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風平 余 炳 姜穎佳 蘭州理工大學
快遞行業作為物流產業發展的前沿方向,長期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依靠低廉的價格、靈活的服務等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的發展瓶頸:一方面來自國外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的競爭,另一方面顧客又要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的多重壓力。
快遞是目前我國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整體發展勢頭良好。近幾年來,快遞行業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即使在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08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平均增長達到了22.7%,業務收入平均增長也達到了18.6%。第二,在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上東部地區占主體,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東部,09年上半年東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比重分別為80.8%和79.7%。東部在總量上占有優勢,發展速度卻落后于中西部,以業務收入為例,東部地區同比增長為9.2%,而中、西部分別為15.4%和14.7%。第三,異地快遞業務高速增長,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09年上半年異地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30.4%和29.4%,市場份額擴大為70.6%和56.3%。第四,行業整體服務質量提升,新需求不斷涌現。09年上半年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比08年提升1.8分,70%快遞企業的分支機構的服務有望達標。同時制造業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提高了對快遞服務的種類、速度和質量的要求。
目前我國的外資、國有、民營三類快遞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8%、55%和27%。民營快遞企業在資金和技術等限制下面臨著來自國有和外資企業的競爭。其中國外快遞巨頭在資金、管理等方面占有重要優勢,國有快遞企業則在網絡、服務種類等方面上更勝一籌。
1.國外快遞巨頭。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快遞四大巨頭:中外運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聯邦包裹(UPS)和荷蘭天地快運(TNT)紛紛搶占中國快遞市場。一般來說,外資快遞企業先與國內快遞企業通過“互為代理”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通過中外合資得以發展,而目前外資快遞企業越來越傾向以獨資方式運營。國外快遞巨頭依靠管理、技術、資金等優勢,通過結合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不斷開發倉儲、運輸、配送、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綜合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專業化、多樣化的服務。如:DHL提供發票生成和進口到付等服務;UPS每年發布《亞洲商務監察》關注中國大陸中小企業發展;TNT則與汽車、電子、快速消費品及生物制藥等行業進行密切合作,提供獨特的快遞服務。國外快遞巨頭不僅關注快遞業務量和營業收入的增長,還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事業,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如:UPS助力北京2008年殘奧會,TNT“終結饑餓—行走天地間”中國站活動等,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2.國有快遞企業。國有快遞企業脫胎于舊的郵政體制中,憑借原來發展的積累,已經建成了覆蓋全國的營業網點,網絡覆蓋率已成為國有快遞企業最主要的優勢。從市場份額上看,目前國有快遞企業占有我國國內異地快遞市場約65%、總快遞市場55%的市場份額。國有快遞企業結合本土特征推出多樣化和專業化的服務策略,以中國郵政集團EMS為例,下屬就有國內特快專遞、同城特快專遞、“e-EMS”業務等七個服務種類。國有快遞企業還通過積極的市場營銷策略,加強了企業文化建設等強化品牌的知名度。
1.價格低廉。價格低廉作為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的最大特點,一直以來也是民營快遞企業最吸引顧客的優點之一。由于前期投資成本較低和員工文化層次不高,招聘和培訓投入較少,固定成本折舊和可變成本均較低。雖然09年下半年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和人力資本價格提高,民營快遞企業主營的同城快遞價格有所提升,但與國有快遞和外資快遞在資費上仍有較大優勢。以同城快遞為例,部分城市民營的同城快遞為6元或8元一票,而國有快遞企業和國外四大快遞巨頭一般均價為20元。
2.管理、服務方式靈活。國內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以民營企業家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管理方式靈活不僵硬,應對市場的突發事件能及時作出反應,如郵件丟失或交通事故等,管理效率較高。由于國外快遞巨頭網點建設不全和國有快遞企業自身體制的原因,難以提供覆蓋面廣的專業化、個性化的特色服務。民營快遞企業通過靈活的組織形式、多種交通工具結合,如:在各居民小區設立服務點、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相結合提供精確的門到門、戶到戶的郵件投遞和運輸服務。同時靈活的組織形式也能克服快遞業普遍存在的“快遞快在中間,慢在兩頭”的尷尬處境。
3.建設和運營成本較低。快遞企業初始投入少,門檻較低,按照新《郵政法》,注冊資金為同城快遞50萬、異地快遞100萬元。在后期建設中,民營快遞企業網點建設可以本著節約、實用的原則,綜合運用多種運輸工具的建設方針,而這些都是國外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所不具備的。如:國有快遞企業平均建設一個營業網點需十幾萬元,而國外快遞巨頭為了滿足規模經濟的要求平均建設一個營業網點需幾十萬元,有的甚至達到了一百多萬元。在后期運營過程中,民營快遞企業在人員的招聘和培訓上也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這對于人力資源成本每年以5%至 10%幅度增長的今天無疑是個巨大的優勢。
1.資金不足、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由于民營快遞企業由私人經營,一般資金不足,規模較小。目前在我國郵政部門登記備案的民營快遞企業有5000余家,除北京宅急送、上海申通、深圳順豐和天津大田等少數幾個實力較強的民營快遞企業外,剩下的均為小本經營,規模較小。且我國民營快遞企業過于分散,不能發揮企業集群的比較優勢。
2.網絡覆蓋率低、網絡資源配置有待整合。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形成的以沿海大城市群為中心的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帶區域,二級城市和西部地區發展水平則明顯落后。同時這些地區也是國外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重點發展區域,民營快遞企業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之間的運營網絡資源不能實現優化配置,導致重復的建設或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未能有效連接,影響了快遞服務時限和質量的提高。
3.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較低。民營快遞企業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現代的管理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由于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投入資金不足,技術水平明顯落后于自己的競爭對手,快遞系統之間兼容性、協調性較差。主要問題表現在:第一,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多數民營快遞企業技術裝備和設備落后,仍然以勞動密集型方式運營。第二,信息化水平滯后,各快遞系統之間兼容性、協調性較差,缺乏統一的快遞物流信息平臺,系統的可視化水平較低,嚴重制約了我國民營快遞企業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4.員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高端管理人員。現階段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要以粗放型為主,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員工文化水平層次較低,其中30%為下崗工人,50%為進城農民工。一方面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缺乏相應的“快遞管理”專業,導致我國快遞物流人才供給和需求失衡。另一方面,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更是沒有高素質專業人才來勝任快遞管理工作。缺乏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阻礙我國民營快遞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關鍵因素。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民營快遞企業可以通過與核心企業建立合作協同關系,發展自己獨特的運營模式,解決自身技術和資金方面的不足,實現和核心企業互動發展。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荷蘭天地快運(TNT)公司,通過與汽車供應商、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合作,提供汽車采購、制造、分銷和營銷一條龍服務,實現了自身成長。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技術,我國民營快遞企業可以通過為核心企業提供高效、獨特物流服務,一方面利用銀行提供的資金,另一方面利用核心企業提供的技術,實現與核心企業共同發展。
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體規模較小,分布散亂,競爭力薄弱,過度和惡性競爭比較突出。新《郵政法》和《國內快遞服務標準》等相繼出臺將促進國內快遞行業有序、健康地發展。目前,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主營同城快遞業務。這些地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快遞市場已趨于飽和,過度和惡性競爭使得同城快遞已經發展為薄利行業。09年上半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8%和0.5%,同比之下,國內異地快遞則提高了4.4%和4.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應果斷跳出泥淖,發展異地快遞業務和二級城市、西部地區的同城快遞業務。一方面,這些地區市場還處于增長期,快遞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異地快遞業務和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平均單價較高,利潤空間較大。
近年來,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務模式,在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同時也為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據了解,2008年中國個人間網上購物銷售額達到1320億元,約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1%,其中,僅“淘寶網”的日交易規模就達到300萬筆,75%的交易商品需要通過實物遞送。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帶動的包裹量超過5億件,全國快遞服務1/3的業務量是由電子商務牽動完成的。“網購”商品快遞已經占到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如:圓通快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業務量的25%。為順應電子商務業務需求,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應借助電子商務企業的信息技術優勢深化互信、合作共贏伙伴關系,加快推進網絡建設,加強與電子商務運營商的信息對接,提供包括倉儲、理貨、代收貨款、收件人付費、代客戶報關等多種增值服務,不斷提高郵件追蹤查詢能力和企業的服務質量。
民營快遞企業在擴張規模和服務范圍的同時,還應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樹立誠信服務理念和構建優質服務體系。快遞企業應在手續的辦理上、貨物的運輸包裝上、售后服務環節上提高效率,重視客戶的要求,提高企業的形象;并與商家或買家合作,規范驗貨程序;妥善解決客戶的索賠和投訴等問題。民營快遞企業通過優化快遞服務產品和延伸快遞服務領域,實現快遞服務的規范化和差異化,積極自創業務服務品牌,發揮自主品牌效應,打造具有現代服務意識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快遞企業。
由于快遞行業技術含量低,且廉價勞動力市場充足,民營快遞企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數為流動性人口,整體素質不高,提供產品和服務附加值非常低。為此應當提高員工的招聘標準,實施從業人員培訓考試,具備相關資格者才能從業。在人力資源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通過招聘和業務、技能培訓建立高水平的人力資源隊伍,對降低我國民營快遞行業整體的運營成本,促進其由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具有戰略意義。
綜上所述,長期以來我國民營快遞企業在國外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的夾縫中生存、發展。在新《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等相關標準、發展規劃出臺的情況下,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發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良好的競爭力。▲