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瑾 蘇州大學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大省,進入21世紀以來江蘇省在扶持軟件產業園、大力發展軟件外包產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全省已通過專業認定的軟件企業有1170余家,形成了“四點一帶”軟件外包新高地,成為國內同行廣泛關注的對象。
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由于地緣因素而具有了較為明顯的集聚效應,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區,其中,現有以ITO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外包城市20個,軟件產業總額100億元以上的省份有: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江蘇、上海、遼寧7個省市,這幾個省市的總和約占全國軟件產業總額的83%。
同北京、廣東、上海、大連等軟件外包省市相比,江蘇省軟件產業起步較晚。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一批高校教師開始涉足軟件開發業,如東南大學幾名教師在 1995年創辦了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南京大學與富士通合資成立南京富士通南大軟件公司,承接富士通軟件外包業務等,成為江蘇軟件服務外包的先導。除此之外,在人才優勢和經濟優勢的基礎上,中興通訊等國內知名公司也在 90年代中期在江蘇設立分支機構,活躍并帶動了江蘇省的軟件行業,使該行業連續多年年均增長超過50%。
在發包市場方面,由于美國和歐洲市場長期被印度、愛爾蘭等國家壟斷,江蘇省如我國其他軟件外包地區一樣,離岸外包市場主要以日韓為主,并且廣泛拓展在岸市場,業績不俗。2009年發布的《2008江蘇省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07年江蘇省軟件收入達到833.56億元,占全國14.34%,居全國第三位。目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為20.3億元,其中以項目合作為導向的軟件外包(ITO)為15.7億美元,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為4.6億美元。有實力有影響的大企業不斷涌現,從業人員數量及素質迅速提升,服務行業和服務領域不斷拓寬,企業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在行業總量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嵌入式軟件、系統軟件、工具軟件、應用軟件都在快速發展,軟件產業鏈愈接愈長。眾多軟件企業開始探索新的經營方式,將一次性軟件買賣延伸到產品運營維護過程中產生的“服務效益”,軟件在升級中增值,產業鏈在服務中延展,其產業內部結構也正在由軟件制造業向軟件服務外包業轉變。
在其他行業市場嚴重過剩的整體經濟環境下,江蘇省軟件外包行業能夠逆流而上,是學界和企業界值得研究的經濟現象,而探究其行業成長的因素也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點。
首先,江蘇省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三個國家級外包基地城市的省份(南京、無錫和蘇州),其政府支持力度和產業集聚效應是其他省份無法比擬的。外包基地城市最大的特點是以軟件園為依托發展軟件外包產業,形成了“內外兼修”的長三角經濟圈、服務外包新中心、“四點一帶”軟件外包新高地。
其次,具有大力度的扶持軟件產業的優惠政策。如蘇州主要的扶持性稅收優惠政策有:從2006年7月1日起,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內外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暫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工資支出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職工教育經費,在不超過當年企業工資總額2.5%以內的部分,可以據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等等,利用政府的財政杠桿給予了此類軟件外包企業強大的政策支持。
另外,江蘇省是我國重要的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該省高校林立,普通高等學校115所,11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國家級示范性軟件學院2所,另外僅南京市就有兩院院士7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2人,每年輸出10萬余名軟件專業畢業生,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持是軟件外包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良好的經濟環境和在當地生根發芽的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給予了軟件外包行業廣闊的市場。江蘇省GDP在全國連年名列前茅,開創了以蘇錫常經濟帶為代表的蘇南模式,成為全國各地學習的示范基地。省內眾多國內企業為該行業提供穩定市場的同時,300余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江蘇設有分支機構,更大程度地擴展了國際業務,也便于軟件外包企業更加便捷地與潛在用戶取得溝通。
以上四方面的主客觀因素都極大地促使江蘇省軟件外包行業迅速起飛并且快速發展,也無疑是眾多國內外企業選擇其成為“后臺辦公室”的原因。
1.業務類型多樣化。江蘇軟件產業基礎好、發展快,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三,依托軟件產業的基礎開展ITO(軟件外包業務)是多數軟件企業的選擇之一,企業數占總數的87.1%,其余軟件企業多經營業務流程外包業務(BPO)。江蘇省的ITO企業從事的業務類型廣泛,主要集中在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業務。其中,涉及軟件開發外包業務的企業最多,占82.8%,涉及軟件測試外包業務的企業占43.0%。有些ITO企業從事多項外包業務,但通常有一種或者兩種主要外包業務,為多樣化經營及提高非主營業務收入增添了新的途徑。
2.內外資互動發展。目前江蘇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中,民營企業占49.5%,在優秀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環境的吸引下,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企業所占比例超過45%,且規模普遍較大。在中外合資企業中,主要以中日、中美合資為主。許多日本大型企業,都是先在中國成立一個全資或合資的子公司,再把項目外包給中國的子公司。此外,一些跨國公司將其母國的高端業務也向江蘇轉移,如松下、佳能、博世、三星等公司紛紛在蘇州增設獨立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除了服務于其在蘇州的制造企業外,還承接母公司或母公司之外的研發外包業務。南京市引進的三星、朗訊、微軟、西門子、夏普、明基等多家世界著名企業的外資研發機構,大多也已開展軟件外包業務,極大地活躍了軟件外包市場。外資企業進入,對江蘇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3.軟件園成為產業載體。江蘇省軟件外包產業大多數分布在沿江的寧、蘇、錫、常、通、揚六城市,占總數的98%,產業聚集性較高。擁有南京、蘇州工業園區和無錫太湖保護區三個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數量居全國第一,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密集帶。在諸多城市當中,五大產業園區成為軟件外包企業的優質孵化器。江蘇軟件園、南京軟件園、蘇州軟件園、無錫軟件園、常州軟件園等外包載體的園區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園區內引進了國內外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高水平的中介咨詢服務。2007年,五大軟件園已聚集軟件企業1800多家,匯聚了一批對日韓、歐美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大企業。大多數企業以園區為載體,結成了產業聯盟,形成合力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各個園區成為軟件外包企業成長的良好平臺。
4.內外需求聯動及主要發包國家。與其他外向型軟件外包基地相比,江蘇除了離岸外包接包之外,還具有巨大的內需市場,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持續穩健的動力。2007年,江蘇省離岸外包市場規模約為4.8億美元,在岸外包市場由于包括了大量的跨國公司的服務外包需求和國內企業的業務需求,規模巨大,約為15.5億美元,大致占76.4%。與我國其他軟件外包示范地區類似,由于歷史文化地緣因素,江蘇省的軟件離岸外包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其中日本的外包占主導地位,歐美外包比例還比較小。這一狀況也開始改變,如蘇州眾多外包企業利用蘇州工業園區和高新區的歐美外資較為密集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歐美跨國公司總部的業務,一批軟件外包重點企業還分別與微軟、IBM、西門子、花旗、摩托羅拉等世界500強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形成了穩定的軟件外包業務渠道和市場份額,成為江蘇省眾多軟件外包示范城市中接包附加值較高的地區。
5.軟件外包形式豐富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形式:(1)與國外同行成立合資公司。例如,南京擎天科技與印度的 NEWGEN直接的合作。此種方式可以幫助剛剛起步或實力較小的我方外包公司拿到較大的國際訂單,并且通過合作雙方的技術管理交流,提高我方的外包水平和接包層次,為獨立接包培養潛在市場。(2)直接接受外包訂單。比如,1999年南京大學與富士通合資成立南京富士通南大軟件公司,承接富士通軟件外包業務,相繼開發了大型服務器應用軟件、Linux、Redhat部分組件、中間件等產品,管理和改善開發過程,不僅具有向國內企業轉包項目的能力,還在熟悉和掌握管理流程基礎上,自主開發出軟件過程集成管理框架和源代碼缺陷檢查等軟件。直接接包不失為一種在壓力下提升自我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3)設立海外投資機構。如南京聯創2003年在日本設立分支機構,由日本市場的前期探索,逐步向歐美市場推進。在推進過程中,該企業由小變大,重視每一個合作客戶的每一個項目,通過眾多小項目的順利完成,樹立企業品牌和形象,逐步與眾多知名企業確立合作伙伴關系,承接重要項目的外包。
應該說,作為新興的國際貿易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亮點,軟件服務外包已被打造為眾多城市發展地方經濟的新型高地,也成為國內眾多企業完成產業升級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徑。江蘇省在具有自身優勢條件的基礎上,能夠應用多種模式進行業務拓展,為我國軟件行業發展探尋了一條具有創新性、持續性、穩定性的道路,值得學習和借鑒。▲
[1]江蘇省信息產業廳.2008江蘇省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白皮書[EB/OL].http://www.jssw.org/outsourcing/whitepaper08/cn/cn0000.htm
[2]朱瑾.我國軟件外包理論、現狀、對策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05).
[3]劉紹堅.影響我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的因素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02):86—93.
[4]王丹丹.大連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02).
[5]牟淑慧.2008年軟件服務外包服務市場回顧與展望 [J].電子商務,2009,(02):31.
[6]劉春香.江蘇軟件外包的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09)上旬刊:276—277.
[7]趙玉閣.江蘇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商場現代化,2009,(01)上旬刊.
[8]江蘇省信息產業廳.江蘇軟件園簡介 .http://www.jsit.gov.cn/gb/xxcyt/rjyxxfwy/rjyq/userobject1ai62.html
[9]江蘇省信息產業廳.國際軟件產業發展政策比較研究.http://www.jsit.gov.cn/gb/xxcyt/tjxx/kykt/userobject1ai10038.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