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世間的所有平臺,都是為了那些不肯老老實實呆在自己屋里的人準備的。讓我們在世間的平臺上殺個七進八出吧!
早些年學會一個詞,叫“殺手級應用”,就是說,一個網站要想被大家上,必須有一個東西是千萬乃至上億的人來用,比如雅虎有“郵箱”,騰訊有QQ,百度有搜索。最近又學了一個詞叫“平臺級”,是說網站要股價穩定長治久安,必須把自己建成一個平臺,大家都得在上面折騰,比如騰訊還是有QQ,百度有競價排名、廣告和搜索,阿里巴巴(淘寶)上面能做買賣。殺毒軟件本來就是賣軟件賺錢,但如果有上億臺電腦都裝上了360,那么360就可以把自己弄成一個平臺,新浪本來是個新聞門戶,但新浪微博做大了,也是個平臺,這東西能記錄我們社會生活的脈搏,從東家長西家短到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新浪微博搞開發者大會,就是想怎么將這個人氣充足的地方變成現金流淌的地方。
我最初理解平臺這個概念,是通過一個實物,iPad,這個小東西一出來,好多雜志報紙就開始搞iPad版本,在App商店里,各種小游戲、小軟件都蜂擁而至,銷售所得是原創者和平臺提供者分成,這讓我不得不佩服蘋果公司的買賣——賣硬件設備先得了一大筆錢,然后我99美分、3.99美元這么花的錢,你也拿走一小部分。更要命的是,誰不用你這個平臺,誰就好像落伍于時代要被淘汰似的。而后我就聽說,蘋果I-tunes商店也有社交網絡,大家分享各自的音樂體驗,而后,蘋果音樂社交網絡Ping和Twitter連通了。
再次理解平臺這個概念是通過iPhone4,我安裝了一個叫Instagram的軟件,這是個照片分享終端,只不過你用文字發布的內容變成了用圖片發布。類似的圖片分享網站有Picplz,Path等好多家,現在人們吃個飯都喜歡拍張照片給別人看看,照片遠比文字豐富,移動設備照相機的質量提高,手機上都能直接PS,網絡速度也快了,所以,很多人相信,照片會主導未來新型的社交網絡,照片分享也會有一個平臺。
大概10年前,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合并時,有記者感嘆,一個大公司控制了人們瀏覽新聞的內容和渠道。現在來看,互聯網的變革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征城掠地的戰爭一天也沒有停止,Facebook將推出的服務被稱為“Facebookmessaging”或“FacebookEmail”,其CEO馬克·扎克伯格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平臺,而不單單是“Email殺手”。你可以有郵件地址、用手機接收信息,還可以聊天(即時通訊),這是要和GMAIL叫板啊。Facebook還計劃開展團購,增加營收,這樣他們才能保住幾百億美元的市值。大衛·芬奇執導的影片《社交網絡》講的就是扎克伯格發家的故事,相比世間這類“平臺級”的創業,小小的內容上的創造簡直不值一提。
某網站大編輯和我感嘆,我手下2000多編輯,每天不停地發新聞,一年下來,廣告額是5億,我們的游戲團隊300多人,一年的收入是20億,新聞不值錢啊!某個游戲開發者和我吹噓,我們半年,5個人做出的小游戲,收入早就是上千萬了。某個淘寶店的小店主和我聊天,都不知道阿里巴巴怎么處理虛擬貨幣呢,沒想到人家馬云弄出來一個阿里巴巴銀行!我們生活在信息煙塵之中,眼花繚亂,走到哪兒媒介跟到哪兒,都為我們量身定做,我們攜帶著種種社會關系朋友圈子,我們可能迷戀那個別人眼中的自我,但是,我們的確和Google、蘋果、新浪微博或Twitter、淘寶這樣的平臺不可分割。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打了好幾十年,但這對我們的生活沒多少影響,但360和QQ打架,我們才發覺,神仙打架凡人也是會遭殃的。
有人生導師告誡我,以往人們只生活在單位之中,處理好單位的事情,人生大半就料理得不錯了。現在,一個人是多平臺競爭,你要利用好多個平臺。有懷揣創業夢想的青年才俊說,我要有一個新的平臺!或者,他們更直截了當——我們要做一個平臺!世間的所有平臺,都是為了那些不肯老老實實呆在自己屋里的人準備的。讓我們在世間的平臺上殺個七進八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