜向陽,桂明,韓飛,等.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安徽醫(yī)學,2009,30(11):1312-1315.
[3]秦保平.軟通道微創(chuàng)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療效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21):98-99.
[4]王忠誠,主編.神經外科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86-689.
[5]張?zhí)K明,殷小平.腦出血研究的新進展.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23):202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